從2011年9月個稅起征點提高以來,每年一到兩會期間,個稅改革總會被當作熱點問題,一遍又一遍地引起全社會關注。3月7日,財政部長肖捷在兩會記者會上第一個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個稅改革。

他表示,個稅改革總體方案目前正在研究設計和論證中,總的思路是從中國實際出發,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方案總體設計、實施分步到位,逐步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個人所得稅制。

分析人士認為,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制度有助於減輕低收入者稅負,維護社會公平,使個稅發揮調節收入差距的作用。

根據媒體解讀,肖部長的回答釋放出個稅改革三大信號

第一,按年匯總納稅,適用專案為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等;

第二,增加與家庭生計相關的專項開支扣除專案,比如「二孩」家庭的教育支出等;

第三,免征額提高與否根據居民消費水準測算。

財長並沒有明確提到個稅改革的模式,也沒有明確時間表。但在從中國實際出發的總體思路下,目前熱議的個稅改革模式有三種,即提高起征點、增加稅前抵扣和降低稅率,但究竟走哪一條路、亦或是在三種之中進行組合,目前仍然眾說紛紜

 

個稅起征點:3500升到多少合適

從2006年開始,個稅起征點調整。個稅工資薪金起征點由800元提至1600元,並在稅前扣除「三險一金」;緊接著,在2008年,個稅起征點進一步提高至2000元;2011年,個稅起征點提至現行的3500元,同時工資薪金所得九級超額累進稅率縮減至七級。而從2011年到現在6年的時間,個稅起征點沒有再進行調整。

關於大家所關心的個稅起征點話題,肖捷稱,財政部將根據居民消費水準等因素進行綜合測算,確定是否提高免征額,該提高就提高。

一些企業界的代表則認為,應該提高起征點,比如提到5000元、甚至一萬元。常常語出驚人的「董小姐」也表示「有錢人就該多繳稅,拿10萬以內的人可以不交稅」。

全國人大代表黃奇帆就表示,應該將個人所得稅最高邊際稅率從45%降低至25%,這比提高起征點重要。

有學者認為,這是兩會代表委員所提「建議」中迄今最有含金量的真招、實招、硬招。找對突破口,搞對激勵,敢於藏富於民,對於優化經濟結構、促進消費升級、改善民生福祉、實現市場出清百利而無一害。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表示,個稅改革只動起征點而不動別的,不能體現改革的意義與應有水準。以後可以把工薪和勞務報酬、稿酬等其他收入,乃至利息收入,歸起來按超額累進稅率一併徵稅。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個人所得稅優化收入再分配的調節作用。

 

專項開支抵扣:除了二孩教育支出還可以包括哪些?

個稅改革還將考慮制定另一項新的政策,適當增加與家庭生計相關的專項開支扣除專案,比如有關「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將要考慮。據央視財經報導,從懷孕到二寶7歲幼稚園畢業,一個北京家庭付出的費用大約是260萬元,而這還是在車子、房子都已經提前解決的情況下,如果沒有解決,至少還要多付出一百多萬元。

在上海、深圳等地,不少二孩父母認為,養育二孩,房子是長遠基礎,教育是最大的支出。

個稅改革中的教育成本可以扣除的情況,在國際上也是慣例之一。像美國等發達國家基本上都採取了抵扣方式來減輕家庭負擔。

除了減稅之外,人大代表和委員還建議,對於二孩家庭可給予適當財政補貼,從而緩解其經濟壓力。

在眾多專項扣除中,首套房貸利息抵稅最受關注。分析人士稱,房貸利息若可抵稅,對於需要供房的購房者來說,可以切實降低還款負擔。

財政部長肖捷

劫富濟貧

眾所周知,個稅承擔著調節收入差距的重要功能。乍看上去,高收入徵稅加多,低收入減少繳稅,豈不是羅賓漢「劫富濟貧」的現實版?

現實卻並非如此。首先,目前定義高收入群體標準較老,基本解讀為年收入12萬以上,這一收入在一線城市可謂徹底的夾心層。根據灰色收入盛行、個人征信難以落實的國情,真正的富人往往可以輕鬆「逃稅」,所謂「劫富」,無非是變相盤剝城市中產階層而已。中國的高賦稅,對於不少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城市而言,成為吸引人才的一大阻礙,已經形成實際的「難言之癢」。

其次,「濟貧」的說法也有待考查,畢竟如果月收入低於2000,原本也不納稅,月收入低於3500,少繳稅不過杯水車薪。幾乎每一次個人所得調整,事先都號稱會減少個人所得稅收入,但是往往並非如此。從官方數據看,2011年個人所得稅實現收入6054.09億元,同比增長25.2%。

 

減稅是大勢所趨

《新京報》此前刊文稱,中國需要一場全面大幅的減稅改革,刺激私營企業恢復活力。一些不必要的政府專案應該停止,冗餘人員裁撤,通過減少財政支出來緩和赤字壓力。即便一些支出暫時無法削減,也不應謀求增稅解決。增加城市土地出讓,售賣低效國企,減少對企業補貼,削減一些過度的社會福利,這些都是維持收支平衡的正確手段。政府開支若是無底洞,其代價是稅收不斷攀升。這些弊病在歐洲已經上演。

在中國,個人所得不算稅收大頭,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不過為6.7%,這塊「乳酪」尚且如此難動,更何況其他稅種。減稅之難,難於上青天,更不用談稅收之後的預算與支出情況。目前個人所得稅徵收方式已經違背了稅收中性原則,對於不同納稅人也缺乏甄別力,才鬧出多一元年終獎多繳N多稅的苦澀笑話。

近些年,中國財政收入一路增長,遠遠高於居民收入增幅,而城市中產尚處於繈褓之中,有待培育。如此情況之下,個人所得稅關乎每一群體與社會轉型,應該慎重,也有很多空間改進。當前情況之下,政府應該與民爭利還是讓利於民?答案顯然不言而喻,「民富」尚未完成之前,中產階層羽翼未豐,總體減稅應該是個稅下一步改革的目標。畢竟這個問題涉及到每位勞動者的錢袋子,如果能收到「政策紅包」,自然會皆大歡喜。

 

 

[綜合自 21世紀明天日報、證券日報、齊魯晚報、新浪財經等]

(Visited 20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