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長期縈繞著悲情的朴槿惠,灑淚青瓦臺。

朴槿惠在3月10日遭彈劾下臺後,離開了總統府,這是她第二次離開總統府。1979年10月26日,她的父親、時任韓國總統朴正熙遇刺身亡,作為總統女兒的朴槿惠,搬出了總統府。

朴槿惠一生兩進總統府,第一次是作為該「府」主人的女兒,第二次是作為該「府」主人。兩次離開,其生命中所收穫的,恐怕都是無盡的悲情。因為總統的位子,她的父母雙雙遇刺身亡,她自己最後也被彈劾下臺、名譽受到玷污。

朴槿惠離開總統府時微笑面對支持者。

其實不止朴槿惠,韓國歷史上歷屆總統,最後都將收穫悲情。李承晚、尹潽善、崔圭夏,都是在臺上被趕了下去;全鬥煥、盧泰愚,是下臺後被判刑;朴正熙則是被暗殺;金泳三、金大中、李明博,則因為親屬腐敗而長期受到困擾。現在,這個悲情總統的名單上又加上了朴槿惠。

朝鮮半島是儒家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朝末年,當來自東北的女真人入主中原之後,朝鮮朝野,視自己為中華正統,保存儒學並全力推動儒學對於社會的塑造。因此,朝鮮半島人民,格外注重仁義道德這類儒學的核心內涵。這種影響持續到現在。家國不分,職權與責任缺少邊界,似乎依然彌漫在韓國社會。

其後果,就是權力的擴張與義務邊界的缺失。兩者一體兩面,權力的擴張固然容易釀成濫權與腐敗,而義務邊界的缺失,也容易因小事而引發大矛盾。朴槿惠因為親信過問演講稿,最終成了席捲全國的政治風暴,就是一個例子。但,這是韓國當下特定的政治文化環境。韓國歷屆總統,也曾受惠於這種文化,但最後卻被其吞噬。儒學的文化根基,是推動韓國現代化發展的一個基石,同時也是一個困擾。

但影響韓國政治紛擾的,不止有文化因素。更有複雜的國際地緣政治。自從1945年日本戰敗、韓國獨立以來,這個亞洲國家,一直面對著複雜的國際政治環境。除了北方的朝鮮作為敵對國之外,還要深處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大國的夾縫中。因此,作為家長式的韓國總統,如何把握國家的方向,也承擔巨大責任。對於有政治理想的人來說,出任總統,是有「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的豪邁,也有「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情。

同屬儒家文化圈,香港特別行政區前任特首曾蔭權,曾將他的特首職務稱之為「我會做好這份工」。作為一個深受殖民文化影響的前公務員,曾蔭權絲毫沒有成為政治領袖的擔當,相反倒是透露出了犬儒與投機。而韓國歷任領導人又是太有擔當之抱負,而韓國民眾也對其有儒家「成聖」式的期待。儒家文化圈的政治,如何在兩個極端中找到平衡呢?

不過,回到韓國當下語境,對於有擔當的政治家來說,最後下場就算並不光明,但是「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Visited 60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