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韋傑夫在慕尼黑會議表示,美俄進入新冷戰狀態[/caption]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率團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儘管在會議的論壇報告中,梅德韋傑夫表示目前俄國與西方關係正下滑到新的冷戰階段,但是,他以解決伊朗核問題以及削減攻擊性戰略武器等成果為例,認為只有西方與俄羅斯聯合起來,才能有效解決國際面臨的一系列危機問題。事實上,梅德韋傑夫代表的是俄羅斯的親西友好派,與普京總統的強硬外交有著互補合作且合唱二人雙簧的關係。早在梅德韋傑夫於2008年擔任總統時期,即推動重啟俄美關係。如今, 俄美雙方在國際輿論上進行攻防戰,美國著重在妖魔化俄羅斯以期維繫自身在多極世界萌芽階段的傳統霸權地位;俄羅斯則著重在自身傳統的獨立外交特點,透過參與解決當前國際恐怖主義和緩解戰爭衝突中的協調角色扮演,以期創造多 極時代來臨時的一極霸主地位。

中國對博弈全局缺乏瞭解

結合兩者來看,俄美必須經由進行新的冷戰博弈來強化且提高自身國際的霸權地位。兩強爭霸當中,卻讓持續爭執不下的敘利亞和烏克蘭問題,在歐盟領土上引發移民潮並帶來國家安全危機及其骨牌效應。換言之,中國需以歐盟危機為鑒,謹防兩虎相鬥掃射到中國,導致俄美衝突卻是中國買單的困境。故中國此時不可隔岸觀火,須提前未雨綢繆, 以因應俄美在亞太地區的博弈演變成為中國國家安全的危機。 俄羅斯的利益在獨聯體國家,但中東的石油生產與石油價格是俄羅斯經濟穩定的基礎,這樣俄羅斯在印度、越南 等國家的利益維護上需要與美國共同協商。甚至,朝鮮發展核武時,其背後也有俄羅斯的影子存在。當年蘇聯解體後, 在獨聯體國家與中東國家的核黑市異常活躍,朝鮮當年留學俄羅斯的學生就有參與核黑市的買賣活動。這些都被俄羅斯與美國所掌握,這樣美國對於朝鮮的核武發展基本上都能夠掌握,唯一不足的是能否一下子通過襲擊來完全摧毀朝鮮的核武還存在問題。中國在上個世紀的四十年裏,缺席國際舞台,對於一些與亞洲有關的博弈全局缺乏瞭解,朝鮮發展核武到底技術從哪裏來?核爆為何老在地下進行?到底技術如何?到底朝鮮是否擁有真正意義上的核武?這些我們都不是 很清楚,這基本上是冷戰的延續產物!中國能夠解讀朝鮮四十年金家王朝歷史的人幾乎沒有,那麼自然也就無法解釋朝鮮擁核問題了! 俄美博弈的特點在於虛實戰,以輿論為戰,邊戰邊談,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國際輿論戰,因為俄羅斯資源夠多且戰 略腹地深廣,完全可以進行長期消耗戰抵擋西方的打擊。俄美雙方持續在今年拉高輿論戰事,都將對方視為國家安全的威脅。但是不要忽略俄美雙方均在藉由國際輿論戰爭奪國際霸主的地位之際,強化彼此經貿關係的互動。正因為彼此貿易處於經濟制裁的低點,創造經濟前景卻是有跡可循且具逐步攀升。在俄羅斯瓦爾代俱樂部的經常性討論當中,即牽頭促成了由俄羅斯商業大報《生意人》和美國《華盛頓時報》制定一項俄美經濟合作研究計劃。俄羅斯前經濟發展部副部長、現任俄羅斯對外經貿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克列帕奇就表示,俄美雙方在航太、航空和能源領域有著極大的商機,且雙方在農產品和鋼製品進出口方面都早已有了貿易往來,因此俄美的經濟合作前景是樂觀且可預期的。此外,俄羅斯的非政府組織正扮演俄美在國際舞台上較量背後的協調平台。不要忽略,俄羅斯的非政府組織所執行的公共外交正是俄羅斯大外交的重要二軌機制單位。他們在協調國際議題、創造國際共識和培養知俄國際專家方面正發揮極為關鍵的角色。

沒有硝煙的國際輿論戰

就在2月13日梅德韋傑夫發表言論之前,3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訪問莫斯科期間與普京進行會晤;6日,接受了俄羅斯電視台週六新聞節目的專訪時亦表示,美國需要認知俄羅斯是新國際力量平衡的關鍵角色,不是美國的威脅。 俄羅斯戈爾洽科夫公共外交基金會則以《基辛格認為美國需要有知俄顧問》為題,轉載了這則新聞採訪。無獨有偶,北 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15日表示,沒有俄羅斯的參與,世界上的大規模衝突將不可能得到解決。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克 拉珀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言時表示,美國掌握的情報顯示,「伊斯蘭國」有針對美國使用化學武器的意圖。那麼在眾 所面臨的「伊斯蘭國」等跨國恐怖主義威脅的情況下,俄美是否會調整策略且將彼此視為安全合作的優先對象?倘若俄美在解決敘利亞問題上取得某種妥協與合作共識之後,此時,朝核危機、南海危機以及台海危機是否會將美國的視線再 度轉向亞太?屆時,亞太地區的區域危機是否將引發一系列中美之間的較勁?許多國家是否被迫做出選邊站的抉擇?在亞太國家希望保持中立之際,誰將是中美衝突的導火線?中國能否像俄羅斯一樣在克里米亞事件之後持續堅挺因應中美博弈?這也是中國需要正確理解俄羅斯局勢、緊跟俄羅斯步伐並且強化中俄關係的重要原因。也是此時此刻,中國不可 隔岸觀火的原因,切莫等待危機出現而救火不及。■
作者小檔案 吳非是暨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胡逢瑛是國立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博士、復旦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博士 後。
]]]]> ]]>

(Visited 45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