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顯然已經開始退潮,從歐洲可以明顯觀察到這一點。全球化有一批絕對的得益者,也有一批絕對的受害者,這批人困處家鄉,因産業轉移失去飯碗,靠低保勉强維生,給當權者帶來壓力。

東歐勞工在西歐工作

記得三十多年前筆者來歐洲留學時,中國和歐洲的發展水平還隔如天壤。在超級市場中能够看見的中國商品僅限於拖鞋草包之類。而四小龍的廉價電子産品則是另一支東亞先鋒隊。

從1990年開始,中國商品就開始洶湧進入歐洲市場。一方面是勞動密集型的大量普通日用品,諸如服裝、箱包、鞋帽、禮品、廉價首飾……另一方面就是追隨四小龍,走從小到大的電子産品之路。這條西風東漸再東風西漸之路走到如今不過30年,已經把歐洲的相關行業幾乎全線擊潰。

當然歐洲還有數十個製造行業保存著相當優勢。比如德國的機器製造,法國的奢侈品、豪華郵輪、軍工、核能,數國聯合的空中客車,和分布多國的依然很多的製藥、科研項目。如果這些優勢都繼續流失,歐洲只能走向末路。歐洲人到今天當然對此已經有極度的警覺,至少在十年以來,就在竭力阻止製造業向外的一切重大流失。

 

歐洲人開始對産業外移反感

現在各處商場都可以看見法國製造/歐洲製造的標簽。筆者一個在法國某大型國企當高管的朋友告訴我。在1990年代,如果本公司有一個重大項目要上馬,他經常會做出一份可行性報告,向董事會建議,把這個項目轉移到中國去做,可以節省多少成本之類。這個建議通常都會被接受。到2000年代初,這樣的建議被接受的可能性就開始迅速下降,但還有相當的成功機會。自2009年以後。他就不再提出這樣的建議,因爲董事們個個都如驚弓之鳥,把産業外移視爲禁區,把不惜一切代價,留下項目在歐洲/法國視做性命交關。

在金融方面,歐洲/法國當然還有許多的優勢。比如,法國的養老金金庫管理,雖然日趨緊縮,但依然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好多北非國家比如阿爾及利亞的退休金庫,即由法國代管。我的一位在法國養老金金庫工作的高管朋友曾有一個雄心,想把類似的模式推銷到中國,哪怕是以參股,分管局部比如某省的方式,都沒有獲得成功。

現在東西方之間的經濟交流早已不再限於貿易。中國對歐洲的投資也在急劇增加。只是在開始階段,交學費還很多。但西方人已經從大力歡迎演變到疑慮重重。又想要錢,又怕失去主導權的兩難窘境,到處顯現。尤其是在涉及到機場、港口等大型基礎設施時,西方人的疑慮更是深入骨髓。

 

東歐勞工大舉湧入西歐

這個全球化其實不僅僅在東西方之間進行。在西歐和新加入歐盟的東歐之間也在進行。由於衆所周知的歷史,東歐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比西歐低很多。自2007年加入歐盟以後,他們的人員和産品可以在歐盟範圍內自由流通。因此,東歐人移居西歐,就和中國的農民工進城一樣,遍地開花。與中國的農民工進城相比,他們有一個劣勢就是必須學一個雖然相近,但畢竟不同的語言。但其它方面實在太像。就是同人種,同文化。融入起來,沒有半點隔閡。不要一代人,十幾年就够,他們就是西歐人。東歐人侵入的勞動行業主要在建築方面。

現在來的可不僅僅是波蘭的水管工了,與建築業有關的所有行業都有東歐人的身影在壯大。以前被葡萄牙人壟斷的該行業現在有了新的、更廣大的參與者。東歐的産品現在在西歐也是大行其道。比如家俱行業,現在開始出現被東歐人壟斷的新傾向。家俱笨重而價值相對低,而且有文化內涵,不是亞洲人做的了的。而東歐那麽近,貨運一夜即可抵達,文化品位完全相同,但是勞動力成本則還有相當差距,你說他們不來誰會來?

在教育領域,歐洲截然分爲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英國。由於英語的世界語言地位,同時由於大英帝國的老底,英國的高等教育與美國一樣,是全世界青年追逐的一綫。所有其它的歐洲大陸國家,包括最强的法國和德國,都只能是二綫。筆者居住的法國更是卯足勁,提供英語國家沒有的無數優惠甚至免費、倒貼的條件,也算成功地從這個教育全球化的大市場中,分得一杯羹。法國的大學教育,不僅(或近乎)免費,還有各種補助。外國留學生一體享受。

歐洲商場放滿歐洲製造的商品

法國高等教育雙軌制。其精英教育質量很高。但是由於歐洲和美國發展水平的差異,歐洲一樣存在嚴重的高端人才流失。

比如筆者一個親戚晚輩,從高中開始就接受了全法國幾乎最優秀的公費教育。在快要畢業時,筆者很明確地看到,他畢業後一定不會留在法國工作。我曾問他,你就這樣拍拍屁股離開法國,不覺得有些愧疚嗎?他說了兩個理由。第一,法國的任何法律都沒有限制像他們這樣的人畢業後立刻離開法國到外國就業。他這樣做是完全合法的。而且歐美國家互相培養高端人才,早已成爲慣例,沒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第二,法國爲高等科研人員提供的個人待遇和科研經費都遠遠不是世界一流。法國的科研人員似乎得把一半以上的時間花在爭取有限的科研經費上。事實上,一畢業就離開法國的高端人士很多。

當然也有人喜好法國的福利制度和極多的假期,寧願少拿工資也要留在法國。我也不能否認還有許多人才因爲熱愛法國而留在法國。否則法國也保不住世界最發達國家之一的榮銜。

看來高端人才流失的現象也不僅是發展中國家才有的專利。或許法國可以這樣安慰自己:我們總還是爲這個地球村培養了一些有用的人才,他們反正跑不到地球以外去。這樣當他們有重大的發明創造時,我們也總是可以間接得益的。比如互聯網,不管它是被那些科技精英們在哪裏發展起來的,不是全世界的人都得益了嗎?

 

自由貿易旗幟落到中國人手中?

概括起來,全球化有一批絕對的得益者。他們在全球飛來飛去,跨越國界,獲取遠超人類平均的各種利益。全球化也有一批絕對的受害者。他們困處家鄉,因産業的轉移失去飯碗,靠低保勉强維生。更多的人當然介於這兩個極端之間,在某些方面得益,在另一些方面受損。

簡單地說,全球化對歐洲,如同對其它世界的不同地區,都是一把有利有弊的雙刃劍。利大於弊還是相反,端視具體時段、具體國家、具體群體或具體個人才能判斷,完全不能一概而論。至於對世界整體而言,當今時段,那應當還是利大於弊。不過這個利弊的天秤,的確從偏向西方到偏向東方甚至南方轉移。所以現在才有了特朗普主義的「美國第一」大聲疾呼。

在今天,既然西歐、北美都不願意玩了,全球化顯然已經開始退潮。自由貿易的旗幟過早地落到顯然並沒有準備好現在就接手的中國人的手中。

 

(Visited 6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