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上受到好評如潮的《葉問3》,在國內卻被“票房造假”和人肉搜索佔據了新聞頭條。據最新消息,全國電影市場專項治理辦公室決定,對經查實的3200萬元的虛假票房不予認可,不計入全國電影票房統計資料。此外,對該片發行方大銀幕(北京)發行公司暫停新的電影發行業務1個月。 本來無論從藝術和文化的角度,《葉問3》至少值得引起影視圈的正面評價和討論,不過,對文化本身的關注,卻因各種細枝末節的事被抹殺。無論各個行業和社會,法律和道德都應當拒絕造假。而且,文化作為文明的領路人,不能充滿造假和暴力,而應當回歸藝術本身的價值和對文化消費者的引導作用。 電影市場的發展離不開票房,更需要文明的供給側 票房,讓中國文化產業開始注重市場,規範市場和制度監督成為必須。但從弘揚民族文化、鼓勵優質國產片的角度來說,國產大片本身的民族文化內涵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這為本已匱乏的國產電影供給側,提供了活力和養料。農曆新年以來,《美人魚》、《葉問3》都成為國產電影的看點,是因為文化。 媒體的炒作和檔期的安排,已然成了影視作品上座率的決定性因素,而反倒作品本身的質素成了階下囚。甚至,影視市場中的手段使得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比比皆是,比如當年的《1942》和《泰囧》,深刻的電影主題被票房打敗。如果從藝術文化的角度去看,我們的民族需要藝術引導,而不只是票房炒作。只看票房和炒作的時代,實乃電影藝術之殤。 影視文明要抵制文化暴力 正常文藝批評和影視評論都是正當的,否則文化不能進步。但是,自媒體的傳播方式,凶煞式的語言,低劣式的人肉搜索,而缺乏對電影和藝術本身的評論,可稱為媒體暴力。《葉問3》講的是習武之人,外習武卻內自省,習武講文明,武道有思想;反倒是本應文明的文藝界和文化圈,充滿著文化暴力。跟風八卦,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通過文化暴力,搞不正當競爭,為一己之利,不僅損害好的作品,也堵死了電影產業持續加快發展的路徑。中國不該也不能把暴力引入文化藝術。 探索中國影視市場的融資路徑 票房是否造假,的確需要相關部門規範市場。我們看到,廣電總局也對此事表示了關注並採取行動規範市場。規範和引導固然重要,但是,種種票房造假的新聞充耳不絕的同時,也說明瞭一個不爭的事實,電影從純粹的意識形態走向市場化,影視市場的發展路遇前所未有的井噴期。而且,通過票房做眾籌和融資,也是一種新的市場開拓和融資路徑探索。就像P2P和眾籌,都是有新意的探索和嘗試,但又確實需要更多的規範和引導。 而且,好萊塢電影的發展也是既有藝術的追尋,又更是離不開和資本市場深入的結合,才能走到今天。中國電影市場也離不開融資管道,否則離開新鮮血液,就沒了發展的補品。既然如此,新生事物必然會有問題,會走彎路。如果因為探索過程中的瑕疵,而扼殺了探索意願,就堵死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新路子。 想必各位影迷永遠不會忘記,李奧納多憑藉《復仇勇者》飾演19世紀的獵人Hugh Glass,8載追夢奧斯卡,41歲終於抱得金人歸的激情。那是怎樣的一種藝術精神,和追尋夢想的巔峰?我們該思考的是,國人在亢奮和糾結于於票房、八卦的閒暇,是不是應當真心為中國的電影事業,注入些許文化正能量。■]]]]> ]]>

(Visited 3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