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社民黨推選歐盟議會前議長舒爾茨爲該黨總理候選人,他將在今年大選挑戰基民盟的現任總理默克爾。《超訊》研究發現社民黨士氣大振,民調飈升,而默克爾執政12年難掩疲態, 其連任總理夢可能破滅。

                                                   默克爾執政近12年

2017年1月24日晚,德國社民黨主席西格瑪爾·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在柏林社民黨總部的一個新聞發布會上突然對外宣布,馬丁· 舒爾茨(Martin Schulz)將接任黨主席職務,並將以總理候選人的身份帶領社民黨參加2017年的聯邦大選。

馬丁·舒爾茨是歐盟政壇上一個重量級人物。從2012年起一直擔任歐盟議會議長,2017年1月剛從議長任上退下,隨即從布魯塞爾轉戰柏林。

在社民黨執委會一致通過加布里爾的上述提議後,舒爾茨臨危受命,擔當起了挑戰安格拉· 默克爾(Angela Merkel)的重任。這位61歲的歐盟議會前議長所發表的第一次綱領性演說並未使他的追隨者失望。舒爾茨把公平和團結置於中心地位,這就意味著他將開展一場典型的社民黨選戰。更重要的是,舒爾茨將這一選戰策略與他個人的經歷聯繫了起來。這位默克爾的挑戰者成功地使其本身經歷成了自己的强項。

舒爾茨的親民模式

舒爾茨自信地宣稱:「我是普通人的兒子。」 他表示自己沒有高級中學畢業證書,沒有上過大學,並來自小地方,「我並不認爲是缺陷」。這是因爲他與大多數人分享這一點。

在德國電視一台《安妮·維爾》訪談節目中,主持人安妮·維爾(Anne Will)曾因舒爾茨沒有在政府中任過職而對他競選總理表示異議,舒爾茨幽默地回應道:「在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成爲美國總統之前,我與他分享這種命運。」當然, 舒爾茨强調,他曾在一個名叫維爾塞倫的市鎮當過11年的市長。而市政廳是直接面向民衆的, 因而舒爾茨認爲他比他在柏林的許多同事更了解民情。

藉此舒爾茨就達到了他綱領的核心,即「深刻的感情移入」。舒爾茨認爲,聯邦總理不僅必須理解民衆的日常擔憂和期望,而且「他必須能覺察到它們」。否則,他就不適合這個職位。這樣,這位默克爾的挑戰者就提出了一種親民模式。

自加布里爾提名舒爾茨爲社民黨總理候選人以來,該黨在最初五周內吸收新黨員逾一萬人。社民黨的面貌爲之一變。

德國《圖片報在綫》(bild.de) 2017年2月6日率先報道,在一項由民調機構Insa所作的民調中,社民黨的民調支持率(31%)已首超聯盟黨(30%)。

埃姆尼德研究所受《星期日圖片報》(Bild am Sonntag)委托所做的民調也顯示出類似趨勢。據該所2月18日公布的數據,社民黨的支持率已上升至33%,這是該黨10年以來在埃姆尼德研究所那裏獲得的最佳民調數據。自舒爾茨1月29日被社民黨執委會正式提名爲總理候選人以來,社民黨的支持率三周內飈升10個百分點。而聯盟黨的支持率則在同期下降5個百分點至32%。雖然從3月11 日公布的數據來看,聯盟黨和社民黨的支持率已持平(同爲33%),且在此期間聯盟黨的支持率(33%)甚至超出過 社民黨(32%),但舒爾茨帶來的人氣確實令人矚目。

從目前來看,「舒爾茨效應」已使社民黨聲名大振,民調飈升。這將會改變這場選戰的特性。但德國民衆至今對舒爾茨不甚了解,因而,這位社民黨總理候選人必須在選戰中鮮明地提出自己的立場和主張,並以此來贏得選民的信任。這位歐盟議會前議長雄心勃勃地表示: 「我要成爲聯邦總理。」 並要使社民黨在這届大選中「成爲最强大的政治力量」。他的不利因素則有以下三點: 其一,社民黨所獲的支持率雖然近期飈升,但尚未趨穩; 其二,雖則默克爾長期執政給部分民衆帶來一些「疲倦感」,且她在難民危機中遭受重挫,但這位女總理至今所獲的民意支持率仍不可小覷; 其三, 社民黨上層能否團結一致投入選戰還要打上一個問號, 這對舒爾茨來說將是一大風險。

                                                                      馬丁·舒爾茨

默克爾光環漸失

德國歷史學家安德烈亞斯·勒德爾(Andreas R?dder)指出:「對於當了12年總理的默克爾,就如同對1959至60年時的阿登納(Adenauer)、1989年起的科爾(Kohl)或當了11年首相的瑪格麗特·戴卓爾(Margaret Thatcher)那樣,人們有了一種對當政者完全正常的厭倦感。」

當然,不僅是默克爾長期執政給民衆帶來的「厭倦感」,基民盟和基社盟之間的齟齬不合也使人們對默克爾連任的機遇産生了懷疑。雖然基民盟和基社盟領導人2月6日已在慕尼黑將默克爾推選爲共同的總理候選人,但這只是兩黨間的暫時休戰。正如《明鏡》周刊(Der Spiege)所描述的那樣,默克爾當時坐在基社盟的總部,「擺出一副臉色,好像是她不得不參加自己的葬禮」。因而,該雜誌一針見血地指出:「對於默克爾來講,謀求連任總理是一種負擔。她幾乎不能掩飾這一點。」

自從默克爾2015年夏作出開放德國邊境的决定以來,默克爾早已喪失了「審慎的、對危機有掌控能力的女總理」這一光環。開放邊境接納難民本是一個人道主義的舉措。但默克爾獨斷獨行的做法不僅分裂了德國,而且還分裂了歐洲。

近期來,社民黨民調飈升使聯盟黨內一些人坐立不安。基民盟加强了對舒爾茨的攻擊火力。前段時期該黨內部甚至流傳著「反舒爾茨文件」(Anti-Schulz-Papier)。該文件羅列了這位社民党總理候選人在擔任歐盟議會議長期間或許有的缺點。這種做法已引起了社民黨的憤慨。社民党秘書長卡特琳娜·巴利(Katerina Barley)在推特上已言及「抹黑戰」。此間也有媒體把這類做法稱作「肮髒的選戰」。

當然,對舒爾茨究竟是猛烈攻擊還是置之不理? 這在基民盟高層確實也是一個令人傷透腦筋的問題。默克爾本人目前還能克制住自己,不對舒爾茨進行直接人身攻擊,以免讓對手獲得更多的注意力。而基民盟黨人、財政部長沃爾夫岡·朔伊布勒(Wolfgang Sch?uble)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指責舒爾茨搞民粹主義和「說大話」。在訪談中,他甚至把舒爾茨與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聯繫了起來。朔伊布勒表示:「如果舒爾茨讓其支持者呼喊『讓歐洲重新偉大』,那麽這在字面上就幾乎是特朗普了。」

默克爾現在一方面要求自己的黨保持沉著冷靜,並身體力行,作出表率。在今年2月12日德國聯邦大會選舉新總統時,她還特意與舒爾茨和澤爾霍夫坐在一起,進行交談。澤爾霍夫後來回憶道:「我們當時一致認爲,在選戰中我們不願違背公正的信條。」另一方面,默克爾則在全力推進大聯合政府的工作。這位女總理的算計是:大聯合政府工作得越出色,則社民党總理候選人在議會外就越沒有攻擊的機會。此外,基民盟還準備推出《德國2025》議程,重點關注國內安全,以凸顯自己的强項。

一旦社民黨的支持率進一步提升的話,默克爾可能就很難再掌控基民盟的黨內局面了。到時選戰將會升級,甚至趨於白熱化。

(Visited 2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