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選落下帷幕,作為政治新人的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擊敗了女承父業的極右翼政治領袖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當選法國新一屆總統。在英國脫歐、美國選出特朗普,世界轉眼就要轉向孤立、民粹、排外之際,法國選民守護了傳統,拒絕與英美同步走民粹路線。

大選結束之後,勒龐給她的對手的賀信中說:「祝賀馬克龍當選,法國選擇了連續性,預祝馬克龍未來取得成功。」法國大革命是現代政治的開端,從法國開始,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傳遍世界;對於「人權」的踐行,也開始成為世界政治的核心議題。最近半個世紀以來,歐洲在「平權」、福利、多元等等方面,更是取得巨大進步。但是以勒龐為代表的極右翼主張,過於多元導致了法蘭西主體性的衰落,所以,法國乃至歐洲,應該在這條路上進行檢討。但至少這一次大選,勒龐失敗了,法國人民繼續選擇了最近半個世紀以來的「連續性」。

同樣,作為歐洲大陸另外一極,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也在捍衛歐洲大陸基本的人權與自由理念,拒絕國內民族主義壓力,繼續向穆斯林移民打開大門。隨着馬克龍的上台,法國與德國,在面對外來移民、歐洲融合等議題上,理念應該會更加一致。如此,則歐盟繼續是世界政壇中重要的一員。這是對2015年世界性民粹浪潮的反戈一擊。

在英國退出歐盟以後,可以挑起歐盟領導能力的只有法國與德國,而法國的勒龐也主張退出歐盟。一旦勒龐當選,法國退歐,那麼歐盟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法國政治家所設計的「歐洲一體化」遠景自然要成為昨日黃花。馬克龍的當選,首先保住了歐盟。其次,隨着歐洲恐怖襲擊頻發,對於穆斯林移民的恐懼與仇視越發嚴重。究竟是直接拒絕移民,還是繼續接納移民,但是懲治其中的犯罪分子?這也成為歐洲重要的政治選擇題。以勒龐為代表的極右翼,認為目前已經到了極端時刻,必須直接清理恐怖分子成長的土壤,也就是清理移民政策,而不是簡單的反恐。過去一次次的恐怖襲擊,已經證明,僅靠警方政策,無法保護國民安全。馬克龍的上台,不至於讓法國一向子從對移民友好的國度,轉向要建隔離區的國家。

從法國和德國現在的堅持,可以看到,他們與英國和美國在政策上的不同。英國以脫離歐盟,來擺脫難民可能帶來的傷害,美國則選舉特朗普這個民粹總統上台,來向舊有世界體系開炮。其實,早在四百年前,英美與歐陸,英美推崇經驗主義的哲學,歐陸推崇理性主義哲學。英美在政治上愛好改良,歐陸則革命頻發。現在面對世界政治的又一轉向,兩者背後的哲學再度發揮效力,所以彼此又做出了不同選擇?

無論如何,馬克龍和默克爾將帶領歐洲開啟新的階段。這個階段,英美將不再是同道,甚至不再是外援。這是自二戰以來,歐洲政治的大變局。對於法國和德國,這都是艱難的選擇。但是,歐洲是現代文明的始發地,相信歐洲人的智慧。法國人與德國人既然願意選擇馬克龍和默克爾上台,自然有其面對艱難的勇氣。

(Visited 33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