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五年的收購談判 鴻海和夏普之間的談判從2011年就已開始,就是因為這些問題才拖了四年。但2月25日之後,事情還有波折,因為接著又發生了夏普還有「零散債務」的事件,而且這些零散債務的總和居然達到了3500億日元,兩者的談判已經持續了五年之久,到現在大家才注意到這個問題也真是匪夷所思。 其實這就反映了夏普,以及在核心技術上還處於世界頂峰的一些日本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他們在企業管理上是完全失敗的。 1912年創業的夏普,真正的飛躍是在1962年到1964年,夏普在這三年裏開發了微波爐、太陽能電池和計算器,實現了從一家只製造活動鉛筆的街道企業到和松下、索尼並肩的家電企業的華麗變身。 上世紀70年代開始是日本家電企業的黃金年代,進入本世紀之後,日本家電企業在後起的韓國還有中國企業競爭下,失去了大部分市場從而開始走下坡路。如果說這是家電行業的共性,像夏普這樣慘到了要賣身才能活下去的也不多,這裏面有夏普獨有的個性。 一直到2006年為止,夏普還是一個基本上沒有債務,財務十分健康的公司。幾乎在所有產品上,都有不同於其他廠家的自我特色,比如可以兩邊開門的冰箱等等。90年代,在取代電視機顯像管的到底是等離子還是液晶的問題上,也作出了正確選擇。總之,發展速度雖然有所降低,但基本上還是很順利的。

但是夏普在2006年做了一個最錯誤的決策:花費了9450億日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大於100億美元)的巨額資金,建設了兩個電視機液晶屏的巨型生產廠,但這兩工廠的生產能力完全超出了夏普自己的需要,而且在國際國內也沒有找到銷路。 大凡走慣了順風路的人總會產生一種「老子天下第一」的錯覺,夏普就是這樣,以為它生產的液晶屏最牛,應該能夠賣得出去。但是夏普生產的並不是液晶屏製造設備,只是液晶屏本身,其他的廠家也能得到和夏普同樣的生產設備,使用同樣的設備製造出來的產品在品質上的差別並不像夏普宣傳的那麼大,其實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佔有量在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勞動力的成本而不是品質,勞動力成本更高的發達國家在市場競爭上處於根本性的不利地位。 夏普在2007財政年度的決算中,純盈利為史上最高的1020億日元,之後液晶屏的價格就直線下落,再加上2008年9月發生了以雷曼兄弟公司破產觸發的金融危機,到2008年財政年度的決算時就出現了1258.15億日元的巨額虧損。其中花費了4200億日元建設費,於2009年10月投產的堺工廠直到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為止幾乎沒有進行過生產,但每年還要花費1000億日元以上的維護費用。 夏普的問題還不僅僅是投資的失誤,以液晶為中心的戰略出問題之後,使得夏普公司的注意力全部轉移到了液晶產品,夏普幾乎成了一個單純液晶生產商,嚴重影響了其他產品的開發,使得夏普淪落到了配件供應商的地步,還是一個不合格的供應商。 市場對電視機用的大尺寸液晶屏的要求是價廉,但夏普做不到;而對需要在不斷增長著的手機和平板電腦用液晶,夏普又不能滿足,這樣夏普還需要花費大量資金來安排生產小尺寸液晶屏。 夏普本來就不是一個仰人鼻息的零件供應商,因此在客戶對應上也沒經驗,在向索尼、東芝以及蘋果公司供貨時都發生過不能按時交貨的問題,夏普本來可以通過和沒有液晶電視屏生產能力的索尼公司合作來解決一部分過剩生產能力的,但夏普的片山幹雄社長偏在談判時態度不好得罪了索尼的高管,索尼情願找韓國三星買也不要夏普的。 夏普的主要客戶是小米手機 一直到2013年之後,因為中國手機生產的需要,夏普才算是走上了正軌,2014年夏普在相隔四年之後居然實現了盈利,其中光液晶業務就實現了202億日元的利潤,這是因為當時夏普的主要客戶小米手機在2014年的產量僅次於韓國三星和美國蘋果,佔到了世界第三,小米手機光2014年7-9月的產量就達到了1730萬部,裏面夏普的面板使用量達到了60%,在每片需要30美元的高級機種中甚至佔到了80%。但是好景不長,僅隔一年夏普就又一次陷入了絕望的境地。 一直有一種在國際市場上日本企業相互之間的競爭很少的說法,但這也不是金科玉律,比如在日本國內按總廠系列分得涇渭分明的汽車配件廠家,到了國際市場就沒有了這種禁錮,本田的配套廠就可以從豐田的配套廠手裏搶生意。而沒有配套系列關係的日本其他液晶廠家,在和夏普爭奪市場的時候就更加沒有顧忌了。 夏普在對華貿易上的對手就是日本顯示器(Japan Display Inc. JDI),JDI是索尼、東芝和日立這三家企業的中小尺寸顯示器業務在一個叫「產業革新機構」的半官半民的基金主持下合併之後的產物,本來這三家都有中小尺寸的顯示器,但都不成規模而處於虧損境地,聯合起來之後以塊頭取勝。

JDI從一開始做的就是小米手機的生意,但2014年輸給了夏普的價格攻勢,然而JDI不到一年就反攻了回來,而且JDI的反攻還不是依賴單純的廉價,而是技術的進步。JDI開發的新型液晶屏具備觸控功能,而夏普的液晶屏還需要加上一片觸控板,這樣JDI的產品不但價格低於夏普,而且簡化了手機的裝配工藝。夏普的這一次失敗更加致命,因為即使在液晶螢幕上都已經不是龍頭老大了,這樣除了被人併購之外已經無路可走。 夏普的失敗是戰略的失敗 而自從泡沫經濟崩潰之後的日本,對挽救夏普已經是有心無力,日本有一個半官半民的「產業革新機構(INCJ)」,負責併購一些有基礎而經營不好的公司或進行重組,待經營上正軌」後再將該公司的股權轉讓而收回投資。但是,這些年來日本企業雖然繼續擁有技術優勢和開發能力,但缺乏整合以及市場開拓能力的缺點也暴露無遺,這樣「產業革新機構」對於如何盤活 夏普也沒有有效的方策,所以在數年的長考之後只能放棄救援計劃。 人們在評論太平洋戰爭時的日本帝國海軍時有這麼一句話:「戰鬥的勝利並不意味著戰役的勝利,而戰役的勝利也不意味著戰爭的勝利,如果戰略失敗了,戰爭的結果就已經被決定了」,在觀察夏普的時候,不由得使人想起了這句話。■]]]]> ]]>

(Visited 9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