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已成世界第一貿易順差國,2016年出超達2529億歐元。這令德國受到多方指責。美國可能會將德國列為「貨幣操縱者」。歐盟、IMF等也在敦促德國加強國內投資。

德國的外貿順差再創紀錄

雖則中國已於2009年超過德國成爲世界出口冠軍,但自2013年以來,德國已成爲世界第一大貿易順差國。據德國聯邦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6年德國企業的出口值達到創紀錄的12075億歐元,而進口值僅爲9546億歐元。出超達2529億歐元。德國的貿易順差再創歷史新高。

美國總統特朗普是最嚴厲的批評者之一。特朗普認爲像德國那樣的國家正在用其貿易順差損害美國。據美國貿易部公佈的數據, 貿易逆差使該國去年的增長率降低了1.7%。美國總統宣佈,他要對某些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以減少美國的貿易赤字。

特朗普的經濟高參、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 指責德國蓄意使歐元貶值,從而使其出口商能夠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美國對德國的貿易逆差已達650億美元。而一旦美國財政部把聯邦德國列爲「貨幣操縱者」的話,則將有可能導致美國政府對德國出口商以及德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實行嚴厲的制裁。納瓦羅日前曾表示:「我想,與德國開誠布公地就我們削減順差的途徑進行磋商是有益的。」

德國的順差額超過GDP的8%

在今年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WF)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上,美國財政部長史蒂文·穆努欽(Steven Mnuchin)明確敦促德國減少其出超。他在一項聲明中表示:「按照我們的觀點,過高的貿易順差就如同過大的貿易逆差一樣,不利於支持一個自由和公正的貿易系統」。穆努欽堅決要求IWF對貿易順差居高不下的國家進行更嚴厲的監管。

不僅在美國,即使在歐盟內部對德國巨額貿易順差的指責聲也不絕於耳。新當選的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此前在選戰中就曾向德國媒體表示,德國目前一支獨秀的經濟實力是「無法承受的」。「德國得益於歐元區的不平衡,獲得了非常高的貿易順差。這既不利於它自身的經濟,也不利於歐元區的經濟。這裏必須得到平衡。」

IWF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 4月中旬也表示,對於像德國那樣人口老化的國家,追求順差是合法的。但貿易順差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百分之四可能是合理的,百分之八就不合理。」拉加德幷聲稱:「好的消息是德國已經開始投資,部分也是通過資助難民來實現的。」她強調,德國是承諾將GDP的0.7%用於發展援助的少數國家之一。當然,就投資而言,拉加德則認爲,「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希望是多多益善。」作爲例子,她還提到了可以在德國加快鋪設寬頻帶電纜。

面對各方面的指責,德國財長沃爾夫岡·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則據理力爭,爲自己國家辯護。德國財政部認為,雖然德國是美國最主要的貿易夥伴之一,但德國本身「沒有獨立的貿易政策」,因爲相關政策是由歐盟制定的。即使就目前有利於出口的歐元兌美元匯率而言,德國人也認爲沒法施加影響,因爲它是由歐央行現今寬鬆的貨幣政策所造成的。一旦歐元區的經濟得到改善,則「緊縮的貨幣政策」將會改變歐元的匯率,從而就會「對減少貿易順差作出貢獻」。
德國經濟研究所(DIW)所長馬塞爾·弗拉切爾則認爲,不是歐元疲軟,而是美元強勢。他指出:「在過去數年中,世界上許多其他貨幣兌美國均貶值。而美國新政府也要對強勢美元負責:新政府許諾推行經濟刺激計劃以及放鬆管制,從而在美國導致了較高的利率和財産價格。這樣就使得美元變得強勢起來。」

由此看來,德國在貿易順差問題上也有一番難言的苦衷。

那麽,經濟一枝獨秀的德國究竟是否應該像國際專家們所要求的那樣來增加投資力度、促進經濟發展呢?答案是肯定的。兩年多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批評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堅持推行緊縮政策。而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再次點名要求德國增加投資。經合組織(OECD)和歐盟委員會也敦促德國促進經濟發展。

在巨大的國際壓力下,雖然默克爾也就增加投資表了態,但德國政府內部在這個問題上意見還不完全一致。財長朔伊布勒就曾認爲,在擴大投資規模之前,首先必須檢查一下投資效果: 「我們應該避免到最後只是建造了第X條高速公路那種結局。」而經濟部則對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持積極態度。

德國企業保守的投資態度

必須指出的是,在現今的經濟大環境下,德國企業界總體上對投資還顯得非常保守。按照經濟記者托馬斯·弗里克(Thomas Fricke)提供的數據, 在扣除折舊後,2015年德國企業界的淨投資額只有470億歐元。而在20世紀90年代的經濟繁榮時期,企業界的投資額曾是這個數字的三倍。雖然現今幾乎可以獲得無息貸款,但企業界在爲未來做準備時仍然顯得相當猶豫不決。

當然會有人訴苦道,德國人已經做得夠多了,且增加投資也未必符合德國的利益。

針對貿易順差問題及來自各方的抨擊,馬塞爾·弗拉切爾這位德國頂級經濟學家也認爲:「雖然這些指責包含有不實之詞和錯誤論據,但德國政府必須認真對待這些批評。」「這是因爲這種順差對德國本身損害最大,幷將會從減少順差中獲益最多。」

弗拉切爾幷指出,貿易順差問題幷不在於德國出口得過多或德國出口商的競爭能力太強,而是在於德國投資太少,從而導致進口過少。換句話來說,德國私人投資和公共投資太少是造成巨額貿易順差的主要原因。

一旦德國加強投資,將資金投入交通基礎設施和數字基礎設施,投入教育和培訓以及研究和發展,那麽德國無論在短期還是中長期內都將會從更快的增長速度和更強的競爭能力中獲益。

當然,加強投資幷不是一句空話,必須採取具體措施來解決投資疲軟問題。按照弗拉切爾的觀點,德國政府必須增加對教育、基礎設施和創新的公共投資,公共預算中的盈餘不應該用來降低高收入者的稅負。而私人投資的框架條件則必須得到明顯改善,譬如,應該逐步消除官僚作風和效率低下,強化在許多服務性行業中的競爭,受理專業人員的問題,更加公平地確定僱員以及中小企業的稅負等等。

正是由於德國的出口總額幾乎佔到國民生産總值一半的緣故,因而即使爲了自身利益它也必須全力支持其他國家克服所遭受的經濟危機。而幫助希臘和其他陷入困境的歐元區國家擺脫困境,更是德國義不容辭的責任。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促進德國經濟發展是符合所有國家利益的。

從長遠來看,德國企業界決不能高枕無憂。德國企業應力爭創造更多的工作位置,幷對所在地進行投資。對僱員則應按其工作業績給予相應的報酬。德國企業必須不斷創新,幷應持續改進工作方式方法。這是數字化時代的需要。否則的話,不進則退,目前的景氣繁榮將會很快消失。對此,作爲歐洲第一大經濟體的德國必須加以正視。

(Visited 1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