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總人口逾六千萬,經濟規模逾1.4萬億美元,如成功整合, 可發展成為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東京灣區那樣的世界級城市群。香港具國際化優勢,在金融、法律等專業服務與國際接軌,可以當大灣區「龍頭」。

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

卸任前夕, 香港特首梁振英率大規模考察團, 包括多名司局長與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以及策略發展委員會和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 四月中下旬到珠三角一帶考察,並表示本屆政府將於五月底向國家發改委提交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初步意見。

所謂粵港澳大灣區, 即是處於珠江口海灣邊緣和腹地的珠三角經濟帶。整個大灣區形同扇面, 其沿岸及縱深共有11個城市:香港、深圳、廣州、珠海、佛山、肇慶、江門、中山、東莞、惠州、澳門。其中三大城市廣州、深圳、香港形同扇骨, 支撐起整把扇。

粵港澳大灣區

改革開放後, 珠三角經濟帶逐漸形成,是中國最早的經濟帶,有便捷、有效的基礎設施和交通網絡,但大灣區被考慮為珠三角經濟帶未來30年持續發展的問題, 近期才算定案。

當然, 粵港澳大灣區構想,並非突然冒出,而是由來已久。

早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尚未回歸之時, 香港商人胡應湘就提出應建造港珠澳大橋,用陸路把香港跟澳門和珠海連接起來, 胡的構思可謂大灣區雛形。到2009年時, 廣東和深圳制訂「十三五規劃」,即明確表示要「攜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打造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

今年三月,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

「粵港澳大灣區」概念, 今年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 成為中國國家發展戰略之一。

大灣區總人口逾六千萬,經濟規模逾1.4萬億美元,如成功整合, 可以發展成為類似紐約灣區、三藩灣區、東京灣區那樣的世界級城市群。

在中國另一國家發展戰略「一帶一路」願景下,具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優良條件的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做為二十一世紀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樞紐和重要支撐點。

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表示,香港可以當粵港澳大灣區「龍頭」,協助內地發展經濟。

整合灣區內各城市的關鍵

他指出大灣區各城市要互聯互通,包括在交通上連繫其他城市,另外要做到金錢、資訊的互通, 同時要避免城市間惡性競爭,本身擅長做哪一行就做哪一行,香港金融業較其他地方有優勢,故要加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同時大灣區會側重發展「創意、創新、創業」,成為「宜居、宜業、 宜遊」的城市群。

譚又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內不少城市都使用粵語,認為大灣區規劃有助粵語發展,例如粵語電影、音樂等文化產業。

在硬件方面, 珠三角城市和香港相差不遠, 雙方接軌沒有大問題, 尤其高鐵香港段與港珠澳大橋都已接近完工階段, 將於2018年通車;高鐵可以深入中國大陸腹地,甚至遠達歐洲;而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港珠澳大橋,將把香港深深嵌入「粵港澳大灣區」, 形成「1小時生活圈」。

但在軟體方面, 香港比中國大陸先進, 香港的金融運作與法律制度如何和中國大陸接軌, 真正攸關「粵港澳大灣區」的成敗。

香港具國際化優勢,在金融、法律等專業服務方面與國際接軌,可以運用香港的軟實力即其制度優勢带領大灣區進一步發展和對外開放。同時,利用灣區裏不同城市的特點, 發揮協同效應, 把香港的餅做得更大。

也有反面意見認為,內地各城市向來各自為政,而香港近年跟大陸民眾矛盾加深,內地各城市是否會以香港馬首是瞻,努力在軟硬體方面跟香港接軌,仍有變數。

灣區三大城市, 深圳具科技優勢, 廣州具批發物流優勢, 而香港具金融優勢之餘,更是灣區之中唯一一座國際化大都會, 無論如何香港都將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國家一種制度」?

吊詭的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成功卻可能意味著香港所能扮演的歷史角色的終結, 香港最終可能被納入「一個國家一種制度」的框架中。

大灣區被中國視為珠三角經濟帶未來30年持續發展問題, 整合陸港澳為「粵港澳大灣區」這個過程將持續30年。今年是香港回歸二十週年, 30年後將是2047年, 正好是「一國兩制」所承諾的香港五十年不變的最後一年。

20、30年後, 位於中國南部的珠三角經濟帶如成功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 將與位於中部的長三角經濟帶大灣區, 和雄安新區建成後、位於北方的京津環渤經濟帶大灣區, 組成三大經濟帶, 在此三足鼎立的態勢下, 中國經濟必再上一台階, 把世界老大美國抛在後頭。

梁振英扮演重要角色

一個多月之後, 梁振英將卸任特首一職, 當此之際, 北京通過粵港澳大灣區的打造給予梁振英扮演超級聯繫人的角色。

部分媒體對候任特首林鄭月娥被排除在外略有異議, 梁考察完後表示大灣區建設迫在眉睫, 須根據國家時間表, 如等下一届政府(林鄭上台)再跟進,可能太遲。但不管怎樣,這都是本届和下一届政府的重要施政之一,是兩届政府交接不能回避的問題。

北京不信任曾俊華,但對林鄭月娥也沒有百分之一百的信任, 因此7月1日之後, 相信林鄭月娥將主要負責香港內政, 而香港與中國大陸的互動, 將由梁振英主導。今年3月,梁振英當選中國政協副主席, 成爲第一位身兼國家領導人職位的香港特首,並獲習近平長達四十多秒的握手。如今看來, 此事意味深長。

 

 

(Visited 204 times, 2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