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蒂爾[/caption] 英雄遲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蒂爾(Mahathir bin Mohamad)最近應該有強烈的感觸。2015年以來,這位曾擔任馬來西亞首相22年的政治強人向現任首相納吉(Najib bin Abdul Razak)發起政治攻勢,以「一馬發展公司」(以下簡稱「1MDB」)債務案為由,要求納吉辭職。馬哈蒂爾的2015攻勢被納吉挫敗,其子慕克里茲也被從吉打州州務大臣的位置上撤換。這一被視為政治報復的行動或許令馬哈蒂爾惱羞成怒,他宣佈退出巫統(馬來西亞執政陣營內最大黨派,以馬來族裔為基礎的政黨)。其後不久,馬哈蒂爾的國家石油公司顧問職務也被解除。 現任首相納吉,或許更進一步說,整個馬來西亞政治,都流行一種「恐嚇政治」:以族群為基礎的政黨對選民的半討好半恐嚇,政治人物之間的威脅等。納吉試圖通過「恐嚇思維」使馬哈蒂爾適可而止,但他卻低估了這個政治強人的堅韌意志。 根據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報導,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蒂爾在3月4日連同在野黨領袖、部分國陣元老等,展開「拯救大馬運動」,推出「公民宣言」。宣言提出的四點訴求包括:1、通過和平管道及根據法律,革除拿督斯里納吉首相一職;2、革除納吉所有同謀;3、廢除所有在憲法下違反人權及削弱特定政策的所有新法令和協議;4、重振被削弱的政府機構,如警隊、反貪污委員會、國家銀行和公賬會之公信力。」 馬哈蒂爾的「公民宣言」與相關的「拯救大馬運動」得到了反對黨聯盟史無前例的支持。由馬來西亞反對黨行動黨、公正黨、誠信黨組成的「希望聯盟」(以下簡稱「希聯」)對馬哈蒂爾表示支持,多年來致力於動員民間反對力量、監督政府貪污行為的「淨選盟」領袖也以個人身份加入「拯救大馬運動」。「拯救大馬」的目標是在馬來西亞徵集一百萬個公民簽名,向納吉施壓,逼使其下台。 馬來西亞街頭運動走到今天,已是疲態盡顯。儘管執政陣營「國陣」在上屆大選中因全國得票總數少於反對黨、僅靠議席多數取勝而受到民間對其執政合法性的質疑,但前首相與反對黨陣營聯手卻也並未得到民間廣泛支持。對「拯救大馬」行動,更多看客是抱持對馬哈蒂爾「廉頗老矣」的預期,以及「街頭運動無用」的結論來看戲。

馬哈蒂爾與反對黨的暫時聯合

反對黨在「拯救大馬」行動中仍沿襲挾帶廣泛議題的習慣,如將「反對消費稅」與反貪等議題揉合起來動員民眾。儘管反對黨的幾位領袖人物,如行動黨的林吉祥(Lim Kit Siang)、公正黨的旺.阿茲莎,也是被馬哈蒂爾革職的原副首相安華(Anwar bin Ibrahim)的夫人,等等,都對與馬哈蒂爾的這一次合作表示期待,但也有反對黨一貫的支持者此次提出批評。 從「拯救大馬」兩派的訴求來看,雖然行動的直接目標是使納吉下台,但驅使兩邊加入同一行動的根本目的卻不同。 馬哈蒂爾一直以維護馬來族群利益為己任,儘管他對納吉多有批評,並且以退出巫統表示抗議,卻從沒有反對巫統。對馬哈蒂爾來說,納吉可能的貪腐將招致巫統的失敗,而巫統是馬來族的利益維護者。一旦巫統在未來失去全國政權,巫統中的高層領袖,包括納吉和他本人,都不免有遭到清算的可能。 而對於反對黨來說,最終的目標是「改朝換代」,推翻現執政陣營,由反對黨上台執政。這就與馬哈蒂爾對巫統的期待相悖。儘管公正黨與誠信黨中也有許多馬來成員與支持者,但並不能完全取代巫統在馬來人中的受歡迎程度。因此,這一合作並不為人看好。 此外,「拯救大馬」運動也受到了道德指責。馬哈蒂爾在任時期,曾經將反對黨的精神領袖安華革職並送入監獄,另一精神領袖林吉祥也兩次入獄。但在兩方合作後,林吉祥表示,當年與馬哈蒂爾之間的過往純屬「私人恩怨」,這招致當年支持者對他的批評。反對黨的道德高地也因此蒙上陰影。多年的反對行動在數次街頭運動後,進一步出現懈怠之態。 人們有理由質問:與馬哈蒂爾合作,即使成功迫使納吉下台,然後呢?馬哈蒂爾不反對巫統,取而代之的仍然會是巫統成員,半個世紀的巫統在朝局面仍不會改變,這種因利而聚的組織也會在成功的一瞬間因利而散,而反對黨未必可以從中得利,反而會成為老馬的子彈。 一個突破思維的角度可能是,對於超越反對黨的更廣泛的民間動員來說,馬哈蒂爾的支持者與傳統反對黨的支持者此次可以聯合行動,參與公民運動與街頭運動,這是一次打破族群界限、以跨種族的公民權利意識為基礎的議題主導式社運,對於未來更多的跨族群合作有先導意義。 一種說法認為,馬來西亞是競爭性威權體制,在這樣的條件下,社會運動同時承載著思想啟蒙與實現轉型為民主國家的雙重任務。本次「拯救大馬」運動自發起就不被看好,結果可想而知。與此同時,在馬來西亞的政治文化中,特別是巫統內部,存在一種「見風駛舵」的投機心態。巫統的主席與其下各區部領袖、黨員之間的關係,與其說是由巫統所捍衛的利益所形成的共同體,不如說是一種彼此之間互相交換利益的交易關係。從2015年的1MDB債務風波來看,巫統內部明確支持主席、也是政府首相納吉的主力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有明確表態,而是待納吉逐步確定了基層黨部的支持後,更多的支持首相的聲音才浮出水面。 這其中牽扯到的利益交換與許諾並不為公眾所知,但可以預見的是,若馬來西亞再發生下一次政治風波,納吉再次受到質疑時,他將花費比2015年更大的成本來穩固自己的相位,而為這個成本買單的,不會僅僅是巫統和納吉本人。

馬來西亞的「在野者困境」

如果我們超越個案,從未來發展著眼來看,馬來西亞的政治與社會運動已經陷入一種「在野者困境」,其中的在野者包括行動黨、公正黨、在黨派分裂後留守的伊斯蘭黨、從伊黨中分裂出來的誠信黨,以及支持、同情在野黨、反對執政陣營的社運積極分子等。 上述各派別,從目前的情勢發展來看,可以分為兩類在野勢力:一類是由行動黨、公正黨與誠信黨組成的「希望聯盟」,這是在2018年馬來西亞大選前很穩固的一個在野陣營;另一類是留守的伊斯蘭黨。上述兩派在野勢力的共同困境都在於,在當下的馬來西亞政治角力中,不可避免地分別淪為巫統鬥爭兩派的附庸:希望聯盟選擇與馬哈蒂爾聯手,而伊黨在經歷了分裂後,又開始考慮向納吉為首的巫統拋出的橄欖枝。從結局來看,無論納吉還是馬哈蒂爾哪一方獲勝,都不可能是在野黨的勝利。 政治永遠關於權力。但對於政治遊戲之外的民眾來說,一個更好的國家、更友善的生活與思想環境才是切實的利益。執政黨的支持者稱,放眼東盟乃至全球,馬來西亞並不是特殊的國家,政治動盪存在於世界各地,因此沒有必要對馬來西亞的政治現狀感到格外焦慮,但這並不能成為馬來西亞安於現狀、在「反對者陷阱」中難以自拔的藉口。■]]]]> ]]>

(Visited 59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