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再發生一起致命火災。當時正值清晨4點左右,大圍豐盛苑富盛閣9樓的一間房屋單位首先起火。據住在起火房屋斜對面的居民表示,他被鄰居的高聲呼救驚醒,當時火勢十分猛烈,現場濃煙密布,部分住戶未能離開。這位住戶還曾嘗試用消防喉救火但沒能成功,於是急忙與親人戴着防毒面罩逃離了現場。


在火勢蔓延期間,住宅區內有近600個居民被緊急疏散。消防人員隨後趕到,在早上5時23分將大火救熄,但不幸的是,火災造成了一名年僅23歲的女子死亡,另有兩人受傷。奪命悲劇的上演,令人惋惜。
然而,翻看近期的香港新聞,火災的發生極其頻繁,幾乎每個月都會發生多起火災事故。
11月3日凌晨2時49分,長沙灣李鄭屋邨孝慈樓8樓發生火警。火勢猛烈從窗噴出,住宅樓內有近200人疏散到大廈對面的空地,其中多人吸入濃煙不適。
10月8日晚8時許,慈雲山慈樂邨樂誠樓一個頂層單位起火,火舌竄出窗外,濃煙四起,多人發現報案。起火房屋外牆被熏黑,玻璃窗破裂,
9月7日早上8時半,灣仔鴻業大廈的一間劏房單位起火,其中一名46歲男住戶一度被困,由消防救出後,昏迷送院不治。當日另有7人受傷送院,其中一名62歲姓黃男傷者經搶救後4日不治。事件釀成了2死6傷的悲劇。
回看近年來的數據。據香港消防處統計,從2014年至2018年,每年發生在住宅內的火警次數平均是1328次,且多年來未有減少的趨勢。在2018年,全港共有324人因為火災而喪生。
水火無情,消防安全,事關生命,不可小視。其實,對比新加坡、日本等其他國家和地區,香港消防員的專業素質和獻身精神都有目共睹,但是致命火災事故依然屢禁不止,更突顯了背後消防安全隱患之多。

危險四起的香港老舊建築

從香港的現實條件來看,由於人口稠密,建築物鱗次櫛比,發生火災的安全隱患本身就比較大。尤其是一些老舊樓房防火設備的匱乏和滯後,往往是火災造成致命危險的最關鍵因素。


在今日大圍發生的致命火災中,曾嘗試用消防喉滅火的住戶就是因為無法成功借器具按壓出水,才無法在第一時間幫助鄰居迅速滅火。而這只是眾多香港老舊住宅中的一處滅火設施。縱觀全港,不知道有多少類似的安全隱患存在。
據統計,目前全香港有超過4000棟樓齡50年以上的舊樓和工廈,其中約有1000棟被列為“有較明顯欠妥之處”,更有兩棟被指“需要進行緊急維修”。而這些年齡超過半個世紀的舊樓就像不知何時會爆炸的炸彈一般,很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高危因素引起火災。
在2016年,香港九龍工業大廈迷你倉曾發生一次極其嚴重的四級火災,火勢持續超過108小時後,終於在6月25日晚11時左右被撲滅,火災造成12名消防人員受傷送院,其中兩名消防員殉職。
港府一直以來都在做舊樓改造,活化工廈的工作。多年過去,不少建築物似乎外觀變得好看不少,但是消防設施的更新程度令人不敢恭維。
截至今年1月31日,香港消防處和屋宇署已巡查了8953幢綜合用途樓宇。但是其中完全遵守消防處安全指指示的僅有195幢,消防處隨後向其中的7298幢樓宇業主及居住人都發出了消防安全指示,足以見得香港房屋消防安全隱患之大。
相比之下,新加坡在這一方面要做得好很多。負責當地防火安全的民防部隊,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任務之一就是進行消防諮詢。民防部隊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培訓班、每半年舉辦一次研討班、每季度與建築設計人員進行一次對話,以解決建築設計人士對防火規範不精通的問題。
這也成為政府消防部門與建築業設計人員溝通的一條重要渠道,有效地提高了當地建築物內的消防設計質量、減少了其中違反防火規範的部分,更能做到及時地消減安全隱患。

香港 “遲到”的煙霧探測器

此外,與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相比,香港的煙霧探測器尚未普及,也大大增加了致命火災發生的可能性。
像德國、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地都出台了各種防火措施,尤其是對於煙霧報警器的普及做得非常完善,以立法形式對獨立式感煙火災探測報警器的安裝進行了明確規定。
據悉,美國早在1976年就強制安裝煙霧警報器,屬於全球先行者,亞洲則以2006年起要求新屋安裝的日本為先驅。有研究發現,警報器令美國及日本的致命火警減少了46%及41%。在裝有獨立式煙感報警器民居中,增加了近一半的逃生機會。
在新加坡,政府也於2018年6月起就立法強制新建住宅安裝煙霧探測器,成本將由發展商承擔,政府會替出租組屋加裝,業主裝修現有單位亦或需符合規例。


據當地負責消防的民防部隊反映,雖然住宅樓設有火警鐘,但只在真正火災時有用,無法探測可能引起火災的“陰燃”,如香煙慢慢低溫燒着傢具,而逾8成火災元兇正是陰燃。陰燃會排放大量無色無味卻有毒的一氧化碳,常人無法察覺,這也成了火災主要的致命原因。
相比之下來看,香港在這方面無疑是落後的,煙霧探測器在香港的住宅樓里“遲到”了太久。面對頻繁發生的火災,想要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考慮立法,進而在全港範圍內安裝煙霧感應器,可以說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時刻靠不住的逃生通道

在火災已經發生時,挽救生命最關鍵的設施就是逃生通道。在網上搜索“火災跳樓”,會看到無數個被大火困在屋內,束手無措卻只能跳樓逃生的案例,使人心酸。
在高樓林立的香港,許多致命火災的發生都與不能及時逃生有關。而不少只依靠電梯上下樓的住宅,除了走樓梯,幾乎沒有第二條專門設計的逃生通道。可以說,香港居民住房的逃生設計上確實大有欠缺。一旦出現異常嚴峻的火情,並大肆蔓延,後果就不堪設想。
在同樣人口、建築密集的日本,在逃生通道的設計方面就要完善得多。如果你去日本有注意觀察,會發現日本高層樓房,每層的陽台頂都有一個方塊。從陽台上看它是長這樣的,它就是每戶都必備的逃生通道。當遇上火災、地震或其他突發事故時,如果無法及時坐電梯下樓,就可以利用這個逃生通道快速逃離。
這個通道的操作也很簡單,只需打開這個方形蓋子,踩下通道口上的按鈕,梯子就會打開到下一層,直至安全到達地面。為了普及各個年齡段的居民們熟練使用逃生梯,日本很多小區都會定期舉行演習,增強國人的自救意識,以致於在災難突然來臨時,不會那麼慌張。這一點,無疑是值得香港借鑒學習的。
除了缺乏逃生通道的合理設計外,早前更有港媒報道,全港多家超市和餐館都有逃生通道被雜物嚴重阻塞的情況。
在2017至2018年,因堆放雜物、堵塞逃生通道而被罰款次數最多的有5家企業,依次為牛奶有限公司(34次)、百佳超級市場(香港)有限公司(32次)、美心食品有限公司(30次)、大快活快餐有限公司(22次),以及日本城(香港)有限公司(19次)。
而有的企業在多次違反香港《工廠及工業經營(應呈報工場的防火設備)規例》而被定罪罰款的情況下,卻仍然“屢教不改”。一旦發生火警,這些潛在的安全隱患,隨時都會令顧客及職員因無路可逃而喪命。
如今,消防安全的警鐘再次敲響,香港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各個方面有待彌補的漏洞,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作出反思和改變。
近年來,香港一直都致力於建立全亞洲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一直在與新加坡等地進行競爭。然而,想要成為一座具有競爭力的宜居之城,不僅要有經濟上的硬指標,更重要的是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福祉,從細節處取勝,讓居住於此的人們真正安心。
從讓港人遠離火災開始,香港或許才會變得更令人信賴。

(Visited 74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