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坐在浦東陸家嘴街角喝咖啡,抬頭仰望高矗入雲的摩天大廈,是一座嶄新的城市,卻感覺不出自己身處何方。去過中國的武漢,或者青島的某一處,這一幕一幕何曾相識。童安格有一首「把根留住」的歌,「一年過了一年,一生只為這一天,讓血脈再相連」。每座城市也一樣,有它的魂、有它的根,有它的血脈相連。

這些年,中國滄海桑田,神州舊貌新顏。大上海歷經百年滄桑脫胎換骨,不斷矗立的高樓令舊上海的痕跡幾乎每天都在消聲匿跡,小時候記憶中的上海在大開發中被一一吞食了。尋找兒時的城市記憶總會是每個人生的一種思念,最後的懷念,命運就是如此。

消失的上海在畫作中欣賞

那天,應好友梅教授之邀,來到德荷當代藝術中心的全新空間,觀賞水彩畫家朱開榮的個展《榮洇》,55幅作品集成的畫展,以上海城市脈絡、百年變遷的上海建築,分為《華人榮光》、《摩登時代》、《鎏金歲月》、《城市名片》、《弄堂深深》等篇章,將消失中的上海用畫筆一一留下。

被稱為魔都的上海,一座有歷史感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從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百年上海的一個影子;到曾經租界中梧桐樹下的老洋房,每一幢都承載着一個當年上海灘的傳奇故事。無處不在的石庫門舊式里弄,曾經的連體別墅,後來成為「72家房客」的經典民居。從小籠包小餛飩到搭配咖啡的追求,市井平民生活的變遷,卻是上海獨特海派文化的寫照。這當中浸透了上海城市的精髓。

這些年來,朱開榮用他的畫筆記錄上海,抓住不斷逝去的上海風情,讓上海記憶不再逝去。

朱開榮

所有上海城市時光流失中的風土人情、建築風貌匯聚的鄉情鄉愁,都是抺不去的上海記憶、上海魂。朱開榮用他的水彩藝術將這些舊時上海風景,傳神般的塗抺下來。那是上海的記載、上海人的記憶,更是上海的血脈、上海的根。水彩筆下,朱開榮為上海留下的是,極具原汁原味的情懷。

獲獎電影《色戒》中,王佳芝放走了易先生後,攔了一輛黃包車說「走,去福開森路」。福開森路正是那時武康大樓所在處,如今以武康大樓命名為武康路。

不久前,武康大樓經過了改造,外立面修繕,成為網紅打卡地。但上海人怎麼看怎麼沒感覺。武康大樓旁的電線杆全部拆卸,可以一眼望天,卻光禿禿的了無生機。有人說,沒有生氣的大樓看上去像座廟;也有藝術評論家說,畫蛇添足,剃鬍須把眉毛也剃了。

朱開榮畫筆下的武康大樓仍保持着原有的風貌,電線縱橫、電杆樹立,生機勃勃。朱開榮說,細節是生生不息,很多時候就是魂,就是根。

 

曾經幾十次來到武康大樓觀察,還偶爾看到小松鼠沿着電線上穿行。「上海的魂不是某一幢老樓,而是一個有煙火氣、朝氣蓬勃的整體」。留下上海的魂才是朱開榮的初衷。

留下上海魂上海根

朱開榮以水彩見長。2015年上海電影博物館的「留光憶彩」水彩藝術展上,他交出了二十多張呈現摩登、夢幻上海的畫,引起了媒體的關注。為了這二十多張畫,朱開榮泡在檔案館,沿馬路來回觀察,找尋遺失的上海。

矗立外灘的「勝利女神像」曾經稱為上海第一碑的歐戰紀念碑,1924年2月16日揭幕。這尊雕像沒有顯示勝利者的榮耀,而是寄託了人類對戰爭的反思和對和平的祈禱,因此建成後很快被在滬的各國人士接受。1943年8月,汪精衛政權在日本當局要求下拆除黃浦江畔西方國家所有的紀念雕塑,這尊矗立在黃浦江畔的勝利女神至此永遠離開了她注視了20年的上海灘。

朱開榮用畫筆再現「勝利女神像」,這段消失的上海畫面,帶出的諸多上海外灘的歷史故事,讓觀者感嘆!

蘇州河畔曾經留下過朱開榮少年的記憶。放不下對上海城市角角落落的感情,圍繞着蘇州河邊的場景,沿着蘇州河十八灣,他用畫筆將舊時的復興麵粉廠、上海造幣廠、上海製藥廠、啤酒廠等上海民族工業的遺蹟留在畫紙上。2018年以個案形式展出。讓生活在全新城市環境中的上海人喚起記憶。

以老上海題材展出後,朱開榮欲罷不能。一個從上海普通居民家裡走出來的畫家,更關註上海平民百姓日常衣食住行、油鹽柴米醬醋。正待拆遷的大連路石庫門老街區、那些老百姓家中的水電煤表、每家每戶冬天結冰的水籠頭,都生動的躍然紙上,包括鄰里和睦的場景,都在朱開榮的畫筆下一一呈現。

水彩更能體現上海風

再過若干年,大田路、董家渡等很市井有煙火氣的上海老樓房正一一消失,包括金陵路,那麼有歷史感的騎樓也將拆掉。對一個藝術家來講,朱開榮有些無奈的表示,只能通過畫筆,來喚醒對城市建築文化的保護,讓它的價值延續。

當然,上海的新變化也沒有躲過朱開榮的畫筆。愚園路有個轉角處,一家特色賣小籠,也賣麵包的店。沒想到,最近成為網紅店。原因是買小籠包再搭配咖啡的創新,打破了老上海小籠和小餛飩的標配,受到欣喜、受到追捧。

中西結合的海派味道,一些上了年紀大都能接受的。體現了海派文化的包容性,朱開榮把店面畫出來,還配以鮮紅的圓頂遮掩,以此代表網紅店。他的作品又引起了媒體的熱捧。

朱開榮,用他的水彩筆,留下上海的過去,也展示上海的未來。

水彩更容易表述出上海的魂和根。朱開榮認為,是因為上海瀰漫着潮濕、霧氣。江南地區,早上起來有薄霧,水彩表達城市的感覺,瀰漫着有濕度的空氣,很適合。

朱開榮是包新生老師的高徒,從小寫生,朱開榮喜歡用水彩表達煙霧迷漫,煙雨濛濛的城市特色。水彩最適合描繪上海,尤其是老上海,她像雨像風又像霧,朱開榮認為,「歷史已經翻過很多頁,有形的物質也許無法復原,但其中的靈韻、氣息卻可以留存下來。」

水在紙面上滲開,轉角實一點,後面虛一點,畫面中有些人物、汽車點綴,會很豐滿、很殷實,有生動韻律美感的畫面留下上海的靈魂,上海的根。朱開榮享受這樣的感覺,也希望通過他的作品讓上海保存記憶。

(Visited 5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