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外傭行業分析
外傭人口結構與經濟貢獻
香港外籍家庭傭工(外傭)數量在2019年達到399,000人的歷史高峰,但受疫情及封關措施影響,2022年累計減少15%。隨著社會復常,2024年外傭人數已回升至368,000人,佔本地勞動力近一成(9.6%)。其中55%來自菲律賓,42%來自印尼,其餘3%為南亞及東南亞其他地區傭工。

外傭對香港經濟的貢獻不僅在於家務支援,更關鍵在於釋放家庭主婦的勞動力。政府統計處2023年數據顯示,育有幼童的已婚婦女若未聘用外傭,勞動參與率僅45.6%;而聘用外傭的家庭,婦女就業率大幅提升至82.3%,反映外傭對維持雙職家庭運作的重要作用。

人口老化催生照顧需求轉變
隨著本港人口急速老化,外傭角色已從照顧兒童延伸至長者護理。2023年數據顯示,8.6%的60歲以上退休夫婦家庭聘用外傭,較1997年的3.4%增加逾倍;獨居長者僱用外傭比例更從3%攀升至11%。按政府推算,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由2023年的30.4%增至2030年的34.7%,外傭在長者居家照顧的參與度將持續上升。
薪酬調整與國際比較
2024年9月,政府將外傭最低工資調升5.5%至4,990港元,高於台灣的4,940港元,更遠超菲律賓政府對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沙特阿拉伯(均為3,110港元)的工資要求。此次調整雖緩解外傭生活壓力,但同時增加僱主負擔,可能影響中低收入家庭的聘用意願。
「跳工」現象與行業監管
疫情期間外傭「跳工」(合約期內轉換僱主)問題惡化,入境處2021年調查個案達5,844宗高峰。部分職業介紹所被揭發以金錢誘使外傭轉工賺取佣金,相關投訴在2021年激增至177宗。隨著當局加強執法,2024年調查個案已回落至1,183宗,較高峰減少八成。

為整頓行業亂象,勞工處於2024年5月修訂《職業介紹所實務守則》,要求中介明確披露合約中止的退款安排,並禁止以金錢利誘外傭轉工。2020至2024年間,當局年均吊銷21個違規中介牌照,並發出716次口頭警告。然而,有被吊銷牌照者改以他人名義繼續經營,促使社會要求將違規行為刑事化,並設立專責監管機構。

未來挑戰與政策方向
外傭已成為支撐香港家庭與長者照顧體系的重要勞動力。面對人口結構變化,政府需平衡外傭權益保障與僱主負擔能力,同時強化職業介紹所監管,才能維持這個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數據來源: 政府統計處、入境事務處及勞工處
轉載自《閒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