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接受《超訊》獨家專訪,表示目前全球恐怖主義呈分散化,逐漸轉向本土化、小型化;「獨狼式」恐襲將成為新趨勢,越來越難預防, 為國際反恐努力帶來了新的挑戰。 

 

發生在加拿大的恐襲事件

汽車撞向路邊的防護欄,並用非常快的速度撞上了警車前方的警察。看到警察倒地,開車的男子拿著刀衝下車,往警察身上猛刺。雙方扭打成一團,周圍原本要幫忙的民眾,看到男子手持尖刀也不敢靠近,男子行兇後就立刻逃跑。 

這不是電影場景,而是發生在加拿大艾伯特省首府的一起蓄意攻擊事件。9月30日晚,一名年約30歲的男子先是撞警又持刀傷人,隨後開著租來的貨車逃跑,造成四名行人受傷,直到翻車才被警察逮捕。警方在疑犯車內找到「伊斯蘭國」(ISIS)旗幟,並將這起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 

無獨有偶,在法國南部城市馬賽,當地時間10月1日下午,兩名女途人在火車站外遭到一名兇徒用刀襲擊,二人最終傷重不治,而疑兇被巡邏軍人當場擊斃。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承認責任。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由恐怖分子單獨行事的「獨狼式」恐襲越來越普遍,也讓恐怖威脅的陰影一直無法散去。對於世界各國來說,頻發的恐怖襲擊照亮了「越反越恐」的殘酷現實:恐怖主義很難在短時間內消失,反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面對反恐形勢的急劇變化和恐怖主義帶來的新威脅,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國際問題研究專家邱震海接受《超訊》採訪時表示,國際恐怖勢力正逐漸轉向本土化、小型化,「獨狼式」恐襲將成為新趨勢,恐怖主義襲擊變得越來越難以預防。對於各國政府來說,如何面對新挑戰,對恐怖主義活動給予更為強有力的回擊,值得深思。 

如何定義「恐怖分子」 

美國當地時間10月1日發生的賭城槍擊案已經造成至少59人死亡,500多人受傷。事件讓全世界震驚,對於疑兇的稱呼問題也在網上引起了爭議:是稱為「槍手」還是「恐怖分子」? 

賭城槍擊案兇手

這是一場被形容為「美國近代史上最致命」的槍擊血案,按照當地法律,完全可以稱之為恐襲。然而,無論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各級官員,還是執法機關,似乎都刻意避免談及「恐襲」一詞。那麼,到底應如何定義恐怖主義? 

「事實上,國際社會對於恐怖主義並沒有一致性的定義,只有幾個不成文的表述:在目前這個階段,恐怖主義應該是有組織的,突發性的,針對手無寸鐵的平民,以及有伊斯蘭極端主義背景。」邱震海說。 

雖然賭城槍擊案是一起「獨狼式」的,針對平民的襲擊,但邱震海認為,其背後並沒有伊斯蘭極端主義背景,所以美國並沒有將其定位成恐怖襲擊。「美國服從於本身的反恐戰略,擔心混淆了公民對於恐怖主義的認知,所以才刻意避免將恐怖主義和本土極端主義聯繫在一起。」邱震海說。 

在邱震海看來,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實際上源自相同的思想基礎,極端主義往往表現為一種思想、一個組織或是一些較為和平的行動。部分極端主義與暴力結合後,發展形成了反人類行為,便成了恐怖主義。 

「不能因為是本土暴力襲擊就認定其不是恐怖主義。對於公眾來說,應該理解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真正含義,國家機關也有必要區分好兩者的區別,這樣才能在反恐行動中及時應對,準確定位。」邱震海說。 

恐怖主義尋求本土化發展 

有媒體報導,「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節節敗退以來,許多恐怖分子開始轉變策略,潛入其他國家發動襲擊。馬來西亞警方日前表示,今年至此已逮捕45名外國恐怖分子並挫敗多起恐襲陰謀,其中,大部分恐怖分子都來自與「伊斯蘭國」有關的組織。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文章稱,如今,不少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受過「伊斯蘭國」或其他「聖戰」組織培訓的戰鬥人員不斷回流,對其本國形成威脅。 

「2016年開始,當國際社會對於恐怖主義的持續打擊取得一定成效後,這趨勢就已經出現。」在邱震海看來,這種情況更值得擔憂。當傳統恐怖勢力尋求與當地極端勢力結合,在當地安營紮寨,沉潛待機,這會讓反恐的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邱震海認為,目前恐怖主義新形勢的形成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沒有真正放下文明的傲慢。西方國家和伊斯蘭國家文明之間的失衡,西方至上的經濟秩序,以及伊斯蘭國家遭受排擠,是造成恐怖主義不斷變種發展的根源;二是在國際反恐中,國家之間各懷心思,各自為戰,給恐怖主義的發展鑽了空子。 

「不過,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伊斯蘭國』恐怖分子真正實現本土化,在當地站穩腳步,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對於反恐來說,這算得上是一個『窗口期』,如何利用好這個時間,有效打擊恐怖主義,是各國目前所面臨的重要挑戰。」邱震海說。   

東亞地區還算安全嗎? 

鳳凰衛視評論員邱震海

在國際恐怖主義尋求本土化過程中,不少國家都經歷了一定的威脅。目前來看,東南亞地區已經承受了不小的反恐壓力,這股勢力究竟會不會蔓延至亞洲其他區域,成為許多人所擔心的問題。 

「東南亞一些國家有伊斯蘭教背景,且人口眾多,社會問題突出,有著利於恐怖主義發展的土壤。相比較而言,東亞地區的情況會樂觀一點。」邱震海說。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東亞地區所面臨的反恐形勢,既不能誇大,也不應該低估,而且要引起高度的警惕。」在邱震海看來,雖然目前東亞地區的形勢較好,但是遭受恐襲的可能性依舊存在,不應該放鬆警惕。 

「以香港為例,雖然目前為止很安全,也沒有被列為全球易遭恐襲城市名單,但是依然存在一定隱患,值得重視。」邱震海說,評判一個城市遭受恐襲的風險,不僅要看該城市有沒有遭襲的歷史,還要看這座城市對於社會資源的調配情況。他舉例解釋,中國內地大多數城市在乘坐地鐵時需要安檢,而香港則很難做到,這樣雖然確保了公民的自由,但也留下了安全隱患。 

「對於香港這樣的開放城市來說,如何平衡公民自由和社會安全,是一個難題。對於政府來說,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在暗中對潛在的極端分子進行分類監控,在不擾民的同時,保護好居民的安全。」邱震海說。 

邱震海還表示,從每個公民自身來說,也應該認識到,自由和安全本身就是一對矛盾,想要多一點安全,就一定要承受犧牲個人自由的代價,美國9·11以後,全民反恐的經驗就證明了這一點。同時,反恐對於每個公民均有責任,在應對反恐新挑戰下,每個公民都應當提高警惕,增加反恐意識,全民防範應對恐怖主義威脅。 

(Visited 124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