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艘艘淩晨到達的漁船、附近大量平價優質的刺身食肆在每年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慕名而來。一些觀光客更是從淩晨開始便苦苦排隊等候數小時,只為了親身參與黎明前的金槍魚拍賣。即使沒有去過東京,許多人也曾在電視劇、日本飲食漫畫中看過築地市場的身影。 [caption id="attachment_20639" align="aligncenter" width="1600"]
築地市場內的海鮮品種眾多[/caption] 然而,據媒體報導,有著83年曆史的日本東京築地市場,將於明日(10月6日)進行最後一次金槍魚拍賣,之後舊址便吹起熄燈號。市場將於10月11日正式遷往距離2.3公里外的豐洲市場。 [caption id="attachment_20640" align="aligncenter" width="1440"]
豐洲市場[/caption] 原來,東京市政府官員一直認為市場過於破舊、擔憂其衛生條件不合標準,早在十七年前就已計畫搬遷市場。但經過漫長的爭議過程才落實了最終的計畫——從地理位置優越的原址遷至東京江東區的豐洲。由於豐洲市場過去是東京燃氣舊廠,在2016年曾被驗出地下水及土壤有害物質超標,令搬遷日期一再推遲。 據瞭解,豐洲市場是築地的1.7倍大,市場內加強冷凍冷藏及真空包裝等加工設施,食品的鮮度與衛生管理將大幅提升。

日本海鮮市場的傳奇

築地,望文知意,是興建之地,建於本來沒有的地方。實際上,靠近東京灣的築地這一帶地區都是早年填海而建的,所以才有了這個名字。 早從江戶時代開始,東京的魚貨批發就集中在日本橋附近魚河岸的市場攤位。1923 年發生關東大震災,曾經的海鮮市場遭到毀壞,只好被迫轉移陣地。市場原本只打算借用位於築地的日本海軍用地作為臨時的批發市場,沒想到自此固定下來,後來於1935 年正式開啟。 現存的築地市場占地23公頃,有萬餘名海產行家在這裏經營,難以計數的各類海產在這裏出售,隨季節更迭品種也有不同。每天數百種海產品由日本乃至世界各地送至這裏,年交易總額近5萬億日元,約44億美元。 [caption id="attachment_20641" align="aligncenter" width="1440"]
清晨時分的築地市場[/caption] 據統計,築地市場每天的海鮮交易量就有2400噸。如果對這個數字沒有直觀的印象,那麼有人推算過,大概世界上每五條魚就有一條是這裏交易的。 [caption id="attachment_20642" align="aligncenter" width="1440"]
海鮮批發商正在檢查金槍魚的品質[/caption] 築地市場分為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場內市場,就是用於海產品的競拍,眾多遊客癡迷的金槍魚拍賣就發生於此。即將搬遷的築地市場,指的就是批發拍賣魚貨的場內市場,場外市場商店街則不受影響。 有外媒曾經撰文評價稱:「築地市場以其獨特的拍賣會而聞名,拍賣者與競拍者瞬間完成交易,一件拍品不過數秒便完成競拍,非常高效迅速,連機器或電腦的速度也難以比肩。」有趣的是,築地市場每日清晨的金槍魚拍賣,就決定了當天整個日本的金槍魚價格。 而隨著時間的淘洗,築地市場早就以其口碑書寫了一個傳奇。它也打造了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讓人們來到這裏不僅僅是買魚、吃海鮮,而更像是一種對文化的朝聖。

市場搬離或是文化記憶的流失

來自法國漁港城市馬賽的名廚貝卡,十二年前來到東京,現時在東京銀座擁有一家獲得米其林二星評價的餐廳。貝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築地的魚販個個都是魚類專家,他們不但賣魚,也給他專業意見,令他在炮製食物時得到啟發。「日復一日、月複一月到這裏來,你烹飪的技巧亦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但你自己毫不察覺。」 [caption id="attachment_20643" align="aligncenter" width="1440"]
築地市場內的魚[/caption] 貝卡感歎,築地市場的故事就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當地商人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建立信賴關係,雖然築地市場的衛生管理不足,但逛築地市場讓他上癮。 據各外媒報導,在築地市場即將搬遷之際,數以百計的商販不願打包收拾,對這裏有著深深的不舍之情。反搬遷團體的調查稱,仍有超過八成築地魚販反對搬遷。 讓很多當地商戶最傷感的便是記憶中的舊東京恐怕會逐漸消失。 [caption id="attachment_20644" align="aligncenter" width="1440"]
75歲的日本居民Tai Yamaguchi,在她家族於築地魚市場的魚檔工作了超過50年,在築地市場外參與反對市場搬遷[/caption] 在築地賣魚卅年的綾部正毅是貝卡經常光顧的魚檔老闆,他指世上沒有其他地方能像築地一般有種類如此繁多的魚出售,這亦是他們魚販引以為榮的地方。對於魚市場即將遷到豐洲,綾部指新市場位置太遠不方便,不是太多人會去,擔心日後未能如在築地般,與顧客建立良好關係。 日本最大壽司連鎖店「壽司三昧」老闆木村清談到搬遷一度哽咽,用嘶啞的聲音憶述往事。17年前他在築地開了全日本第一家24小時營業的「壽司三昧」,就是為了吸引遊客,帶旺築地市場。「我們終於讓築地成了知名品牌,現在政府卻試圖摧毀它。」 [caption id="attachment_20645" align="aligncenter" width="1440"]
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左),參與豐洲市場的剪綵儀式[/caption] 在築地長大的女魚販新井現年45歲,她的家族已在此賣魚95年,目前魚檔由她負責經營,主要賣鯖魚和黃鰭吞拿。新井對築地最早的記憶,是和哥哥在魚市場的水泥迷宮中玩捉迷藏。她說:「我感到撕裂般的痛。我在這裏長大,要離開這個地方,我覺得我們失去了很多歷史。」

把築地文化傳到海外

築地市場獨特的文化不僅在日本本土極受民眾喜愛和推崇,還在海外有著很大的國際影響力。 2016年10月,日本築地魚市場中一個大型的批發商「山貴」,就來到香港開了分店。這家「築地·山貴水產」,建於灣仔碼頭之上,特意模仿築地的海產批發市場設計,頗有身在日本的氛圍。 [caption id="attachment_20646" align="aligncenter" width="1440"]
位於香港灣仔的「築地·山貴水產」[/caption] 而這裏最大的賣點,則是每天從日本直送到港的最新鮮的海鮮、時令水果及其他食物,並且提供即煮美食、購物、立食壽司和日本自釀美酒。 許多香港市民以及前來旅遊的人們,一聽「築地」二字便毫不猶豫將其列入了行程清單。而開業之初,這家店的震撼程度簡直爆表,連網上預約都成了問題,每日前來探店的人多不勝數,都紛紛趕來一睹複刻版築地市場的神韻。 [caption id="attachment_20647" align="aligncenter" width="1440"]
店內裝飾[/caption] 這讓人看到,築地市場的意義早就已經超越了海鮮市場本身,它更是變為了傳播地方文化的海外窗口,還為日本不斷創造著巨大的商業價值。 築地市場搬遷,往事將成歷史。雖然新的商業發展似乎如同向前的車輪一般無法阻擋,但希望古老的文化記憶還會留存下來。而中國是否也應該從築地市場一例中有所思考和學習,反省今日商業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對於文化印記的缺失?畢竟打動人心的永遠是基於文化記憶上的一種精神共鳴。]]]]> ]]>

(Visited 165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