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10月19日發表的數據顯示,自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其中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率為6.5%,低於此前路透社預測的6.6%。同時,該增長率也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最慢的季度增長率。 統計局發表的數據稱,中國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為650899億元,其中第一季度同比增長6.8%,第二季度增長6.7%,而第三季度增長6.5%。數據還顯示,9月工廠產量增長低於預期,而10月零售銷售則略高於預期。 中國2018年的GDP增長目標為6.5%左右,儘管前三季度增速仍未低於目標值,但隨著中美貿易戰影響的逐漸展現,中國第四季度經濟的增長可能面臨更大壓力。 经济危机 凱源資本董事總經理陸修泉(Brock Silvers)告訴BBC中文,這一低增速符合外界的普遍預期。“中國對內投資也在降低,同時,債務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風險,加上全球利率的上升,貨幣就貶值了。在某種程度上,中國鼓勵貨幣貶值並以此來對抗美國加征的關稅。因此,經濟增速變緩並不意外。” 陸修泉認為,真正的問題是,中國增加流動性及基礎設施支出的政策是否能成功將降幅降至最低,或者中國的宏觀經濟數據是否在某種程度上沒有反應真實狀況。 [caption id="attachment_21623" align="aligncenter" width="624"]
10月19日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了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速[/caption] 今年9月,中國前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接受CNBC採訪時還表示,貿易戰的負面影響不是很大,對中國GDP的影響不到0.5個百分點。但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貿易戰對中美兩國乃至世界經濟的長期負面影響時指出,貿易戰對中國造成的損失將大於美國 多年來,中國一直在努力更多地依靠國內消費而不是出口來實現增長。中國在進行大量基建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債務,因此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控制這些債務以及房地產泡沫對經濟增長帶來的影響。 最近幾個月,中國已採取一定措施支持經濟發展,例如,7月,中國央行向國內金融體系注入了5020億元人民幣資金,以幫助提振日趨疲弱的經濟。 BBC亞洲商務記者瓦斯瓦尼(Karishma Vaswani)稱,一位中國觀察員近期告訴她,中國的選擇並不多,因為中國負債非常高,也在試圖管理自身經濟的系統性風險,因此政策制定者不願意像2008年之後那樣採取措施刺激經濟。 “北京正在兩條戰線上作戰,所以他們能用的資源並沒有那麼充分。同時,中國的對手美國身上的不確定性及反復無常性也在日益增加。這些都不利於中國的經濟前景。”瓦斯瓦尼說。 “除非與美國達成意外貿易協議,否則中國經濟將迎來第四季度的蕭條。北京現在最明智的選擇可能是做出讓步並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然後公開宣佈獲勝並轉向更緊迫的經濟問題。”陸修泉說。

股市恐慌

與疲軟的中國經濟並行的,是不斷下跌的中國股市。

中國信達證券研發中心近期發佈的報告顯示,2018年初至今,全球主要股指下跌幅度最大的為深證成指,其次為上證綜指,跌幅分別超30%和20%,並且2018年全部A股上漲個股數量創新低,僅有6.86%的個股保持上漲。報告分析,中國國內金融區杠杆帶來的流動性緊縮是影響股市市場信心的內因。

[caption id="attachment_21610" align="alignnone" width="624"]
當前中國股市估值已處於歷史較低水準[/caption] 在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表數據的同一天,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接受中國央媒採訪時表示,中國股市出現明顯波動和下滑是由諸多因素造成的。 “中美貿易摩擦對市場也造成了影響,但坦率地說,心理影響大於實際影響,目前中美正在接觸。”劉鶴稱。 對於近期蔓延的“私營經濟退出論”的恐慌,劉鶴也做了回應,稱“民營經濟在整個經濟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企業數量。如果沒有民營企業的發展,就沒有整個經濟的穩定發展。” 對於劉鶴的此番發言,有微博網友評論稱,“口惠而實不至”。 除了劉鶴,中國央行行長易綱、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和證監會主席劉士餘也在同一天就A股發聲,暗示A股應該可以表現得更好,試圖“穩定軍心”。 易綱稱,當前中國股市估值已處於歷史較低水準,與中國穩中向好的經濟基本面形成反差。劉士餘則暗示,A股將引來更多入市資金,因為中國會“鼓勵私募股權基金通過參與非公開發行、協議轉讓、大宗交易等方式,購買已上市公司股票,參與上市公司並購重組”。 對位三位的喊話,網友並不買賬。有網友評論稱,“沒有具體政策刺激的話,光力挺該垮一樣要垮”。 還有網友稱,“搞得一地雞毛,形象崩塌,誠信缺失,現在喊話有什麼用?”  ]]]]> ]]>

(Visited 3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