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期選舉臨近,總統特朗普接連就移民問題出招。週一(29日),特朗普指派國防部本周內調動5200名士兵到美墨邊境,阻截大舉北上尋求庇護的拉美偷渡者。美國媒體Axios週二(30日)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受訪時表示,準備簽發行政命令,以終止讓非公民或非法移民在美國誕下的子女,自動擁有公民權的權利。 [caption id="attachment_22353" align="alignnone" width="589"]

偷渡者周一從危地馬拉特昆烏曼(Tecun Uman)組成人鏈,互相協助渡過跨境大河入墨西哥,有人肩托着孩子。[/caption]  據法新社10月30日報道,本週一,又有成百上千名洪都拉斯人渡河進入了墨西哥,新一波移民正在奔向美國。與此同時,美國宣佈再向美墨邊境部署逾5200名美軍士兵。 早前在10月中旬,一支人數約在3500至7000之間,主要由洪都拉斯人組成的移民「大軍」就突破墨西哥當局的嚴密防控,越過墨西哥與瓜地馬拉邊境,於上周抵達墨西哥南部,隨後開始向美墨邊境進發,試圖進入美國。 如今,第二波移民「大軍」也在逼近美國。 即便是上千英里的遷移、與親友分離的痛楚、當地民眾逐漸減少的善意,以及在美墨邊境等待他們的美軍士兵,似乎都不能阻攔其中一些人實現自己的「美國夢」。 據外媒報導,瓜地馬拉一邊的男人、女人和兒童們或坐著卡車輪胎製成的皮筏,或結成「人鏈」以防被水流沖走,最終渡過蘇恰特河進入墨西哥。 在墨西哥當局拒絕開放跨國大橋後,一些人選擇遊過去。他們來到河邊,試圖加入一支更大的大篷車隊,一起向美國邊境進發。 另據美聯社報導,第二批移民移民們成群結隊地想要涉水穿過渾濁的蘇恰特河,一架低空飛行的直升機在河面上空盤旋,明顯是想用氣流阻止他們。 據美聯社報導,上周日晚,河上的大橋發生了激烈對抗,移民們向墨西哥警方投擲了石塊,還操起了棍棒。一名移民在衝突中頭部受傷後死亡,但受傷原因尚不清楚。 但報導指出,這群移民的規模比第一批小得多。首批移民還在向美國挺進,離目的地美國還有1000英里或者更遠的距離。首批大篷車隊人數一度超過7000人,但人數一直在減少,目前約有4000人。

遣兵5200 多過抗擊ISIS兵員

 國防部週一亦宣佈對付非法入境者的「忠誠愛國者行動」(Operation Faithful Patriot),預計持續至12月中旬,將集中於得州、亞利桑那州和加州,依次分別部署約1800、1700和1500名士兵,總人數大概5200人,為上周三所說800士兵的逾6倍。首批800人週一已部署,其餘將於這幾日抵達。 大批以洪都拉斯人為主的偷渡者大軍由本月13日起出發,經瓜地馬拉入墨西哥,目前正徒步向美國前進。隊伍中很多人均表示是為躲避暴力、擺脫貧窮離鄉背井,想在美國申請庇護。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週一估計偷渡隊伍距離抵達美國邊境尚有數周路程,逾4000人進至距美國約1448公里的墨西哥南部,另一批3000人處於瓜地馬拉近墨西哥邊境。特朗普及共和黨一直以偷渡潮做文章,強調要鐵腕打擊偷渡。 有美國前官員向《華爾街日報》指出,這是自2010年海地地震救災行動以來,最大規模而迅速的士兵部署,加上按特朗普4月要求派駐該區的2100名國民警衛隊,合計超過了派駐伊拉克(5200美軍)與敘利亞(約2000美軍)協助對抗「伊斯蘭國」(ISIS)的兵員。美國北方指揮官奧肖內西周一表示,士兵將於本周之內配備武器到位,支援邊防人員,但不會執行美國移民法。

什麼是美國公民出生地原則(Birthright Citizenship

 根據美國憲法第14修正桉,凡在美國領土和領地出生的人,都能夠自動成為美國公民,享有居留權。該法例在1960年之後,應用到非法和臨時移民身上。這使得現時不少在美國非法移民的子女,能夠取得公民權。 對移民持強硬態度的人認為此政策「像一塊吸鐵石一樣吸引著非法移民」,它也讓一些沒有正式檔的孕婦穿過邊境來美國生育,這些行為被人們戲謔地稱為「生育旅遊」。 特朗普在採訪中談到:「這些小孩將在未來85年裏作為美國公民,享受所有美國公民的福利。這太荒謬了。我們必須結束它。」 由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5年調查顯示,60%的美國人反對終止美國公民出生地原則,37%贊成取消。

哪些國家設有類似法例

特朗普聲稱︰「我國是世上唯一任何人士入境生子,該孩子就必然是美國公民的國家。這太荒謬了。必須結束。」 事實上,加拿大、墨西哥、馬來西亞等33多個國家亦採取同樣政策。在歐洲和東亞目前還沒有公民出生地原則。僅僅在英國有類似法例,不過要求父母有一方是英國公民。 美國上周連環發生極右暴力事件,特朗普被指包庇極右言論。BBC分析指出,特朗普突然宣佈派現役軍隊對付偷渡客純是在11月6日中期選舉舉行前夕的拉票策略。特朗普在霍士節目內否認部署時間關乎選舉,重申是針對藏匿之偷渡客之間的不法分子。]]]]> ]]>

(Visited 55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