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當前,口罩成了病毒阻擊戰中需求最為迫切的防疫物資。隨著疫情出現全球蔓延的態勢,在世界各國,口罩的需求量都急劇上升,都出現了一“罩”難求的局面。美國口罩斷貨近壹個月,據稱有2.7億需求缺口。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各國口罩幾乎售罄,一些網店價格飛漲。
作為制造業大國,中國2019年口罩產量超過50億只,占全球產能壹半左右,但如今在疫情之下,口罩也仍然是稀缺物資。隨著開工復產潮的到來,中國各省市已經全面提高口罩生產量。據悉,截至2月11日,中國全國的口罩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94%;壹線防控急需的醫用N95口罩,產能利用率已達到128%。


根據國家發改委2月25日的統計數據,目前中國全國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的日產量達到7619萬只。其中,醫用口罩日產量達到3028萬只,醫用N95口罩日產能突破100萬只。根據工信部此前披露的數據,當前中國的口罩產能已是疫情前的近4倍。
但是為何全國各地加足馬力,口罩生產供應量還是難以跟上需求,還是那麽缺?實際上,秘密就藏在口罩背後的那條制造原材料的供應鏈中。

一個口罩背後的生產線秘密

很多人並不知道,壹個生活中常見的外科口罩,其背後的構造及生產過程並不簡單。
壹般來說,醫療用口罩至少是3層,常見的壹次性醫用口罩,主要由3層無紡布組成,最內層是紡粘無紡布;中間過濾層使用駐極處理的聚丙烯熔噴無紡布,是口罩的核心;最外層是進行了防水處理的無紡布,主要用於隔絕噴出的飛沫。
有業內人士介紹,醫用口罩最上遊的原材料是由石油提煉出的聚丙烯(PP)顆粒,主要由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提煉。聚丙烯可用於生產塑料,其中壹部分用於生產聚丙烯纖維,生產商包括中石化體系內的壹系列公司;再往下需要用聚丙烯纖維生產無紡布。
在腦海中勾勒出壹個醫用口罩產業鏈條,可以看到,壹個口罩,要經過眾多的生產工序:上遊是化工企業→中遊的紡織企業→下遊的口罩生產企業。而消費者想要買到口罩,需要的是全產業鏈每個環節都順暢運作。而關系到口罩質量的材料部分,也是最關鍵的無紡布。
數據顯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無紡布生產國,2018年無紡布生產量約594萬噸。但是疫情之下,口罩生產供應鏈的難關,卻斷在了中遊的紡織供應環節。

口罩“核心”熔噴布 單價每噸暴漲超10萬元

雖然口罩的紡粘層和熔噴層都屬於無紡布,原材料均為聚丙烯,但制作工藝並不相同。熔噴無紡布屬於聚合物擠壓法非織造工藝,是美國海軍在1950年代為收集核試驗產生的放射性顆粒物而研制的具有超細過濾效果的過濾材料,纖維直徑大約2微米。而裏外兩層紡粘層纖維直徑較粗,在20微米左右。
目前,中國經營範圍涉及熔噴無紡布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江蘇(23.53%)、浙江(13.73%)和河南(11.76%)三省。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統計,2018年,國內熔噴非織造布的產量為5.35萬噸/年。這些熔噴無紡布不僅用於口罩,還用於環境保護材料、服裝材料、電池隔膜材料、擦拭材料等。
在口罩中,過濾層的材料熔噴無紡布,被稱作是醫用口罩的“心臟”,但這對於眼下生產量激增的口罩來說,熔噴無紡布的供應明顯不能滿足。而因為材料的稀缺,熔噴無紡布的價格壹度暴漲,令不少制造商望而卻步。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口罩的“核心”熔噴布價格在1.8萬元/噸左右,現在部分報價已經漲破20萬元/噸,而且還買不到貨。
“20萬元那是給老客戶,新客戶是多少錢也買不到。”深圳壹位熔噴布貿易商2月25日告訴記者,他的貨源來自俄羅斯,目前當地熔噴布全部為訂單生產,手裏的貨源賣完也就沒有了。
華南壹家於近期轉產熔噴無紡布的上市公司人士表示,目前熔噴布中分為民用級、醫用級兩種,民用級價格在每噸15萬元左右,醫用級價格則超過了20萬元,口罩M層的熔噴無紡布已經較疫情前上漲十倍有余。
更為關鍵的是,現在熔噴無紡布全面缺貨。有些原料企業甚至吐槽,現在有錢都買不到熔噴布。不僅壹些企業目前已經停止接單,壹個業內交流群更是直接貼出“通知”,“無紡布不止是稀缺,熔噴布廠家已經排到了3月份,甚至有些廠商4月都排了,可以說熔噴無紡布已經沒有了。”
雖然國內不少企業也希望加大力度投入熔噴無紡布生產,但是同樣遇到了難題,因設備關鍵零部件采購周期長,熔噴布產線的進口零部件交貨周期難以縮短,很難解決燃眉之急。據財新網報道,噴絲板、風機等關鍵零部件都主要依賴進口,時長壹般在 8 個月左右,再加上調試設備的 2 個月,周期非常長。因此,熔噴布很難像口罩機壹樣,打磨幾天就能上崗。
有業內的生產商表示:“熔噴設備需要訂制,到貨周期最少三個月,加上投產成本高、生產難度大,並非短期能夠迅速釋放產能,國內也有相關設備廠商,只是裝置產能規模太小,無法與進口設備相比。”

口罩機短缺制約生產 化學處理拉長供應周期

除了熔噴無紡布,當前制約產量的另壹瓶頸是口罩機。有生產商透露,口罩機的生產周期為45-60天,現在中國生產口罩機的工廠不多,像柳州五菱、比亞迪等大企業都改造生產線去生產口罩,用轉廠方式解決口罩機的短缺。
駐極處理,是口罩生產中處理熔噴無紡布的下壹個環節,可以理解為高壓通電20秒來增強熔噴布對新冠病毒飛沫或氣溶膠的靜電吸附。必須經過駐極處理,才能在不改變呼吸阻力的前提下,實現95%的過濾性,進而有效阻隔病毒。在這壹步驟後,還需要將生產出的口罩放入環氧乙烷環境進行消毒,再靜置7天待環氧乙烷殘留達到標準。
而在口罩需求缺口巨大的特殊時期,7天的等待周期也成為了壹個降低生產速度的關鍵問題。不過,業內人士表示,7天的周期會造成口罩供給的滯後,但並不構成產能的限制,所以當前最大的產能瓶頸還是在關鍵原料——熔噴無紡布上。
針對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口罩核心原料緊缺的局面,2月25日,中石化也宣布,決定利用自有原料生產優勢,立即組織貨源,將投資約2億元,在北京燕山石化和江蘇儀征化纖兩家企業快馬加鞭建設10條熔噴布生產線。不過,建設中的生產線要至少在3月才能部分投產,所以眼下的熔噴布緊缺問題恐怕依然壹道難解的題。

供應鏈面臨困境 全球口罩短缺或持續

疫情之下,不僅中國國內口罩供應鏈陷入危機的時刻,全球的口罩供應鏈也同樣陷入困境之中。中國作為口罩生產大國,不僅每年為全球生產壹半的口罩,剩下壹半的原材料絕大部分都來自中國。中國制造,供應全球,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而言,這條極大程度上依賴中國的又長又脆弱的口罩供應鏈幾乎處於斷裂的邊緣。韓國和越南等其他亞洲制造商,都因中國停止了口罩原材料和設備的出口,而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不少亞洲的制造者不得不中斷口罩生產。
事實上,世界各地都在出臺各項措施,提高本土的口罩產量,以面對疫情帶來的防控壓力。
最近頻頻上熱搜的日本和韓國,防護設備也分外緊俏。日本災難頻發,同時每年有超過 4000 萬人深受花粉癥之痛,本來就是壹個口罩大國,每年的口罩產量也有大概 40 億只,僅次於中國。如今更是快馬加鞭,擴大口罩產能。在韓國,政府已經限制口罩出口並且重復利用低汙染口罩。在中國香港,多個本地生產線陸續投產,開始建立口罩生產線,包括工聯會的口罩工場、由電影人牽頭的“口罩工廠”等等。
2 月 7 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就曾表示:“世界正面臨個人防護裝備的長期短缺” 。他指出,全球的口罩和防護服庫存都不足,某些國家供需缺口甚至達到 100 倍,價格也翻了 20 倍。“搶購潮造成了四到六個月的供應缺口。”
當今口罩的全球短缺,最關鍵的問題仍然是嚴重的供需矛盾,只要供應鏈沒解決,再遇上需求量高居不下,口罩短缺的問題就解決不了。當然,解鈴還須系鈴人,能夠解決全球供需矛盾的,始終還是口罩產能占全球壹半的中國。
當今口罩的全球短缺,最關鍵的問題仍然是供需矛盾,這一矛盾沒解決,壹“罩”難求的問題短期內就解決不了。同對於全球防疫工作來說,影響重大。

(Visited 134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