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競選時已提出「理財新哲學」的特首林鄭月娥,其理財新哲學簡言之就是有大量積餘的政府應回饋社會。上任後,林鄭不斷表示現屆政府要運用「理財新哲學」,大膽增加開支,另外引入兩級制利得稅,向企業減稅。現任行政會議成員、金融管理局前總裁任志剛也稱樂見政府「投資未來」,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在林鄭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中,展現施展新風,派錢手鬆,回饋社會理念清晰。

據媒體統計,《施政報告》中的新措施開支達675億元,連同因減利得稅率而預料少收的58億元,總數豪派達732億元。林特首指出,政府目前坐擁過萬億元財政儲備,應有條件「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直言即使政府兩年沒收入都可以營運得到,「若在這前提下仍都不回饋社會作投資,及解決社會問題,很難被社會接受」。

香港金融管理局9月初發新聞稿,公布截止今年8月底,香港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總值共值4131億美元,折合港幣3.2萬億。而香港政府每年的經常性開支約4000多億港幣,外匯儲的資產足夠港府八年的支出。雖然有些錢是不能隨便亂用,就算外匯儲備中有一半需要「儲備」,用來穩定香港貨幣,不准動用。另一半約1.6萬億港幣,可以讓香港政府做好多事情,解決很多問題。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政府要在經濟上更「積極有為」,應擔當「促成者」及「推廣者」角色,適時投資,為經濟注入新動力,政府目前坐擁過萬億的財政儲備,認為政府「應更有條件、有智慧地把『取諸社會』的財政盈餘『用諸社會』」,故提倡採取前瞻性與策略的理財方針,為香港投資,及為市民解決問題,否則自己亦難以向公眾解說。

施政報告包括了一些對市民補貼的「派糖」政策,獲得不少好評,成為回歸以來評分第三高的施政報告。林鄭在施政報告中甚至提及:「在硬件方面,政府會投放資源提升現有公眾街市的環境,包括加快安裝冷氣。」為改善街市的環境質素,造福民眾,特首不可謂不細緻。

施政報告有不少軟性的民生政策,當中包括最為觸目的港鐵股息補貼優惠、利得稅二級制、綠置居計劃;以及在醫療、創科、教育等各方面注資發展。正如不少評論所言,林鄭此份報告少作挑釁,集中關注民生事務等。

香港經過幾年的政改爭議,社會撕裂,是應該重新回歸經濟、民生。香港歷來是重商的社會,過往政府採積極不干預政策,少理事務,少擔責。如今社會轉型,政府的責任更強,尤其是回歸以後,融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祖國,香港要在「一帶一路」、「大灣區」中尋找商機,也需要政府的力量,需要政府的支援。有高額儲備的政府,有理由讓民間休養生息,養精蓄銳迎接香港更大的發展,更大的機遇。

雖然,有質疑報告中除了補貼長途車資這類露骨地「派糖」之外,卻欠缺關鍵改革香港各種問題的方針。有批評指施政報告多次提到「恆常化」,表面上似是要建立一套新的制度,但內容卻欠缺對香港長遠發展的整體理念。相信改革需要長期思考,從回饋社會開始,先解決眼前再着眼長遠是明智的。 

(Visited 9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