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伊[/caption] 南海問題上,中美雙方立場針鋒相對,南轅北轍,轉圜的餘地很小。這樣,無非出現幾個結果:第一種,各方抽身,中國放棄九段線,停止建島,停止軍事部署。同時,越南、菲律賓等國也這樣做。第二種,就是各方妥協,中國基於增長的國力,獲得比過去更多的份額;同時各方停止進一步的擴張。第三種,就是各方失控,爆發低烈度戰爭。 習奧會
縱觀南海局勢,中美在兩個有形戰場上硬碰硬,展開了國力的硬較量。對於南海爭議,鄧小平曾經提出了「擱置爭議、合作開發」著名方針,這是韜光養晦外交大戰略在南海的具體應用。一方面鄧小平試圖為中國的改革開放營造良好的周邊環境,另一方面當時是中國國力確實無法投射到距大陸千里之外的遙遠南海。但近年來「中國變了」。按曾經擔任過克林頓政府主管中國事務助理國務卿謝淑麗(Susan ShirK) 的說法,中國在將維護主權置於維護區域友好關係之上,提高了在這一地區的主權聲索的級別,超過了自身國家安全的基本需求,中國可能會試圖把美國驅逐出南海。 奧巴馬政府的大戰略是「重返亞洲」,其中南海就是一個重要支點。而假如中國要把美國逐出南海,雙方的大戰略就迎頭相撞了。這一點,可以從雙方首腦的硬碰硬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去年9月份習奧的白宮秋敘,其實是雙方在私下白宮亮劍。奧巴馬希望中國在南海做到「三不」:不進行島礁充填、不實施軍事化、不強制他國。而根據《紐約時報》當時的報導,習近平拒絕了奧巴馬的要求,但還是留下了中國不會將南海任何土地用於軍事目的承諾。正是在習奧會後,奧巴馬做出了向南海派遣軍艦的決策,拉森號驅逐艦駛向蒼茫南海。

中美戰略存在根本性對立

今年3月31日,奧巴馬借核峰會之際,與習近平舉行了唯一一次雙邊會晤。根據中方會後的吹風,習近平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毫無退讓。習奧雙方每見一次面,衝突的層級就上升一級。說明雙方對立是根本性的,兩國首腦完全談不攏。 中國在南海戰略意圖的改變,是認為本身已經有了足夠的硬實力,與美國在南海抗衡。 中國的硬實力是否 很快超出美國?奈伊的看法是否定的。中國經濟放緩將是新常態,在經濟總量方面未來幾十年難以挑戰美國。按奈伊的邏輯推斷,中美在南海戰略的較量,中國並不會佔優勢。 軍事戰場是軍事設施建設戰場。美國的立場是:一旦南海地區軍事化,航海自由就會受到威脅。中方則一再聲明,南海沒有一條船的航行自由受到威脅。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公佈衛星照片,顯示中國可能在南海華陽礁部署高頻雷達。美國國家利益網站3月23日發表文章稱,中國可能已經在西沙群島的永興島上部署反艦導彈,而導彈類型很有可能是鷹擊-62導彈系統。未來中國還有可能部署更先進的遠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加強其在南海的軍事優勢。 [caption id="attachment_1154" align="aligncenter" width="550"]西沙群島的永興島
西沙群島的永興島[/caption]

南海航行自由並沒有受到威脅

中國外長王毅稱中國在南海永興島上有限的自衛部署符合國策及國際法,有關永興島的報導是媒體炒作。他同時指責其他南海國家也在南海島礁上建設施,稱「中國比他們晚了起碼20年,甚至晚了30年」。王毅還說,中國的填海造地在實現了自己的需要之後已經停止了。但其他國家仍在繼續。 但美方對此不敢苟同,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裏斯直言不諱地說,「在我看來,很明顯中國正在讓南海軍事化。」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的外交與安全政策專家孫韻對BBC表示,「中國在軍事化一詞上玩文字遊戲。」 斯坦福大學東南亞論壇主任唐納德·艾默生(Donald Emmerson) 說,「中國的這些行動,再加上解放軍與其他各方軍力的對比,使得中國目前已經在該區域佔據了比其他各方更大的優勢」。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羅伯特·薩特(Robert Sutter)雖然認為美國對於所謂中國的軍事化應當冷靜,認為國力的增強本來就會促使中國以各種方式、在各個領域增加國際影響力,不過,薩特也提到,對於南海問題,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中國可能改變地區秩序,值得引起重視。

海牙國際法庭裁決可能不利中國

正如奈伊所說的,除了硬實力的較量,美中雙方還在南海進行軟較量。在法律戰場方面,中國主權要求面臨兩難。奈伊說,中國的九段線十分模糊。雖然美國對南海主權不持立場,但也不認可南海礁石可以產生12海里領海權和200海里專屬經濟區。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將南海領土爭議提交《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仲裁庭,提出了15項訴訟,其核心訴求一是,中國的九段線與國際海洋法公約不相符;二是中國所佔領的是礁石或是低潮高地,不是島嶼,因而不擁有專屬經濟區。 海牙國際法庭預計在5、6月份做出裁決,結果很可能會不利於中國。許多美國學者認為,中國所佔領的是礁石或是低潮高地不擁有專屬經濟區,最多只有12海里的領海權。這樣一來,南海諸島就成孤礁,即便南中國海所有島礁主權歸屬中國,中國的利益範圍也會大大縮小。因此,美國借機向中國施壓。2月份,美國國防部負責南亞和東南亞事務的副助理部長西賴特表示,美國、歐盟和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盟友均認為,如果中國拒絕國際仲裁,將會付出代價。 中國政府基於歷史和現實原因,中國政府一直有意無意地保持九段線問題的模糊性。從中國政府角度看,九段線所涵蓋的海洋國土,是前人留下的遺產,在誰手上丟掉,就會被罵為當代李鴻章。習近平上任後,打出「中國夢」口號,高調訴諸民族主義,更不會讓步。用習近平去年訪英前的話說,「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這是老祖宗留下的。任何人要侵犯中國的主權和相關權益,中國人民都不會答應。」對於南海仲裁案,中國的立場是,九段線的法律地位早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之前就已經得到各國的公認。根據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新海洋法公約無權變更之前已經確定的海洋歸屬事實。因此中國政府採取不應訴,不承認的立場,即使冒著聲譽上和法理上的無形損失。 奈伊表示,外交既是一個國家硬實力的體現,也是軟實力的一種應用。按奈伊的說法,更是巧實力的體現。聖地牙哥加大斯蒂芬·哈格德(Stephan Haggard)教授談到,在南海問題上,來自中國的壓力,使得美國的傳統盟友,如澳大利亞、日本加強與美國的聯繫,還使得一些非盟友,如越南和印度,開始接近美國。所以,「不僅是美國重返亞洲,還是一些亞洲國家重返美國。」同樣,奈伊表示,因南海問題而引起的與鄰國之間的政治糾紛和不友好,仍是中國軟實力有待提高的主要體現。 南海問題上,中美雙方立場針鋒相對。這樣,無非出現幾個結果:第一種,各方抽身,中國放棄九段線,停止建島,停止軍事部署。同時,越南、菲律賓等國也這樣做。根據以上分析,這種可能性幾乎等於零。第二種,就是各方妥協,中國基於增長的國力,獲得比過去更多的份額;同時各方停止進一步的擴張。埃莫森就認為這是一個合理結果。第三種,就是各方失控,爆發低強度戰爭。用謝淑麗的話,未來這一區域不排除出現低水平的軍事衝突。那麼,取得共識,保持溝通,避免緊張升級就很重要。 假如從軟硬不同角度看,就可以發現,假如說在硬戰場上,中國尚可以憑藉國力的增長,謀求進取的話,在軟戰場上,中國將面臨更為不利的局面。在法律戰爭和外交戰場上,很有可能產生或正在產生對中方不利的結果。正如奈伊指出的,暴露了中國軟實力的軟肋。而軟實力的軟肋,就可能會有損硬實力的施展。 按照奈伊的說法,在未來的一個世紀中,處理好中美關係是美國外交的第一要務。合作仍是兩國外交的必然趨勢。但在南海議題上,分歧依然巨大。中美之間的過招會持續不斷,會軟硬兼施。事實上,奈伊本人就在南海問題上,曾經對中國出硬招。早在1995年5月10日,就美濟礁事件中,時任國防部助理的奈伊代表美國發表了強烈的警告,聲稱美國無法容忍中國蠶食兼併的行動。1995年6月16日,奈伊在日本表示,如果南沙群島發生了軍事行動並且妨礙了海上航行自由,美國就準備進行軍事護航,以確保航行自由。這是美國政府要員第一次表示美國可能對南海問題進行軍事干預。因此,目前美國在南海的行動,從某種角度說,是過去政策的延續,美國的態度會堅持強硬。 [caption id="attachment_1152"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紅旗-9防空導彈系統
紅旗-9防空導彈系統[/caption]

中國將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

國際席勒學會主席拉魯什警告,美國驅逐艦近期闖入南海爭議水域,中國派軍艦尾隨,這種情況十分危險。一旦發生突發狀況,美軍根本沒有時間向五角大樓請示,其後果無法預料。耐人尋味的是,美國軍艦的「闖入」行動,正好發生在荷蘭海牙的國際仲裁法院,即將就菲律賓針對中國所提出的南海主權爭議案作出判決前夕。拉魯什認為,美國很可能是希望借助在南海的軍事對峙,令南海緊張局勢升溫,最大程度擴大反華言論。這樣一旦今年四月底或五月初,國際仲裁法院對案件作出裁決,南海局勢便會驟然緊張。屆時中國勢必將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捍衛九段線內的南海主權完整。而美國,菲律賓,汶萊,甚至台灣,都有可能站出來反對,形成對決之勢。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公關總監克斯廷也擔憂,南海仲裁案判決以後,中國在南海的態度會變得更加強硬。加強海事巡邏,強化軍事部署,並有可能設立防空識別區。與此同時,美國及其區域盟國的態度也會強硬起來。加強海岸警衛隊的活動,及航行自由行動。導致南海軍事對峙進一步升級,最終引發軍事衝突。 克斯廷擔憂中美軍事對峙,會給區域乃至全球帶來不穩定因素。而潛在的軍事衝突風險,會令海上貿易路線變得不安全,進而影響國際貿易關係。■]]]]> ]]>

(Visited 6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