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掛曆女郎拍攝尺度都比較大[/caption] 掛曆要迅速打開市場,與掛曆模特的選用有直接的關係,而且封面必須要買,要符合公眾的審美。在當時,掛曆女郎的要求與模特不同,瘦且高的,通常並不會被選用,而一些比較豐滿的女性則容易被“海選”成功。她們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有一張上鏡的臉,明眸皓齒、珠圓玉潤、風情搖曳,與今天的審美有比較明顯的差異。 可以說,被選用的掛曆女郎投射了中國大陸八九十年代的審美和欲望,是當時的時尚風向標,就像今天網紅千篇一臉的錐子臉與纖瘦的身材被瘋狂追捧一樣。 但是到90年代後期,掛曆市場開始式微。有掛曆攝影師表示,當時浙江義烏的家庭作坊開始大量仿製,製作粗糙拉低了掛曆檔次。 加之官方美腿央視對這一現象的曝光,引發對掛曆製造行業管理的加強整治等,對於掛曆的拍攝,新聞出版部門也出臺了相關規定,比如“三點式”掛曆必須在體育場範圍內拍攝。隨後,禁止政府部門公款買掛曆的規定也開始出臺,掛曆市場的冷淡已成為必然。 之所以將現在互聯網時代的網紅稱為中國掛曆女郎的演繹,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分析:“網紅”,是在現實或者網路生活中因為某個事件或者某個行為而被線民關注從而走紅的人或長期持續輸出專業知識而從紅的人。他們的走紅皆因為自身的某種特質在網路作用下被放大,與線民的審美、審醜、娛樂、刺激、偷窺、臆想、品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無意間受到網路世界的追捧,成為“網路紅人”;而掛曆女郎,同樣是在八九十年代,與普通民眾的審美審醜等息息相關,尤其是“三點式”掛曆女郎,很難將其與那個思想比較封閉的年代裏公眾的臆想與偷窺截然分開。 再者,正如“網路紅人”的產生不是自發的,是在網路媒介環境下,網路推手、傳統媒體以及受眾心理需求等合力的作用,掛曆女郎同樣包含著這樣一層意蘊。第一本美女掛曆《影中人》的脫銷就是一個很好的印證,就像目前的網紅能夠迅速利用各方能量積聚大量的粉絲,實現公眾心理上的狂歡。 從以上兩個層面來講,“網紅”與掛曆女郎有著相似的屬性,但是在高科技的包裝下,她們又完成了一種進階或者說演繹。這種“進階”背後,中國時代審美的變化、公眾心理的變化以及社會大環境的變化,盡在其中。]]]]> ]]>

(Visited 4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