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桃園市機師工會與中華航空公司勞資協商破局,2月8日淩晨宣佈發動臺灣史上首次飛行員罷工行動。
這是曾有國營背景的華航繼2016年空服員罷工後,第二次遭遇工潮。據台灣媒體報導,截至10日淩晨,參與罷工飛行員已迫近500人,占華航飛行員總數30%。成千上萬旅客受航班取消或延誤影響,打亂春節假期。
勞資雙方9日再次協商,但持續六小時後再次以失敗告終。勞方繼續罷工,曾表態能維持90%運力的資方仍堅稱要對旅客負責。
研究工運的學者對BBC中文指出,近年台灣勞工的維權意識有所提升。這次華航機師罷工似乎有望再次提漲台灣的勞工權益。


為何罷工?
根據台灣勞動部規定,若涉及工資、工時或休假等事項,經過調解未成立,工會就可以經過全體投票過半後就可以罷工。
從去年8月至今,華航與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共開了五次協調會,但機師工會表示,華航資方在過勞議題上態度不退讓,工會逼不得已,決定罷工。
機師工會向台灣媒體表示,華航無視他們過勞的工作環境,並強調他們不是貪婪的一群人。工會質問資方,“究竟飛行員身體健康、飛安重要,還是人力成本重要?”並說明,這一點沒有妥協空間。
機師工會所提出的訴求,包括過勞航班增派人力、副駕駛升訓制度透明化、保障國籍機師招募與培訓、禁止對工會會員秋後算賬,談判達成的權益由會員專屬、撤換破壞勞資關係的主管,以及比照民營的台灣長榮航空保證第13個月工資發全薪。
對於增派人力回應的訴求,先前回應增加派遣人力將大幅提高公司人事成本,嚴重影響公司競爭力。而在罷工行動展開後,改口有改善空間且軟化先前強硬態度,有誠意繼續協調。

經過台灣交通部持續介入調解,2月9日兩方再次進行協商,根據台灣媒體報導,台灣交通部傾向支持疲勞航班和保障本國副機師升訓權這兩項訴求。
同時,華航從8日起,針對罷工發佈緊急應變措施,並強調從未拒絕談判,並重申不放棄協商,希望工會能以旅客為重。華航初步統計,目前約10%的運能受罷工影響而停擺。
協商從下午持續至晚上,機師工會理事長李信燕宣佈談判失敗,雙方只在疲勞航班人手配置上局部達成共識。華航方面表示對談判破局感到遺憾,並稱資方已充分展示善意,期待雙方儘快重返談判桌。
“過勞”班表
罷工行動中的其中一個訴求,就是要求過勞航班增派人力。本身為長榮飛行員,且具備飛行員教官資格的李信燕接受臺灣媒體採訪時表示:“華航的人力目前過剩,但卻對疲勞航班,不願意有改善,這是為什麼?”
根據台灣《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AOR),兩人一組的飛航組員,可連續執勤14個小時,三人一組可連續執勤18小時,四人也就是雙組員可連續執勤24小時。華航目前規定,超過12小時就會有三個人輪班,符合標準,華航則認為該規定更優於規則,不過華航有多名飛行員卻認為華航的班表讓機師過勞。
台灣民航局也有規定,航空駕駛員飛行一年內不得超過1000小時,一個月最多不超過120小時;國內短程飛航一天不得超過8小時,一星期內必須有30小時以上的休息時間等。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華航飛行員向BBC中文介紹,這些時數是從飛機啟動後推到進機坪開始計算,他說:“我們一個半小時前就要報到,因此如果一個月飛80個小時,月休就只有八天。”

事實上,民營的長榮航空也有類似問題,長榮一名飛行員向BBC透露,公司規定符合《勞動基準法》,卻不合理。他舉例,若從臺北飛到柬蒲寨金邊,06:45報到,下班時間是17:00。中間落地後,停一個小時,但這個小時要做檢查準備回程飛行,根本無法休息,“一整天下來非常疲累”。
不過他也強調,長榮成立工會後,資方有持續改善。“像是以前班表會連續上班五天,都是短班,非常累。現在則最多三到四天。”
罷工引發兩極反應
台灣史上第一次機師行動罷工,適逢春節運輸巔峰時段,影響人數成千上萬。罷工首日,高雄小港國際機場就有上千名旅客受影響,有旅客不知情到機場才知道飛機不飛,而把怒氣發洩到地勤人員上。
楊姓華航員工向BBC中文表示,對於機師罷工沒有意見。但像是之前的空服員罷工和這次機師罷工,第一線面對客人的都是地勤。她抱怨:“地勤的勞動權益也很差,常常一整個航班200多名乘客,卻只有一名地勤負責他們的登機工作。”
台灣許多旅行社人員也因為罷工而忙著處理顧客的機位問題。台北、台中、高雄三都旅行商業同業公會也發表聲明譴責突襲式罷工手法,並呼籲機師工會不要把消費者當作勞資談判籌碼。
不過,除了反彈聲浪,也有許多人支持華航機師爭取勞權,像是長榮航空企業工會、高雄市產業總工會、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以及臺南市產業總工會等,都表示聲援機師工會罷工。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表示,若非忍無可忍,工會也不會斷然採取最終手段,大力支持罷工行動。
勞權意識抬頭
從2016年空服員罷工行動後,隔年台灣鐵路管理局列車司機則在春節罷工,也使得交通業的過勞問題引發關注。
長年研究罷工的臺灣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邱羽凡分析,從2011年台灣實施新的勞動相關法律後,簡化罷工條件後,台灣的勞權意識的確有提升。
邱羽凡向BBC中文表示,台灣工作環境過去十年變化很大,這幾年可以看到各行各業開始有罷工行動,勞工會爭取自身權益。
不過,她也強調,台灣人對罷工還是太陌生,因此第一時間很容易指責罷工的人員。她表示,勞工為錢而抗爭本來就沒錯。台灣的薪水低,勞工付出勞力就應該有對應的收入。“所有人都應該希望勞動價值更好。”她指出,台灣的氛圍很怪,好像若為了錢站出來就是錯的。
邱羽凡說,“很多人批評機師薪資高不應該罷工,並不符合邏輯”,勞工要求合理薪資天經地義,像是德國的罷工都是為了加薪,爭取合理的勞動條件。
她更強調,很多人不清楚這次機師罷工的訴求,主要其實是疲勞航班的問題。她說:“改善機師疲勞問題,其實是幫政府做了政府該的事。”
邱羽凡解釋,罷工的目標就是讓資方產生經濟上的損失,而不是要造成旅客的不便。若華航協助旅客轉搭其他航班,工會不可能反對。她說:“任何航空公司若知道工會可能罷工卻沒有準備,那就是公司的問題,而不是由工會承擔旅客損失。”她批評,這次華航以及多間旅行社都沒有為了罷工而準備相關的應變措施。
不過邱羽凡還是樂觀看待華航機師罷工事件,她認為這會帶起其他工會或勞工更勇於爭取自身權益。她說這幾年的罷工事件,突顯台灣人會開始願意瞭解罷工背後的意義,這就是勞權意識正逐漸抬頭。

(Visited 65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