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正式走馬上任美國總統,非但沒有弱化,反而強化了競選時的語言和政綱,跟人們期待特朗普能成為一個全體美國人的總統,形成巨大的落差。他的就職演講,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特朗普版的「三民主義」,概括起來,第一是民粹主義,第二是民族主義,第三民生主義。

1月20日,在華盛頓的淒風冷雨中,面對著國會山莊前遠少於2009年奧巴馬就職時的人群,也面對著全世界,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聖經面前宣誓,正式成為美國的第45任總統,接過核按鈕,主掌世界第一強國。

長期以來,人們只聽過他的煽動性的競選演講,和一條條刺激性的推特,因此所有的人格外關注由他自己主筆的就職典禮演講。畢竟,競選歸競選,執政歸執政。畢竟,競選時要考慮選票因素,但執政後,就要考慮理念的包容性,政策的可行性。特朗普是否在演講中,調整其競選口號,傳遞新的資訊。但歷史上最短的15分鐘的演講過後,答案是否定的,其就職演講是其競選的延伸,只是更系統、更加旗幟鮮明而已。

由於本次大選,是一次罕見的激烈,也是罕見的醜陋的大選。美國被撕裂成兩半:紅與藍、窮與富、草根與精英、沿海與內地。連投票結果也是撕裂成兩半:特朗普贏得選舉人票,希拉里贏得民眾票;人們的普遍期待是,特朗普能走出競選,成為一個全體美國人的總統。

但令人驚異的是,特朗普在走馬上任之時,非但沒有弱化,反而強化了競選語言和競選政綱。《超訊》觀察特朗普的就職演講,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特朗普版「三民主義」,概括起來,第一是民粹主義,第二是民族主義,第三民生主義。

反對特朗普當選總統的美國民眾

(一)民粹主義:大談「還政於民」

通常,作為「民主堡壘」的美國總統就職典禮會大談民主、自由。甘迺迪的1961年演講開篇就是:「我們所舉行的並不是一次慶祝政黨勝利的儀式,而是自由的慶典。」甚至奧巴馬的告別演講,也是意有所指,通篇也是民主。但特朗普的演講裏,民主談得少,民粹談得多。

民粹主義(populism)是精英主義的反義詞。民粹主義者訴求直接民主與草根民主,認為政治精英只追求自身利益,腐化且不可相信,希望由人民直接決定政治事務。民粹並不等於民主,民粹更多訴諸多數人的意志、行動、情緒,而輕視法治、秩序、理性這些同樣重要的民主要素。最典型是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民粹主義成為多數暴政。

美國工業城市經濟不振

在特朗普的演講裏,人們聽到的更多的是民粹而非民主。他先是提出:「今天我們是將權力由華盛頓交接到了人民的手中,即你們的手中。」他還說,「真正重要的並不是政府由哪個黨派掌控,而是讓政府由人民做主。2017年1月20日,這一天將會被銘記,美國人重新成為了國家的主宰者。曾被忽視的美國人不會繼續被忽視。」這就是典型的民粹主義者直接民主的基本訴求,特朗普版的「還政於民」。

民粹主義的又一特徵是反精英。特朗普在演講中,猛烈攻擊在場的華府精英和包括共和黨在內的建制派。他說 「長久以來,華盛頓的一小群人攫取了利益果實,代價卻要由人民來承受。華盛頓欣欣向榮,人民卻沒有分享到財富。政客們塞滿了腰包,工作機會卻越來越少,無數工廠關門。建制派保護的是他們自己,而不是我們國家的公民。」

一般認為,特朗普勝選就是民粹主義的勝利,就是草根對精英的勝利。《紐約時報》在特朗普勝選後第二天發表評論指出,「這場激烈的、民粹主義的和兩極分化的選舉無情地衝擊著體制與美國民主長久以來的理想,如今到達了驚人的頂峰。」而在就職演講中,特朗普「民粹主義」色彩是強化了而不是削弱了。這包含著對美國歷史和政治傳統的某種顛覆和否定。

 

(二)民族主義:重申「美國第一」

特朗普的競選口號「讓美國重新偉大」,就是這樣一種以國家為中心,而不是民眾為中心的訴求。相比之下,希拉里的「一起更強」(Stronger Together)倒是像一種以民眾為中心訴求。

理論上講,這就是訴諸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Nationalism)強調民族認同、國家認同,並以作為民族、國家利益至上作為政治主張和政策制定之前提。每個國家都有民族主義,但民族主義極端化,極易產生排外和自我孤立、封閉。從歷史上講,就是孤立主義的回歸。孤立主義在防務上採取不干涉原則,即除自衛戰爭外不主動捲入任何外部軍事衝突;在經濟文化上最大程度限制與國外的貿易和文化交流。

特朗普在競選中,不僅以「美國第一」,而且反全球化,反自由貿易。而在就職演講中,與其他總統相比,特朗普民族主義色彩前所未有的濃厚。《華爾街日報》採用大数據分析這份就職演說發現,1993年比爾·克林頓第一次就職時的演說中,「責任」的主題比例最高;2001年小布殊就職演說裏比例最高的也是「責任」;而2009年奧巴馬就職演說中,佔比最高的內容主題是經濟發展。相比之下,特朗普的就職演說中,全文58%內容的主題和民族主義相關。這是總統就職演說歷史上最高的一篇;而僅有 15% 的內容主題和政府角色有關;至於有關「平等」的內容就更少了,只有9% 左右。

他濃墨重彩地強調「美國第一」:「從今天開始,我們的國家將擁有新的遠景。從今天開始,只有美國第一。每一個關於貿易、關於稅收、關於移民、關於外交的決定,都會為了美國工人和美國家庭的利益而做出。」「美國會重新成為勝者,它的勝利將遠超昔日的榮光。」

具體到經濟政策上,特朗普提出:「我們將遵循兩條最簡單的原則——買美國的商品,僱美國的工人。」而這兩條政策,與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訴求是南轅北轍。全球化的基本訴求就是包括工人在內的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

對於威脅到「美國第一」的國家,特朗普的態度是毫不客氣:「我們要保護我們的國界不受其他國家的破壞,他們生產了本屬於我們的商品,偷走了本來要投資在我們國土上的公司,毀掉了我們的工作機會。」這裏就有暗指中國的含義,因為在競選中,特朗普就一再指責中國等國通過不公平的匯率政策,偷走了美國的就業機會。

甚至「美國第一」的方針還涉及重新定義美國的外交政策:「我們會同世界其他國家和睦修好。但是基於以下共識:所有國家都有權以自己的利益為先。我們不尋求將自己的生活方式強加於人,更期望它能自己發光發亮成為榜樣。所有願意效仿我們的人都能感受到這種光亮。」長期以來,美國以輸出民主、保衛自由為己任,為此還不惜發動戰爭。而特朗普的外交政策,顯然就有「不干涉主義」或「孤立主義」的色彩。

 

(三) 民生主義:就業第一

民粹主義,往往與民生主義密切相連。 民眾的最主要訴求是民生:就業、教育、健保、養老等。而美國民眾近年所遭遇的民生困境,正是民粹主義得以滋生的土壤。奧巴馬八年,修復了就業率數據,但全職崗位、高薪崗位大量流失,導致中產階級的萎縮,美國工廠大量倒閉,道路、橋樑、機場年久失修。

特朗普在演講中,提出了自己版本的「為人民服務」,具體說來是為改善民生而服務:「我們堅信國家是為服務人民而存在的。我們國家想要為孩子們提供優良的學校教育,為家庭提供安全的生活環境,為每個人提供好的就業崗位。這些是正直的人民,正直的公眾發出的合理訴求。」

支持特朗普的美國民眾

他渲染了美國民生的痛苦:「但是很多人面對的現實卻與我們的期望不相符。在內城區,母親和孩子正陷於貧困之中,生銹的工廠像墓碑一樣佈滿我們國家的土地,教育系統充斥著黑暗的權錢交易,我們年輕又俊俏的學生們因此被剝奪了本該習得的知識。犯罪團體和毒品奪走了許多生命,阻礙了我們國家未開發潛力的釋放。我們國家中的這些屠殺行為將永久結束在此地、結束在此刻。」

因此,特朗普羅列了他的美國民生願景:「我們會拿回屬於我們的工作。我們會重新守衛住國界。我們會奪回我們的財富,和我們的夢想。在我們遼闊偉大的國土上,我們要建立新的道路、高速公路、橋樑、機場、隧道和鐵路,人民不再依靠福利,而是回到工作崗位,依靠美國人的雙手,美國人的勞動,重建我們的國家。」 基本上,特朗普的政策就是一、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二、推進製造業回歸;以此來創造就業。由此可見,就業是「特朗普民生主義」的重心。

 

(四)「三民主義」能走多遠?

特朗普版的「三民主義」有其合理內核,但也有內在的矛盾,將會遭遇強大的挑戰,主要來自:

第一,民粹主義與彌補美國分裂的矛盾:

民粹主義的後果,必然是社會對立加劇。美國精英與草根的對立,加上族裔、城鄉、貧富的對立,構成了近年美國社會動盪不安的根源。特朗普施政,如果是強化對立,非美國之福。

第二,民族主義與美國領導與世界共贏的矛盾:

特朗普將國際恐怖主義當做頭號敵人,而不是把傳播民主或推廣自由,反中或反俄作為美國的首要對外政策目標。

美國西方學院(Occidental College) 終身教授尹曉煌在接受採訪時,分析了特朗普演講中透露的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特徵。認為,特朗普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他是一位地產商,商人特點就是唯利是圖。另一方面,他又是代表了保守的民粹主義,而非傳統右翼保守主義,即以共和黨精英為代表的保守主義。

美國西方學院(Occidental College) 終身教授尹曉煌

但美國成熟的政治體系決定了特朗普最終會逐步與現實妥協。他說,當年奧巴馬就以改革者的姿態上台,最終也是和現實作出妥協。任何一個美國總統就職都會提出響亮口號,特朗普並非第一個,詹森總統提出「偉大社會」政綱,肯尼迪提出「公平社會」,奧巴馬提出要改變美國現狀,但最終與現實妥協,因為現實也是合理的。隨著特朗普從一個競選人到執政者,從總統競選人到美國總統的華麗轉身,他將改變很多過去的思維。

之所以他會妥協,一個原因是特朗普是商人,只要有利可圖就願意作出妥協。而外部原因是美國傳統治理國家仍然是以東西海岸為主的精英官僚制度,美國成熟政治體制不可能讓他大幅度改變政治現狀。如包括奧巴馬的醫保方案可能被終結,但是注定替代方案要有一些奧巴馬健保的條款。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很簡單也不簡單,那就是讓美國利益高於一切。利益至上,是商人的信條,所以「商人」特朗普將「商人邏輯」表現得最為充分、近乎不加掩飾。特朗普的外交方針就是多交朋友,唯一的敵人只是激進的伊斯蘭恐怖主義。「我們會同世界其他國家和睦修好。我們會加固與舊盟友的關係,建立新的聯盟。文明世界的國家會團結起來,以抵禦激進的伊斯蘭恐怖主義,我們會把他們從地球表面全部清除。」對比奧巴馬八年前第一個任期的就職演說,當時奧巴馬以較大篇幅論及外交事宜,並宣稱「在迎接新的和平時代到來的過程中,美國需要發揮自己的作用」,特朗普如今的表述毫無疑問簡單很多。

尹曉煌說,特朗普提出不會把美國的價值體系強制到其他國家,這一點與民主黨和共和黨的保守主義價值體系都不一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商人以利為主,又有激進的民族主義特點,這讓他和過去任何一個總統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他要和俄羅斯達成妥協,並置歐盟利益在外,指出沒有必要為保衛外國利益而出錢。

同樣,特朗普的中國政策是以經濟為主,同時對台灣政策的底線也是如此,與以往的美國共和黨政治不同,他們把台灣看成民主政治的象徵,但是特朗普把它看成和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中美在民主價值方面的摩擦會比較少。另外,儘管特朗普保證要對中國採取重大貿易措施,但是畢竟美國和中國經濟已經融合到一起,貿易有問題對兩國都不利,作為商人總統,特朗普對此會有清醒的意識。

特朗普是一個個性突出的總統,但是現在已經作出妥協,從前希望乘坐最喜愛的專機波音757,現在要用政府的專機,手機也要換成政府為他準備的手機。

歸根結底,特朗普的「三民主義」美國利益為中心的理想很鼓舞美國人,但是現實並非那麼樂觀。

如果特朗普不能消除恐懼,不能讓國家走向一個更和平相處的心態,分裂和撕扯社會只會帶來更大的傷害,以至於,有人質疑特朗普能不能挨過四年任期。特朗普開啟了一個「不確定的時代」,有人戲稱為「一隻 靴子已經掉下來了」,那麼,還有一隻靴子在哪裏呢?我們將拭目以待!

(Visited 4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