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新加坡政府周一向國會提交打擊「假新聞」的法案。一旦法案通過,傳播「假新聞」在新加坡可最高被判處監禁10年,罰款10萬新加坡元(約50萬人民幣)。

新加坡自1959年獨立以來,一直由同一政黨執政。雖然它有西方式的議會民主制度,但由於對反對黨的政治打壓,被認為是一個威權主義國家。該法案引發人權組織擔憂,新加坡式威權國家可能利用法案控制網絡言論自由。

新加坡如何定義假新聞?

新加坡律政部稱,制訂《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案》(Protection from Online Falsehoods and Manipulation Bill)的目的,是為了確保「真實的言論和思想不會埋沒在網絡假信息之中,從而破壞民主進程。」
根據該法案,假新聞是指對事實的虛假陳述,包括捏造信息、歪曲事實,但不包括基於事實發表的個人觀點、批評、諷刺或譏諷性模仿。

。如何判斷新聞是否屬實成為法案最大的焦點。

如何判斷新聞是否屬實成為法案最大的焦點。新加坡通訊部長稱,各政府部門的部長是「判斷假新聞的最佳人選」。律政部稱,判斷新聞真偽的最終權利在法院。
該法案賦予每個政府部長權力,評估信息是否會對公眾利益造成破壞,比如影響國家安全、公共衛生及對外關係等,是否會影響選舉或公投結果,以及是否引起團體對立和仇恨等。
但是,法案並沒有對部長如何評判信息給予指導,也沒有提出任何行為標凖。

「違反公共利益」的新聞?

如果符合法案設定的條件,政府可要求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台對當局評定的假新聞加上警告字眼,並刊登「更正」版本。
律政部長尚穆根(K. Shanmugam)稱,「這種方式令讀者可以有選擇地閲讀他們想要的信息。」
法案還規定,無論發佈信息的人是否身在新加坡,只要信息可在新加坡傳播,當局即可發佈更正指示。如果不遵守指示,可被判處最高12個月監禁和2萬坡元(10萬人民幣)罰款。

。新加坡賦予政府部門的部長評估信息真假的權力。

新加坡律政部稱,法案只會針對「惡意破壞社會」的信息傳播行為做出刑事制裁,有權要求作者把信息從網絡平台上撤下。而一旦信息已經廣泛傳播,政府則可能要求主流媒體、社交網站等平台都刊登更正。
如果網絡平台在六個月內發佈三條以上「違反公共利益」的信息,會被當局要求刊登聲明,公告自己的網站被列為假信息源,不得從中收取廣告收益。

威脅言論自由?

尚穆根認為,法案設定的懲罰方式與直接刪除貼文不同,不會危及言論自由。他說,「法案打擊的是對事實的虛假陳述,不會針對個人觀點。無論合理與否,個人觀點都不會受到影響。」
但是,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教授喬治亞(Cherian George)說,監管媒體的最佳方式是要求監管機構最大程度地避免政治干預,但該草案並沒有提出獨立的監管機構,反而賦予每位政府部長最大決策權。「因此對於政治家來說,是一種逃避責任的工具。」

Facebook亞洲公共政策部副總裁米爾納(Simon Milner)表示,社交媒體平台在保護言論自由的同時,支持實施減少傷害的監管措施。但是,對於新加坡政府部門有權強制要求社交平台刪除其所認為的虛假信息,他擔心這種權力太過寬泛。
人權觀察組織亞洲區副主任羅伯森(Phil Robertson)認為,新加坡政府部門的部長不應該有權利獨自判斷信息的真偽。他說,「鑒於新加坡長期禁止批評政府官員的言論,當局對其聲稱的網絡謊言和選舉操縱的擔憂極為荒謬。」
由於新加坡國會由執政黨控制,通過法案幾乎沒有懸念。

(Visited 80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