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位历史研究人員日前发現日軍二戰期間在中國使用毒氣彈的詳細記錄。這是日軍毒氣部隊自己記錄毒氣戰詳情的報告首次被发現,也是首次有日本軍方文件證實日軍曾在中國使用過化學武器。


据日本共同社7月7日報道稱,日本发現了記載日中戰爭期間1939年日本陸軍毒氣戰部隊在中國北方作戰時使用裝有讓皮膚和粘膜潰爛的“糜爛劑”、強烈刺激呼吸器官的“噴嚏劑”毒氣彈的詳細記錄。
日本历史研究者松野誠也找到了相当于部隊正式報告的《戰斗詳報》。松野稱,這是首次发現毒氣戰部隊自身詳細記錄使用情況的報告。 由于舊日本軍在戰敗時有組織地廢棄了記錄類文件,毒氣使用的全貌尚未弄清。此次的戰斗詳報記錄了目前還不十分清楚的早期糜爛劑使用情況等。松野稱:“對于日中戰爭期間戰場的實際情況,已弄清楚的只是冰山一角。有必要弄清事實,從中吸取教訓,不再重演悲慘的历史。”
共同社指出,該戰斗詳報是在中國北方作戰的日本軍隊附屬毒氣戰部隊“迫擊第5大隊”的文件,詳細記錄了日中戰爭爆发兩年后的1939年7月,在中國山西省山岳地區實施晉東作戰的情況。約100頁的文件包含戰斗情況、炮彈的使用情況、毒氣彈使用命令的副本等。
該報告稱,大隊接到上級部隊的命令,決定了使用裝入糜爛劑的炮彈“黃彈”和加入噴嚏劑的“紅彈”方針。在7月6日的戰斗中,向用機关槍迎戰前進的日軍步兵的中國軍隊陣地发射了31枚紅彈;同月17日為支援步兵,使用了60枚紅彈和28枚黃彈;18日,使用140枚紅彈和20枚黃彈進行了炮擊。 該報告分析了毒氣彈的威力,指出針對在山岳地區構筑牢固陣地的敵人,使用紅彈進行攻擊不可或缺。還記錄了首次使用黃彈并評價稱“效果非常大”。
松野表示,在目前已確認的資料中,這是地面部隊在中國使用黃彈的首個事例。 陸軍為避免留下戰爭犯罪證据而廢棄了記錄類文件,但此次的資料可能是由部隊相关人士私人保管因而幸免于難。 据悉,松野誠是日本現代史研究學者,2010年在明治大學获得博士學位(史學),曾出版多部关于日軍生化武器的書和資料集。他將把此次发現的“戰斗詳報”詳細內容與分析汇總成論文,刊登在日本月刊雜志《世界》8月期。

(Visited 4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