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形勢持續轉好,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向筆者發來這樣一段話:“今冬春戰鬥在武漢,現春花爛漫,勝利在握,即將返家。”
1月27日,大年初三,已步入古稀之年的張伯禮,臨危受命,被急召飛赴武漢。此後,作為中央指導組成員,他一直戰鬥在抗疫前線。
一個多月來,張伯禮馬不停蹄,不懼危險,每天都在超負荷工作。由於多日勞累發病,他在武漢做了膽囊摘除手術,但手術後第3天又投入工作,他自己還風趣地說:“我要與武漢肝膽相照,把膽兒留在這裡。”


張伯禮的兒子是天津醫療隊成員,也在武漢抗疫一線,聽說父親病了要去看望,張伯禮說:“你不要來看我,你看好你的病人就行。”父子倆並肩戰鬥近一個月,僅見了一面,相處不到10分鐘。
在武漢抗疫期間,張伯禮探索中西醫聯合診治。但他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以他為代表的專家推動下,中央指導組組建了第一支中醫醫療隊,籌建了江夏方艙醫院,裡面主要採用中醫藥綜合治療方法。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上,古老的中醫煥發著新的生命力,成為抗疫的利器,收穫了戰果。

張伯禮院士的知行合一

一直以來,張伯禮院士都對中國中醫藥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2018年中旬,藉著內蒙古奈曼旗蒙醫藥發展戰略研討會的機緣,《超訊》曾和院士有一次深度對話,有幸聆聽他專程實地調研通遼奈曼旗、考察蒙醫藥,解開鮮為人知的傳統醫學之謎。

和張伯禮院士(左一)深度對話

聽說是香港來的媒體,張伯禮不忘寄語香港中醫藥發展,他強調:“的確,香港應該抓住中國中醫藥走出去的國家戰略機遇,發揮學術、科技、金融、法制、人才等優勢,助力中醫藥國際化、現代化和規範化。”
張伯禮認為,香港建第一間中醫院非常有必要。因為香港科技非常發達,人員交流和中外交流頻繁,適合作為中醫的橋頭堡。規模不一定要非常大,但是一定要有中醫的特點。
對話中,張伯禮從中醫中藥到健康,侃侃而談。30多年來,張伯禮致力於用現代科學技術繼承和發展中醫藥。“中醫藥學雖然古老,但它的理念、方法並不落後,現代生命科學所遇到的很多困難和挑戰,將從中醫藥學中得到啟發。”在他看來,隨着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人會認識到中醫藥是一個偉大寶庫。
在這一方面,張伯禮知行合一,做出了巨大貢獻。2003年的SARS期間,他擔任着天津市中醫治療SARS總指揮一職,組建中醫醫療隊,開闢中醫病區,應用中醫藥在控制病情惡化、改善癥狀、穩定血氧飽和度、激素停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所總結的SARS發病特點和證候特徵、病機及治療方案,被WHO頒布的《SARS中醫治療方案》收錄,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這是張伯禮抗擊SARS時的誓詞,至今未改,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再度奮戰在第一線,在他的努力下,中醫對此次疫情的貢獻頗大,有目共睹,時間還會繼續揭曉。
張伯禮院士

中醫藥在抗疫中力挽狂瀾

數據顯示,至3月3日,在全國確診病例中,中醫藥治療病例達到92.58%。其中,湖北省和武漢市的參與比例分別為91.86%、89.40%。武漢市隔離點當日服用中藥患者的比例為96%。方艙醫院累計服用中藥人數超過90%。中醫藥在關鍵治療環節上發揮了力挽狂瀾的作用。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教授劉良及團隊在解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屍體後發現,死者肺部切面出現灰白色黏稠液體,氣管腔內見白色泡沫狀黏液,右肺支氣管腔內見膠凍狀黏液附着。正是這些黏稠的液體堵塞了肺泡,堵塞了氣道,堵塞了肺間質,堵塞了支氣管,讓肺逐漸散失換氣功能,讓病人處於缺氧狀態,最後出現呼吸衰竭而死。
而疫情初期,不少治療方式還和非典時期一樣,高壓加大氧氣量,大量打激素和加強免疫力的葯。劉良教授不得不指出:盲目使用氧氣裝置,不但達不到目的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可以說,西醫只看到了病人缺氧,卻沒有看到病人缺氧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病人缺氧?
而中醫早就想到了這一點。但可惜的是,早期的武漢並沒有重視中醫藥的作用,中醫介入率才30%,很多患者死之前沒有用任何中醫的方法治療,沒有服用任何的中藥。後來,張伯禮院士說出了實情,如果中醫第一時間介入的話,輕症患者就不會發展為重症,沒有重症,就沒有死亡。
張伯禮表示,中醫治病的方法就好比把導致疾病的垃圾清理掉,垃圾沒了,病毒失去生存的地方,自然就消失了,身體也就健康了。
如何讓輕症患者不要變成重症,是疫情防控的治療工作中的關鍵問題。這需要中西醫攜手對抗疫情,這也正是這次中國抗疫的亮點所在。
日前,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推薦的“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顆粒”等3個中藥方劑。其中,宣肺敗毒顆粒是張伯禮憑藉著50多年的行醫經驗研製出的,在江夏中醫方艙醫院,服用這個帖子後,500多個病例沒有一例輕症轉重,X光射線電腦斷層掃描也顯示,服用宣肺敗毒方之後的患者,肺部炎症吸收比較快。
張伯禮說,方劑的背後,有很多科技力量的支撐,他們曾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建了一個中藥組分庫,目前已存放6萬多味中藥,是一個龐大的中藥材庫的大數據,此次就是根據患者的癥狀,調出中藥組分庫合乎癥狀的藥材,再利用電腦幫忙篩選,隨後選出哪些藥材里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病毒,最後擬出這張方子。
另一個方劑“清肺排毒湯”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清肺排毒湯包含了四個千古名方,全是醫聖張仲景的方子,3月初公布的新冠肺炎第七版診療方案中,“清肺排毒湯”更列入中醫臨床治療期首選。截至13日,服用該湯藥的觀察1261例患者中,已有1102例獲治癒、29例癥狀消失、71例癥狀改善,它的有效率達到了 97.78%。
目前,抗疫中的中醫藥經驗得到了世界的關注,據張伯禮介紹,韓國大田大學、日本神戶東洋醫療學院,以及意大利羅馬一所醫學院,都希望中國能將中成藥的使用經驗分享給他們臨床參考,張伯禮團隊已將相關材料翻譯成英文共享給三家醫學院。近日,中國醫療專家還帶了金花清感顆粒和連花清瘟顆粒兩種中成藥分別支援伊拉克和意大利。正是由於越來越多中醫的前仆後繼,頑強奮鬥,中醫藥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幫助國際社會共同抗擊疫情的蔓延。

(Visited 141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