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範圍內肆虐。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日前表示,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正在加速,目前全世界已有超過35萬人確診,逾1.5萬人死亡。尤其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疫情正迅速蔓延,各國紛紛出招管控交通和人流、實行封城,從目前來看,防控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與此同時,疫情的大流行對於全球經濟造成的陰影正在浮現。疫情之下,世界多國經濟幾乎停擺,旅遊、航空等多個行業面臨困局,市場的恐懼和不安情緒正在升溫。截至目前,美股標普500指數指數已經較2月中旬觸及的歷史高點下跌了35%,3月以來美股的暴跌已經觸發5次熔斷。全球感染與死亡人數不斷創出新高,更增加了股市烏雲壓頂的恐怖氣氛,這種氣氛甚至連美聯儲史無前例的兩次非常規降息都沒能打破絲毫。而環球股市都集體上演“過山車”走勢,讓全球投資者心中很沒底。
有媒體指出,疫情之下發生金融黑天鵝事件的風險已經大增,全球經濟衰退的現實或在逼近,使人聯想到2008年的金融風暴。
這也成為了掛在人們心頭一個沉甸甸的問題,那就是:這一次,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會否真的成為導火索,使得12年前08年金融風暴下的灰色一幕再次上演?我們要經歷全球大蕭條嗎?
橫向比較兩次事件,能看出其中的五大差異。對此,更有分析指出,如今新冠危機為全球帶來的衝擊甚至超過2008年那場金融危機。

01 兩次危機根源有別

其實,雖然近期有不少分析都在將此次新冠肺炎引發的公共衛生危機與2008年的金融海嘯影響做對比,但是兩者的根源並不相同,這也意味着兩次危機對經濟衝擊的性質不同。
回顧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的原因,其實和經濟問題本身的連鎖反應脫不開關係。美國的房地產泡沫加之次貸危機,直接導致了這場經濟災難。危機前,美國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在發行高風險的次級抵押貸款,造成房市景氣過熱,房價漲翻天,銀行把房貸包裝成證券賣給其他金融機構。而隨後美國房地產市場崩潰則像多米諾骨牌,壓垮了無數人。數百萬計的美國人無法還上房貸,銀行因持有的房貸證券變得一文不值而瀕臨破產,金融體系直接出現裂縫。房地產、銀行等行業都大舉裁員,重創了消費者信心,導致各行各業掀起裁員潮,銀行放款幾乎凍結,經濟齒輪幾近停擺。
由於全球經濟的關聯,這次危機還直接重創了歐洲多國、乃至全球的經濟。這次危機所造成的影響何其巨大,如今餘波仍影響着現在的金融體系。
相比之下,如今面前的這場危機,幾乎所有的問題都是由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引發的,因而也是通過公共衛生的危機間接衝擊着全球經濟。目前為止,這波危機的衝擊要相比2008年溫和得多。其對經濟最嚴重的打擊,歸根結底是因為現階段世界各國都把防疫工作放在了首位,暫時打亂了所有正常生產生活的節奏。疫情之下,工廠暫停作業,企業取消會議和商展,多國民眾被禁止聚會和出入公共場所,這令餐廳、購物中心等地的消費驟減,進而使得整個市場喪失信心,變得恐慌。

02 新冠危機或致失業人口超08年

在經濟危機的危害指數中,失業一直是用以進行衡量的標準之一。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中,失業就是不少人當時記憶中最灰暗的部分。其中在次貸危機最先引爆的美國,有近900萬民眾在經濟危機中丟了飯碗,全美失業率倍增到10%。不少人都對當時的經濟體系失去信心。而在全球範圍內,失業人數則增加了2200萬。
而相比之下,這次突然襲來的疫情危機,之所以令不少專家預言嚴重程度將超過2008年,原因就在於可能會帶來失業人口比之前更迅猛的上漲。
根據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的研究,各國政府若未能迅速採取應對措施確保就業的話,全球最高恐將有近 2,500 萬人失業。此外,就業率下滑也代表勞工人士的收入大幅減少。報告推測,全球民眾的收入會在2020年底前蒸發大約8600億至3.4萬億美元。這同時這也會導致消費減少,為商界和經濟發展帶來影響。
在一些地區,現在便已能感到失業潮所帶來的陣痛。受到疫情影響,香港今年2月當地失業率經過連續5個月的攀升,已達到3.7%,創下9年來的新高。不過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也提示,如果各國政府能活用社會保障、有薪假等方法或是導入對中小企業減稅等積極措施,或能抑制失業人數增加。

03波及行業更廣,全球企業遭殃

當然,除了失業問題,經濟危機將不可避免地為各行企業帶來劇烈衝擊。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公司倒閉潮就就成為了一個標誌性的象徵。標普全球評級公司的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3月底,美企受評債務(rated debt)總計5.8兆美元。在危機爆發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全美共計有近250萬家企業破產。營收陡降導致金融機構、汽車製造商、零售商等形形色色的公司倒閉,就連華爾街昔日巨頭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也無法幸免於難,大廈傾塌,落得悲慘下場。
但此次疫情引發的危機來襲,波及的行業以及企業比2008年來說範圍更廣。其中,旅遊業、航空業、外貿以及製造業等眾多行業都受到衝擊。世界上不少依賴旅遊業的國家都經濟蕭條,收入倍減,企業出現倒閉潮。受疫情影響,全球各國出台旅行限制措施,航空公司損失慘重。美國三大航空運營商之一的聯合航空公司預計3月收入同比將減少15億美元。全球三家主要航空聯盟世界大同航空聯盟、天合聯盟和星空聯盟16日罕見發布聯合聲明,向政府求援,幫助這一行業應對“史無前例的挑戰”。
此外,由於疫情最先在中國蔓延,隨後又在歐美多國肆虐,全球供應鏈都受到衝擊。和2008年金融風暴不同的是,在全球化聯繫更加緊密的今天,疫情下的商業、生產活動停頓,將打破全球供需的平衡。在中國,即使現階段已經取得防疫的階段性成果,但面對海外疫情的蔓延,外貿出口企業仍然面臨著客戶流失、交貨困難、訂單轉移等難題,而由此造成的現金流不足,將使一些中小企業將經歷生死存亡的考驗。

04 美股跌速更快、全球股市惡性循環

再來看看環球股市。回顧2008年金融海嘯,當時的美股可謂哀嚎遍野,曾創下於兩個月內跌幅達到40%的歷史,當年的最後3周跌幅更達到33.6%。
但是新冠疫情下的股市則更令人擔憂。近期美國暴跌引起全球關注,3月以來更是在10天內發生四次熔斷。可以看到在跌幅最大的三天內,3月9日、3月12日、3月16日,道瓊斯指數的跌幅分別是7.8%、10.0%、12.9%,可以說一次比一次跌得狠。短短1周內美股市值已蒸發約1/3。
此外,更令人擔心的是,如今的金融市場也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亞洲、歐股都隨着美股的大跌而進入了暴跌模式,跌幅都達到35%以上。《華爾街日報》22日報導,多家投行、分析師表示,自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市場最嚴峻的時期恐怕還沒有結束,高盛、美國銀行甚至預測,史坦普500指數可能從近期高點拉回超過40%。

05全球經濟指標堪憂

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以美國為例,在18個月內,美國經濟接連5個季度呈現萎縮,2008年底萎縮多達8.4%。
而此次新冠危機下的美國經濟表現,則更令人擔憂。據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的最新估計,這場疫情,美國將損失4萬億美元。美國的損失還將擴散到全球。由於美國還是全球最大的進口國,2018年貨物進口2.6萬億美元。因此,需求疲軟,將直接導致主要貿易夥伴中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德國等出口受到拖累。
《金融時報》報導,根據IMF的定義,當世界經濟成長低於2.5%,才達到全球經濟衰退標準。不過前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們有相同共識,認為現在已沒有必要等待數據來證實全球經濟已陷入衰退。當地時間3月2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喬吉瓦指出,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或將出現衰退,至少像金融危機一樣糟或更糟。他表示, 已有近80個國家向IMF請求緊急資金援助。

疫情為各國帶來空前危機

可以看到,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危機,世界各國也都在積極出台各種措施應對。據統計,全球多國已經出台的與防疫相關的財政方案,總計規模已經超過了2.6兆美元。但是,至今疫情在世界範圍內仍未有效受控,可以用來解決危機的有力手段越來越少,也引發擔憂。
當地時間3月23日,在連續數輪貨幣政策均不見效後,美國聯儲局再度在開市前再度緊急出招,宣布無限量化寬鬆(QE),不設限額購入國債和按揭抵押債,並制定計劃確保資金能夠流入企業、個人及各州市政府手中,同時還首次宣布購入企業債,並預告很快會成立“商界市場企業借貸計劃”(MSBLP),為大小型公司提供資金。不過,市場似乎依然無動於衷,引發焦慮情緒。
有媒體評論,美國幾乎打光了“彈藥庫”中的“所有子彈”,然而依然難以救市。
面對新的空前危機,全球各國也都應轉換思路。需要明確的是,單一的貨幣政策似乎已經無法挽救全球經濟。而在疫情大流行加速的背景下,全球都應該直面危機的根源,眼下的當務之急仍應該是全力抗議,盡一切努力降低疫情為經濟活動帶來的風險,才有可能提高市場的信心,再一步一步拯救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最壞時刻”已經過去?

在中國,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衝擊也十分嚴重。3月16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月至2月份經濟主要數據,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的直接衝擊和損失已經較為清晰。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發電量同比下降了8.2%,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1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下降24.5%,城鎮調查失業率已經達到6.2%,較前值增長了1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坦言:“疫情確實對當前中國經濟運行造成了比較大的衝擊。”
其中,影院、餐廳等服務業損失尤其慘重。據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數據,在疫情影響下,餐飲業的損失大約為7,000億元人民幣,影院及娛樂業損失接近2,000億元人民幣。而旅遊業由於目前國際疫情發展尚不明確,損失還難以確定,但保守計算,中國國際國內旅遊全年收入損失也將近1.5萬億元。
雖然值得慶幸的是,面對如此巨大的衝擊和損失,中國的經濟沒有徹底癱瘓,且隨着防疫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中國經濟已經開始逐漸恢復。進入3月份,隨着疫情的緩解,內地復工復產的進程正在加速。除湖北省外,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超過95%,企業人員平均復崗率約為80%;中小企業開工率已達到60%左右。按照市場分析人士的表述,儘管企業的最困難時期尚未結束,中國經濟最艱難的時候也已過去。但是,不可否認,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仍會對中國產生一定外部影響,接下來中國的經濟會否因此“受累”,仍有待觀察。
需要看到的是,儘管此次新冠危機現階段對全球經濟的破壞程度仍未達到2008年金融風暴的程度,但從全球範圍來看,疫情仍未受控,同時還有着加速傳播的趨勢,這種經濟上的震蕩可能才剛剛開始。但如今各方專家都紛紛預測,這場危機為經濟層面帶來的最壞衝擊或遠超2008年。因此,全球更需要做好最壞的準備,來應對這場持久戰。

(Visited 7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