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不會一成不變,正應驗了歷史上一句:“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疫情中的中美關係也經歷了“利益”面前的千變萬化。

帕麥斯頓,就是歷史教科書上提到兩次對華發動鴉片戰爭的“巴麥尊”,在19世紀中期曾三任外交大臣、兩度封相。在帕第三次擔任英外交大臣期間,1848年2月,反對黨在英國議會下院發起動議,審議自19世紀30年代以來的英對外政策得失,意在藉機彈劾帕。當年3月1日,帕在英下院發表演說,為政府及其本人外交政策辯護時,說出了“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話,在國際關係中被反覆見證!
雖然持續緊張,中美關係的具體呈現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在嚴峻的疫情之下,惡化和好轉反覆出現,中美有合作的共同利益。近期,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兩次通話就體現出了中美的這種變化。
3月16日,楊潔篪與蓬佩奧有過一次通話,當時充滿了火藥味,蓬佩奧吁北京不要散播荒誕傳言。楊潔篪則表示,任何詆毀抹黑中國的圖謀都不可能得逞。一個月後,兩人通話的“友好”程度已經有所改善。4月15日,楊潔篪和蓬佩奧撥通了電話,一反前一次通話的互懟,釋放出了積極的信號,雙方承諾合作抗擊新冠病毒。

楊潔篪和蓬佩奧

兩次通話態度的轉變,證實了中美雙方都很清楚,儘管兩國關係回不到過去,但也不能再繼續惡化下去。面對全球抗疫的緊要關頭,只有中美關係好,世界難題才能容易解決。
雙方通話前後的口水仗
3月1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發布短片,內容提及“可能是美軍把疫情帶到了武漢。美國要透明!要公開數據!美國欠我們一個解釋!”令中美口水仗升級。
對此,美國國務院表示,美方對於中方聲稱新冠病毒“極可能是來自美方”的說法,高度不滿。美方還召見了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
3月16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打電話給楊潔篪,抗議中方連日來沒有證據的不實言論。根據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的聲明,蓬佩奧在電話中表達了美國強烈反對中國試圖把新冠病毒的責任推給美國。
楊潔篪的回應態度也很強硬。他說,美國一些政客不斷詆毀中方、污名中國,中國人民相當憤慨,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這一次通話中美關係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影響。當地時間3月17日的一大早,特朗普就在推特中使用了“中國病毒”一詞,還在多個場合為自己辯護。
3月20日,新華社官方推特首次出現 Trumpandemic(特朗普瘟疫)一次,這是官方媒體第一次把矛頭指向美國總統本人,也被指中美建交後的第一次。
3月23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訪談中稱,散播“新冠狀病毒源頭來自美軍”的謠言是瘋狂且十分危險的,事件才開始有些降溫。
3月24日,白宮沒有使用“中國病毒”一詞,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甚至再次稱讚了中國的透明度,提到和中國的合作。當天,特朗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決定不再使用“中國病毒”這一說法。
中美開始強調雙邊友好
隨後,中美之間有了一次重量級的對話,3月27日,中美元首通電話。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中方以公開和負責任態度,及時向世衛和美國等通報。特朗普則形容雙方對話良好。
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中美關係正處在一個重要關口,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期望雙方共同努力,加強抗疫等領域合作,發展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關係。
4月15日,楊潔篪和蓬佩奧的通話,再次重提了中美元首的通話,楊潔篪指自上月27日雙方元首通電話以來, 中美雙方就抗疫問題, 保持密切溝通, 下一步中方願意繼續與美方, 分享疫情防控信息及經驗, 開展抗疫合作, 同時落實20國集團領導人特別峰會的共識, 保障全球供應鏈穩定, 促進全球經濟金融穩定。
而美方在不足200字的新聞稿中強調了三點:第一,資訊完全透明。美方表達了“做到完全透明以及信息分享的必要性”。第二,對美援助。美方還指出“我們對中國協助醫療物資出口以滿足美國的關鍵性需求予以高度重視”。蓬佩奧特彆強調“美國人民於1月份已向中國人民提供——而且繼續提供——的援助”。第三,打贏戰役。美方更關心“雙方戰勝COVID-19疫情並恢復全球的健康與繁榮的承諾”。雖然說辭有所不同,但結尾處也強調了“我們將繼續共同努力,戰勝這一流行病”的說法。
中美關係不能繼續惡化
目前,美國是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目前有超過67萬人確診,超過3萬人死亡,疫情的擴散使得兩國的合作更為緊迫,但是此起彼伏的口舌之爭漸漸造就一個撕裂對立的中美關係,戰略互信缺失日益嚴重,民間相互反感的情緒前所未有。可以說是中美建交以來最為困難的時期。
但是楊潔篪和蓬佩奧的這兩次通話前後的態度轉變,雖難以在疫情下真正扭轉目前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但使得中美達成了部分共識,對兩國起了一些“正能量”的促進作用。
在歷史上,中美關係也經歷過許多轉折。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國際格局發生激烈動蕩和深刻變化。東歐劇變、蘇聯解體,西方勢力一時甚囂塵上,美國政府於1989年宣布對華實施經濟制裁。鄧小平提出“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着應付、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指導方針。中國堅定地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安全,穩住了改革開放的大局。在這一指導方針下,中美兩國仍然能夠保持一定程度的聯繫。美國時任總統老布什在經濟很快致信中國領導人,並於當年7月初派遣特使秘密訪華。鄧小平在會見美國總統特使時指出:“歸根到底中美關係要好起來才行,這是世界和平和穩定的需要。”中國處變不驚,才使得緊張嚴峻的中美關係得以緩和。
2001年1月小布什就任美國第43屆總統。上台初期,特別是在海南島東南海域上空發生美國EP-3軍用偵察機與中國軍機的撞機事件後,小布什政府對華態度愈加強硬,公開抨擊前任對華政策過於軟弱,一度公開將中美關係定性為“戰略對手”,聲稱將竭盡所能保衛台灣,觸及中美關係中的紅線。但在“9•11”事件後,中方及時致電美領導人,強烈譴責國際恐怖主義,並表示積極同美協作共同打擊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後美方放棄了“戰略競爭對手”的提法,兩國之間的緊張氣氛得以緩解。
從歷史上可以看出,在中美關係得以緩和之後,更有利於亞太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穩定、和平與繁榮。中美關係處理得好,世界大事更容易解決,在世界抗疫的緊要關頭,中美之間需要更多的共識,儘管中美關係回不到過去,但中美關係對地區和國際和平、安全與繁榮負有重大意義,不能繼續惡化。

(Visited 43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