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的新冠肺炎疫情有所反彈,病毒似乎出現新一波攻勢。自北京11日出現本地感染者以來,累計新增確診病例達到183例。雖然疾控專家表示北京疫情已經基本控制住了,持續出現零星的新增病例都在正常預期之內,但不少人還是不免緊張起來。


尤為特別的是,新一輪疫情之下,中招的本地確診者大多集中在飲食行業。從農貿市場的進貨員,到大大小小餐廳的廚師、採購員等,似乎都是人們在生活中不經意間就能直接或間接接觸到的人。這也讓不少人格外擔心,自己吃下的每一口飯菜和水果可能都不是絕對安全。以早前“背鍋”是病毒傳染源的進口三文魚為例,甚至已經在各地都被嚴加檢查或是直接下架,成了大家吃的禁忌。疫情的延燒之下,甚至許多在海外進行生產和加工的食品也遭到了質疑,全球的食品行業都舉步維艱。
當新冠病毒偏偏碰上了飲食行業,提心掉膽的不是一兩個人,是誰都無處可逃。

新冠病毒找上飲食行業

從北京來看,這一輪新的本地傳播中,確診者都指向一個共同的源頭:新發地農產品市場。很多人一聽“批發市場”就以為這裡是大一點的菜市場,實際上新發地目前是亞洲有名的農產品集散地。據稱,北京有9成農產品從新發地集散,整個市場的業務更伸延至多個省區。這個北京的“菜籃子”可關係著無數人的日常吃喝,而此前疫情曝出從新發地傳播開來,人們的驚慌情緒可想而知。
而隨後在北京發現的新增確診者也波及到各個區域的餐館。患者基本上都是從事餐飲相關工作,包括餐館廚師、配菜員、採購員等。據報道,在北京丰台區一家名叫“李記川菜”的飯店,該店的廚師、服務員等5名員工全都確診感染,呼籲近期到店或曾叫過外賣的人都儘快去做核酸檢測。網上還有人評論,這家川菜館就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附近,幸好還未開學,否則傳播情況恐不堪設想。
不光是北京,6月17日,天津也新增了1例來源不明的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名確診者同樣和飲食行業相關。這名患者是康萊德飯店西餐廳幫廚人員,主要從事洗碗工作,期間偶爾會清洗冷凍海鮮食材。至今,他的感染原因仍未查明。
不僅僅是中國,在海外也同樣如此。據外媒日前報道,德國一家大型肉食廠暴發了聚集性感染。截至當地時間17日晚,位於德國北威州居特斯洛縣的肉類加工企業滕尼斯食品公司已有657名員工確診。該縣已決定對全境中小學和幼兒園採取緊急停課。縣長阿登納表示,該企業七千名員工必須全部隔離。
據悉,該廠是世界第二大、德國第一大肉食加工廠,也是歐洲最現代化的肉食加工企業,其在德國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二成,肉產品出口到全球多個國家。可以想像,
在美國情況還要更糟糕。 一些地區的肉類加工廠的感染率超過50%,全美肉類加工廠感染病例超過1萬,至少45人死亡。

全球食品供應受影響

疫情突然重擊飲食行業,食品的跨國流動也一下子變得異常艱難。有網友直呼,一是害怕食品有病毒,二是有的進口食品壓根就吃不到了,新一波疫情下,吃飯都變得顧慮重重。
以三文魚為例,雖然專家已經屢屢闢謠,三文魚本身可能並非病毒的源頭,但進口三文魚。顯然已經背了“鍋”。挪威海產業聯合營銷組織海產局日前表示,三文魚上周對中國出口銳減34%至240噸,目前還未知北京新一波疫情對三文魚出口的影響具體有多大。
今年5月,市場上就有聲音擔憂,疫情對美國、德國大型肉食加工廠的衝擊,可能導致全球肉類供應不足的難題。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目前牛隻屠宰量已比去年同期下滑約30%,美國出現牛肉荒。至於牛肉、豬肉的價格都有所上漲,美國一些地區的連鎖超市還曾在5月出台對新鮮牛肉、豬肉和家禽的購買限制。
有分析指出,美國和歐洲的疫情對中國豬肉進口也造成了一些不確定性,不過好在整體來看,進口地區的分散導致風險的分散,中國的豬肉進口受影響不會很大。

疫情下的吃需更謹慎

當然,無論疫情怎樣衝擊飲食行業,對普通人來說,一日三餐不可避免,該吃的還是要吃。只不過,帶着對病毒的擔憂,疫情下的吃需要更加謹慎,更遵循防疫專家的指引。
6月18日,北京市召開的第125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就提出了一些有關蔬菜瓜果的食用建議。他表示,食用果蔬主要先看它的產地和供應市場是不是安全,一般來自中低風險地區的蔬菜瓜果,一般都沒問題,但是還是要注意衛生,水果可以生吃,但對於其他蔬菜一類的,能不生吃盡量不生吃。
有海外專家認為,人們不必太過擔憂。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組織(CSIRO)中專門研究食品安全的微生物學家凱西·莫爾(Cathy Moir)說,通過新鮮果蔬染上新冠病毒的風險比較低。“新冠病毒是一種呼吸道病毒,不是食源性病毒。如果真吃了病毒,並不見得一定會造成感染,但病毒可能通過食物表面實現接觸傳播。所以食用之前應將果蔬洗凈。
來自南加州大學的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授Paula Cannon表示,”對於冠狀病毒感染來說,餐廳和廚房可以說是最安全的地方之一。其中主要原因在於衛生政策以及衛生習慣的要求,另外也與病毒的生物學特性有關”。即使負責餐飲的大廚出現了感染的癥狀,其通過飛沫傳播的方式污染食物的可能性也是非常低的。
他表示,在吃外送的食物時,消費者也可以在家裡進行額外的保障性處理,降低被感染的風險。在外賣送到之後,可以通過重新加熱飯菜,起到消毒的效果。如果仍然不放心,可以將頭一天購買的食物放在冰箱中冷藏或冷凍,隨後在第二天再次加熱後食用。時間,溫度變化以及加熱等一系列手段可以起到充分的殺毒效果。
疫情開始已經持續了半年多的時間,接下來的還將經歷多久和病毒的鬥爭沒人能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採用科學的方法降低自我感染的風險,最大程度地保證正常的生活,也成了我們唯一可以控制的部分。

(Visited 40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