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來未有本土新增確診的內地,最近兩天突然再出現新冠疫情的反覆,引發關注。
據新疆衛健委通報,繼新疆喀什24日通報出現1例無症狀感染病例後,25日到26日當地突然湧現多達164人被確認為無症狀感染。目前疫情爆發的喀什疏附縣,已迅速採取行動,為當地約24.5萬名居民進行全民檢測,除有5人等候覆檢外,其餘均呈陰性。


早就實現新增確診清零的喀什,為何一夜之間感染人數激增至過百?這一問題充滿謎團。有專家也表示,尚無法判定具體原因,但卻與一個因素有着很大關聯:那就是冬季來臨、氣溫下降。

疫情突現 不排除出現超級傳播

此次喀什疫情最早出現是在24日。據新疆有關衛生部門稱,首次在喀什疏附縣發現一名無症狀感染者,為17歲女性,在定期核酸檢測中結果呈陽性後,她已轉入喀什定點醫院進行隔離醫學觀察。目前沒有發熱、咳嗽等症狀。該女子在當地一家製衣廠工作,家中有4口人。
在發現首例無症狀感染病例後,當地對其密切接觸者均進行了檢測。僅在25日,就有137人核酸檢測呈陽性,均與其父母所在的工廠相關聯,且都為無症狀感染者。26日當地再新增26例無症狀感染者,令累計數量達到164例。短短時間內,數字仍在激增,令外界感到緊張。
喀什是中國最西端的邊陲之城。全區共轄1個縣級市、10個縣、1個自治縣。疫情爆發的疏附縣就是喀什市的下轄縣,全縣總人口28.3萬人,是一個以維吾爾族為主,漢、柯爾克孜、塔吉克等13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聚居區。受此次疫情影響,自25日24時起,喀什地區疏附縣站敏鄉、托克扎克鎮、吾庫薩克鎮、薩依巴格鄉疫情風險等級定為高風險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喀什還是備受歡迎的旅遊城市。據喀什市委宣傳部數據顯示,今年中秋節國慶節期間喀什全市共接待遊客74.4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355.34萬元。喀什古城景區接待遊客累計8.9萬人次。這也顯示出喀什地區較大的人口流動量。
有內地媒體報道,從10月24日1號喀什病例被查出的前14天,喀什地區熱門遷出地前三位分別是新疆烏魯木齊、青海海東市以及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三地遷出人口比例超過遷出人口的70%。前10熱門遷出地,除新疆、青海和甘肅所轄地區外,還有陝西西安上榜。目前,全國多地省市已經發出預警,建議民眾如無十分必要,近期不要前往新疆喀什地區旅行及出差,同時提醒近14天內有喀什旅行史的民眾也要做好自身健康監測。
對此次新疆突襲而來的疫情,各地專家也表示需要警惕。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表示,新疆這一輪疫情爆發值得重視,切不可掉以輕心,他認為,達到138例的數量可能意味着已出現二代、三代甚至更多傳染病例,也不能排除出現了「超級傳播者」。他解釋稱,新冠肺炎感染者一般在出現症狀前兩天即可查出陽性,所以出現大量無症狀感染的病人,一方面可能因為這些病人大多數處於疾病早期,二是由於當地反應比較迅速,可能在病人出現症狀前已經追蹤到,預計這批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有很多人將在隔離期間出現症狀。

專家:喀什疫情或與與氣溫下降有關

實際上,新疆地區在7月中旬也曾出現過疫情的反覆。據烏魯木齊官方通報,截至到8月2日,當時該地的確診病例超過500宗。不過在8月之後,當地疫情便得到有效控制,實現新增病例的清零。
對於這一次為何喀什會突然爆發疫情,源頭不明引來了諸多猜測。甚至有人說可能與輸入性病毒出現變異有關。
目前這一說法並沒得到證實,但有專家認為,無症狀感染者比例此次顯著增加,或與病毒變異有關。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陳希表示,研究已證實亞洲地區發現的一些新冠病毒與北美、南美發現的毒株存在差異。從病毒學角度看,病毒總是越來越適應人體,它為了大量傳播依附於人體,毒性會逐漸下降,也會越來越難被發現,所以無症狀的比例也會增加,這種可能性存在。
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公共衛生和流行病學專家楊功煥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因尚不明晰流行病學調查的具體情況,尚無法判定喀什疫情爆發的具體原因,但此次疫情與冬季來臨、氣溫下降有一定關聯。
楊功煥解釋稱,隨着氣溫下降,新冠病毒活性會有所增加,這也是疾病發生的規律,新疆喀什疫情,也同樣與當地氣溫下降有關。她指出,新疆地區的兩次疫情都屬小範圍零星病例,無論過去現在,甚至可能在將來,各地疫情出現小波動都有可能,公眾不必太過恐慌。而只要儘快找到社會中是否還存在無症狀感染者,並做好確診患者和密切接觸者的隔離工作,只要隔離措施到位,喀什地區的疫情依然可防可控。
實際上,縱觀全球,隨着秋冬季節的到來,氣溫下降,多國都出現了疫情的反彈。喀什或許就是一個富有代表性的例子。但這也可以看作是對全國其他地方的警示,在環境因素的變化之下,如何繼續加強防疫是關鍵。
正如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早前所說,新冠病毒已經成為一種常駐病毒了,病毒發展到今天,在世界範圍內已經不大可能再去消除掉。而我們能做的,便是在學會與其相處的過程中,將其戰勝、克服。

(Visited 5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