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導演吳思遠用WhatsApp發來短訊,他要寄一本雜誌給我,《明報月刊》1月號上有他的一篇小文,要與我分享。還客氣地用「請賜滬上地址,寄上雜誌指正」,盡顯大導演的謙和。我馬上回復了吳導,也沒特別在意。結果,「小文」卻是吳導演獨家揭密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曾經和《明報月刊》的同事都在一個大辦公室工作過,也在月刊上發表過不少文章。這是一本很精緻的刊物,發刊55年了,確實是以小文見長,短小精悍,文鋒犀利,是香港文化人喜聞樂見的讀物。

第二天晚上回家,就看到了快遞小哥送來的黃紙皮大信封。匆匆拆開,《明報月刊》1月號那麼神速的出現了。

開年第一期,翻到扉頁,映入眼帘的目錄,雲集了不少名人撰寫新年感懷的「小文」,不少還是我熟悉、採訪過的名人。白先勇、金耀基、高行健,還有剛剛得女的劉詩昆、文化名人劉再復、曾經的高官王蒙、香港的上海少爺許子東等等。

吳導紐約會晤張學良

吳思遠導演現在的頭銜是香港電影導演會永遠榮譽會長、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永遠榮譽會長。他的「小文」排在目錄的第一篇,撰寫的是特稿,「揭密三十年:與張學良會晤紐約3小時」。這哪是小文一篇,分明是本期月刊的獨家重頭戲。數千字平鋪直敘、洋洋灑灑,還有30年前,吳導與歷史名人張學良先生的合影。

照片是吳演導和張學良初見面時在餐廳探訪時拍的,那時的張學良已經很難在畫面中捕捉到少帥的英姿。吳導演寫道:「眼前這位老家形象令我略為失望,他頭已禿,後腦際只剩下不多的幾綹白髮,顯得有點老態龍鍾。站在我眼前的就是曾經叱吒風雲的少帥張學良嗎?就是當年膽敢犯上扣押蔣介石,逼使他早日全面抗戰的張學良嗎?我感到一陣頭昏目眩,正是他啊!」

吳思遠(右)和張學良

拿到月刊,我迫不及待連續讀了二遍,每當讀到吳導的這段文字,總有些傷感。歲月蒼涼,就是那麼殘酷,英雄也不能例外。

30年前的吳思遠已經是華語片很出名的大導演了,雖然歳月留下了淒涼的痕跡,但兩位名人相聚,笑容可掬的樣子,還是十分可愛。不過,照片上,吳導演與身邊的老人反差那麼大,除了略顯壯一些,他反而看上去更是「少帥」。

和吳導相識多年,多次因為撰寫香港電影發展歷史的稿子要請教、專訪吳導。聽他講述捧紅那些香港明星的故事,有些還是我熟悉采寫過的,真的是精彩絕倫。樂於助人,使吳導的影響力絕不僅於影視界。大文豪李敖在鳳凰衛視的「李敖有話說」節目大受歡迎,吳導就是背後的推手;李敖厭倦台灣的生活,一度想移民香港,吳導成為他的推薦人,積極出手協助。最後卻因香港移民局的傲慢氣走了李敖。吳導還專門讓我做了獨家報導。

有一年,吳導演邀請我出席他孫女的紀念活動,那一晚幾乎集齊了香港、台灣影視界明星,那可真是眾星捧月。各位演藝界名人輪番演出,是我在香港觀賞到的最精彩的節目。可見吳導演的影響力。

因為疫情,好久沒見吳導了,讀他的文章,尤如面敘。數千字的「小文」,文筆行雲,敘述流暢,就好像大導演在給你講解劇本,娓娓道來。

著名編導的新聞敏銳

30年前,台灣李登輝開恩,放生張學良,讓他被蔣介石軟禁近半個世紀後初次獲准可以離開台灣,張學良選擇赴美。

此時正在美國洛杉磯拍電影,吳導演見到這則消息,千方百計的找人打聽,要會一會剛剛到達紐約的張學良先生。並請紐約的友人穿針引線安排訪問張學良。

當時,多少傳媒蜂擁而至,都在追尋張學良的行蹤。吳思遠以他在美國的人脈,硬是比記者更早一步,成為張學良離開台灣以後第一個訪問者。

這讓我很吃驚,這些都是記者的強項,卻讓吳導演占優了。一個編導,卻有記者的敏銳,更有訪問的技巧和智慧,給讀者留下了不少張學良鮮為人知的故事。

吳導演是有備而來。見張學良前,他是做過功夫的。早就熟讀了不少與張學良相關的書籍,一切似乎都在等待見面的這一天。

讀點歷史的都知道,張學良是「西安事變」的主要人物。訪問他,當然要問西安事變。不過,吳導演就不!覺得一開始就問張學良「西安事變」,要他重述可能講過千百遍的歷史故事,可能會抗拒。

是呀,是這個「事變」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一個老人走過的人生。這類問題又是老生常談,不斷複述,老先生可能興趣不大。避開新聞所謂的單刀直入,吳導演要從閒聊切入。

職業生涯就是編導,吳導演訪問也編導入戲,這是他的拿手。知道少帥年輕時風流倜儻,吳導演開口第一個問題就低聲直問:「張先生,你現在對女人還有興趣嗎?」氣氛一下子變輕鬆了。張回答道:「有啊!」大家一齊笑起來了。張學良接著還說自己女朋友多,「吳導演,你應該拍一部『張學良艷史』。」

作為著名編導,吳思遠似乎就有做記者的天賦。尋找話題、打開話匣,拉近關係、調節氣氛。這些,吳導演絕對是行家裡手。

話匣子打開,吳思遠就直入主題了。既然自由了,會不會就去大陸故地重遊呢?張學良回答說「不會去」。原因是李登輝批准了他的自由,直接去了大陸,張學良覺得對不起李登輝。這讓吳思遠感受到張學良老先生的一份厚道。

吳導演進一步追問,「可以說,你是共產黨的恩人,你回去一定很受歡迎。」張學良稍加思索,態度很堅決的回答說:「我遲早會去,不過我說過了,到時大陸領導人都不見。就回老家看看吧!」不知是什麼心結,數十年了還沒了!

張學良拜託吳思遠一件事,在東北老家大帥院子裡有一棵大樹,少帥年輕時射箭,把箭射上樹頂的樹枝,插在那兒了。樹太高拿不到,他希望吳導有機會去東北看看,這支箭還在不在。吳導一口答應,會去看看。

事隔三十年,吳導透露了這則資訊,一定會吸引很多人前去探尋,一是好奇,另外,這枝箭也必將成文物。但吳導沒有交待,三十年前答應張老先生後,他有沒有去東北了卻張學良的心愿。或許,這支箭早就不存在了!

張學良

訪談透露不少小細節

作為著名編導,吳思遠導演的訪談細膩很有畫面感,非常專業的問出讀者心心念念的問題。看歷史書籍和資料,吳思遠一直有個疑問,書中都沒有提及「蔣介石被扣押之後,你第一次去見他,他的態度如何?」吳導演在文章中自豪的加了一句,這是我們編寫劇本的人才會想到的細節。

果然,張學良的回憶很有畫面感。單獨進去,拍,一個立正,向蔣介石敬禮。迎來的是蔣介石給了張學良一頓拳打腳踢,嘴中不停大罵(我猜想,一定有娘西匹這一句)。張學良一動不動任由他整治了好幾分鐘。這個情節確實是書籍、傳記、報導中沒有的。

有一個細節也是很好笑的。吳導看到桌上放著一盒西安電影製片廠出的《西安事變》電影錄影帶,便說:「我去過西安,參觀過已變成旅遊勝地『西安事變』的『捉蔣亭』,以及蔣介石所住的房子,玻璃窗上現在還有幾個彈孔呢!」以證明自己親眼所見。不料,張學良立刻糾正,連說,「假的!假的!就像你們拍戲做布景道具。接着哈哈大笑起來。」

西安事變前,蔣介石(右)和張學良(左)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吳導演和張學良這一段不尋常的訪問,還促成了一件美事。訪問持續了三個小時,吳思遠要趕回洛杉磯。他抓緊問了最後一個問題:「張先生,現在大陸還有哪位你的部下親信?」張學良回答:「呂正操!」。

呂正操1923年入東北講武堂學習。畢業後,任東北軍第五十三軍連長、營長、少校副官隊長,六九一團團長。參加「西安事變」。193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後,呂正操任新中國的鐵道部長,享年106歲。他是最後一位逝世的開國上將。張學良很想念這位老部下。此時,陪同吳思遠訪問的報業鉅子、申報創辦人史量才後代史先生插話,他知道呂正操的女兒在新澤西。史先生答應幫忙聯絡呂正操的女兒。據悉,呂正操先後兩次從中國來到紐約探望他的老首長。

張學良向吳思遠表示,如果歷史可以重來,他依然會「西安事變」,依然會隨蔣去南京請罪,對這段歷史,他無怨無悔。去南京「只是想給蔣先生挽回一點面子,促成早日全國抗日。」張學良的父親在皇姑屯被日本間諜炸死的。家仇國恨,他「最痛恨日本鬼子!」

一次訪問一段情,揭開了很多的歷史真相。在吳思遠導演的描述下,那個改變中國的英雄,那個被軟禁幾十年的人物,張學良與民國第一美女蝴蝶的那段情,那怕是那些悽厲的故事,都有血有肉,處處閃爍人性的光芒。更多吳導演會唔張學良的精彩故事,可以閱讀《明報月刊》。

(Visited 26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