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飲酒與滴酒不沾,誰更長壽?
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的健康,尤其是在飲食和生活方式方面。然而,飲酒這一習慣卻常常被忽視,甚至被誤解。適量飲酒是否真的有助於長壽?這個問題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研究。酒精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短期的醉酒狀態,更深遠的影響則體現在身體的各個系統,尤其是心血管系統和肝臟。

飲酒的習慣在不同文化中有著悠久的歷史,適量飲酒被認為可以促進社交,緩解壓力。然而,過量飲酒會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如肝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心理健康問題。酒精在體內代謝後,會產生乙醛,這是一種對身體有害的物質,長期積累會對肝臟造成損傷,甚至引發肝硬化和肝癌。
身體在飲酒後會出現一系列反應短期內,酒精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導致情緒波動、判斷力下降和反應遲緩。而長期飲酒則可能導致身體對酒精的耐受性增加,進而需要更高的酒精攝入量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這種現象被稱為酒精依賴。與此同時,長期飲酒還會影響心臟健康,增加高血壓、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產生這些健康問題的原因,除了飲酒本身的影響外,還與個體的遺傳因素、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密切相關情緒因素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許多人在壓力大或情緒低落時選擇飲酒作為一種解壓方式。然而,這種方式往往是治標不治本,反而可能加重心理負擔,形成惡性循環。
一、適度飲酒與滴酒不沾,誰更長壽
飲酒這件事在人們的生活中早已是司空見慣,聚會時碰杯暢飲,節日裡舉杯慶祝,甚至有人用“喝一杯”來表達友情和放鬆心情。
然而飲酒不僅僅是個人愛好的選擇,它與健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很多人說適量飲酒對健康有好處,比如保護心血管、促進血液迴圈。
也有人認為酒精有害無益,哪怕是一滴都最好別碰,這樣的觀點爭論了很多年,背後有著科學研究的支撐和爭議。

《柳葉刀》的一項大規模研究,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新的視角,這項研究涉及51萬名成年人,資料非常豐富,觀察時間也足夠長,得出的結論更有說服力。
研究顯示,過量飲酒會顯著增加多種疾病的風險,比如肝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這是醫學界公認的事實。
酒精在人體內代謝時,會產生一些有毒物質,直接損害肝臟和其他器官,長期飲用大量酒精的人,患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胃癌等疾病的風險遠高於不飲酒的人,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然而當研究把目光聚焦在“適度飲酒”和“滴酒不沾”這兩種行為時,結果就變得耐人尋味。
資料顯示,適量飲酒者在某些疾病上的發生率,比完全不飲酒的人還要低,每天飲用一小杯紅酒或一瓶啤酒的人,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顯著低於滴酒不沾的人群。
科學家推測,這可能與紅酒中的多酚類物質有關,這些物質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保護血管內皮細胞,降低動脈硬化的風險。
但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研究還發現,這種“健康優勢”可能並不是因為酒本身,而是與飲酒者的整體生活方式相關。
很多適量飲酒的人往往有規律的運動習慣、更健康的飲食結構,以及更高的社會經濟地位,這些因素本身就有助於降低疾病風險,而不完全是酒精的功勞。
此外,適量飲酒者的基因背景可能也有所不同,比如某些人代謝酒精的能力更強,酒精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更小。
對於滴酒不沾的人群,健康風險也不是憑空產生的,很多人選擇不飲酒,是因為他們本身存在一些健康問題,比如肝臟功能不好、患有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疾病。
這些健康問題可能在研究中掩蓋了“滴酒不沾”原本的好處,也就是說完全不喝酒的人群,可能已經處於較高的疾病風險中,而不是因為不飲酒才變得“不健康”。
二、長期飲酒或對身體產生4個影響
長期飲酒對身體的影響是一個複雜而廣泛的話題,涉及到從身體器官到心理狀態的多方面問題。
酒精進入體內後,會通過血液迴圈影響幾乎所有的系統和器官,有些影響可能是短期的,但更多是隨著時間的積累慢慢顯現出來,瞭解這些影響有助於人們更清楚地認識酒精對健康的潛在危害。
1. 對肝臟的損害
肝臟是酒精代謝的主要場所,每次飲酒,肝臟都需要分解酒精中的乙醇,將它轉化為乙醛,再進一步轉化為無毒的乙酸排出體外。
乙醛是一種有毒物質,會對肝細胞造成直接傷害,如果長期大量飲酒,肝臟會因為過度工作而受損,最先可能出現脂肪肝,接著是酒精性肝炎,甚至可能發展為不可逆的肝硬化。
這種損傷是逐步累積的,有時候當症狀出現時,已經錯過了最佳的干預時機。

2. 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適量飲酒可能對心血管健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長期飲酒或過量飲酒則完全是另一回事。
酒精會導致血壓升高,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同時可能誘發心律失常,這些變化會讓心臟承受更大的負擔,長期下去可能導致心肌病或者心力衰竭。
此外,酒精會影響血液的黏稠度,增加血栓的風險,進一步加大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概率。
3. 對消化系統的傷害
酒精經過口腔、食道進入胃部,會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炎症甚至潰瘍,長期飲酒的人,胃黏膜可能受到反復損傷,導致胃炎、胃出血等問題。
同時酒精還會干擾胰腺的功能,增加胰腺炎的發生風險,胰腺是消化酶的重要來源,當它受到損傷時,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會受到影響,人體的營養代謝也會因此紊亂。
4. 對神經系統和心理健康的損害
酒精是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少量飲用時可能讓人感到放鬆,但長期飲用則會對大腦產生不可逆的損傷。
酒精會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導致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嚴重時可能引發酒精性腦病。
長期飲酒還與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密切相關,一些人為了緩解壓力或情緒問題而飲酒,但酒精只會帶來短暫的緩解,隨後可能加重心理負擔,甚至形成惡性循環。
酒精對身體的這些影響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關聯的,比如肝臟受損會進一步影響身體的代謝功能,進而加重心血管和消化系統的負擔。
三、如何適量飲酒
飲酒是一種常見的社交行為,但如何做到適量飲酒,是很多人需要思考的問題,過量飲酒會對身體產生明顯的傷害,而完全禁酒對於一些喜歡喝酒的人來說可能並不現實。
掌握科學的飲酒方式,既能享受酒精帶來的愉悅,又能避免過度飲酒對身體的傷害。
1. 明確飲酒的安全限量
國際上通常建議,成年男性每天攝入的酒精量不超過20克,女性不超過10克,這個量大概相當於一小杯紅酒或一瓶啤酒。
瞭解自己的飲酒量可以從查看飲品的酒精度和容量開始,學會計算攝入的酒精含量。
如果一場聚會中不小心喝多了,可以用非酒精飲品替換,逐漸減少酒精攝入,控制總量是適量飲酒的基礎,避免因為一時興起而超過健康範圍。
2. 學會在飲酒時搭配食物
空腹喝酒對身體的負擔會更大,特別是對胃的刺激會更明顯,適量的食物可以減緩酒精的吸收速度,減少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尤其是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能在胃壁形成保護層,降低酒精對胃的損傷。
飲酒時多選擇健康的食物,比如全麥麵包、堅果、乳酪等,既能保護胃,又能平衡飲酒帶來的代謝負擔。
3. 控制飲酒的速度
快速喝酒容易在短時間內攝入大量酒精,加重身體的代謝負擔,慢慢飲用可以讓身體有時間分解酒精,同時也有助於減少飲酒的總量。
在飲酒過程中可以多喝點水或者果汁,稀釋酒精濃度,也能幫助補充體內的水分。
適當拉長喝酒的時間,增加聊天和互動的時間,讓注意力從酒精本身轉移到社交活動中,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喝多。
4. 設定一個清晰的飲酒計畫
在參加聚會或者社交場合前,提前為自己設定一個飲酒限度,比如只喝兩杯酒,並嚴格執行,這樣可以避免因為氣氛熱烈或者他人勸酒而喝得太多。
學會對勸酒說“不”也很重要,可以用開車、身體不適等理由拒絕,清晰的飲酒計畫不僅有助於控制酒精攝入,還能讓你更加自律,形成健康的飲酒習慣。
這些方法的核心是培養對飲酒的自我控制能力,不管是明確限量、搭配食物、控制速度還是設定計劃,都是為了幫助你減少酒精對身體的負擔,同時還能保留飲酒的愉悅感。
結後語:
預防酒精相關健康問題的關鍵在於控制飲酒量適量飲酒的標準因人而異,但一般建議男性每日不超過兩杯,女性不超過一杯。此外,選擇低酒精含量的飲品、飲酒時搭配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等,都能有效降低酒精對身體的傷害。
除了控制飲酒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樣重要均衡飲食、適量運動、良好的作息習慣都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幫助身體更好地應對外界的壓力和挑戰。心理健康同樣不可忽視,適時尋求專業幫助,進行心理疏導,能夠有效緩解情緒壓力,減少對酒精的依賴。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關於飲酒的觀點層出不窮,很多人可能會被誤導,認為適量飲酒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然而,真正的健康生活方式應當是全面的,包含良好的飲食、適量的運動以及積極的心理狀態只有在全面瞭解酒精對身體的影響後,才能做出更明智的選擇。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保持警惕,理性對待飲酒,才能真正實現長壽的目標。
轉載自《閒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