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香港特區政府向在任公務員發出通知,要求4周內簽署宣誓聲明,宣誓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不過,3月8日,香港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近200人尚未簽署宣誓聲明,而今年2月底期限已到。他表示,按照機制,這些人須離開公務員隊伍。這些人情願打破飯碗,放棄養尊處優的生活,也不願意繼續宣誓效忠,引起熱議。對於港府來說,一場震動也呼之欲出。

有香港公務員未宣誓效忠

最近一段時期,中央對「愛國者治港」原則進行強調,而就香港特區政府而言,針對這個原則的動作已經在進行了。今年1月,港府向在任公務員發出通知,要求4周內簽署宣誓聲明。當時通知告誡人們,如果拒絕簽署,可視個案情況將中止聘用程序。

3月8日,香港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接受媒體訪問時首度透露,近200人尚未簽署宣誓聲明,而今年2月底期限已到。他表示,按照機制,這些人須離開公務員隊伍。但具體數字仍未掌握。

聶德權表示這不是一件壞事,而大部分人已簽署聲明,清楚和接受有關責任,「如果有他們不能接受的,他們離開政府,是他們本身的選擇,對公務員團隊來說都不是一件壞事」。他認為,留在公務員團隊的同事,都清楚知道其角色和責任,就是服務好市民,落實好「一國兩制」的方針。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香港目前有17萬多名公務員,其中還不包括法官及司法人員、廉政公署人員和香港駐外地經濟貿易辦事處在當地聘請的人員。

香港公務員再處風口浪尖

一段時間來,香港公務員隊伍一直處在風口浪尖,2019年香港社會風波,不少公務員參與相關遊行集會,甚至主動舉辦集會。時任公務員事務局長羅智光稱將研究是否要求公務員宣誓,掀起社交媒體關於公務員「政治忠誠」的討論,疫情期間,打工仔或被迫減薪、或放無薪假,甚至不少人失去工作,公務員不僅未與市民同甘共苦,反而薪高糧准、令輿論中負面情緒再度上升。至此涉公務員負面輿情開始進入活躍波動期。

去年6月出爐的港區國安法第6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在參選或者就任公職時,應當依法簽署文件確認,或者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而後,特區政府推出機制要求公務員進行宣誓效忠。

不過,對於新的機制,有的公務員消極應對,不簽署聲明,有的則直接拍屁股走人,趕在簽署宣誓之前離職,有港媒稱他們擔心留下記錄。這個情況在港府許多部門出現。

例如,衛生署情況最為嚴重,有港媒表示,疫情下近3個月有131人辭職,主要醫生、牙醫、護士、科學主任及牙科手術助理員。衛生署同時交代有關職系在2020年的離職人數,全年只有58人離職。衛生署強調,該署作為應對新冠疫情的主要政府部門,疫情持續對該署運作造成一定壓力。

香港房屋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已有7名公務員離職,屬去年全年離職人數約八分一,較去年同期更多出逾兩倍。部份公務員辭職需3個月通知期,相信至今年3、4月才能反映到實際離職數字,據他所知,房署近月確多了員工遞信,專業職系尤其嚴重,以工程師為主。

在社會福利署,1月有8人遞交辭職信,人數較去年4月至12月的每月平均離職人數升逾倍,占2019/20年度辭職人數近2成。而懲教署和海關近3個月同有27人辭職。勞工處近3個月則有18人辭職,多於去年整個年度的12人。將要處理選舉制度修例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近3個月有3人辭職。

另外,香港新一份的《財政預算案》顯示,2020∕21年度「公務員繳付款項」的修訂預算為八百三十一萬,收入增加二百四十六萬元,較原來預算的五百八十五萬元增加逾百分之四十二。有關收入增加的原因,主要由於公務員在辭職時以「繳付薪金代替遵守訂明的通知期規定而支付的數額」較預期為多,即公務員辭職時「賠錢即走」。

不過,香港多個公務員工會日前澄清,大部分工會會員已經簽署聲明,暫時未見公務員「離職潮」出現,有人表示,就觀察而言,走的只屬其中小部分人。

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表示,公務員已多年沒有增加編制,部分高層職位出現斷層,如果流失情況持續,擔心會影響公共服務。而高級公務員協會主席李方沖相信,近兩個月有公務員因宣誓聲明要求而離職,但離職的員工沒有明言原因。他又說,離職公務員以初入職的占多,亦有一些專業職系,例如醫生,但占整體公務員人數比例小,對施政運作影響不大。

一直以來,香港公務員隊伍一直以高薪養廉,每個月工資從最低的港幣12,915到最高的135,470,也算是鐵飯碗。但近年來隨着社會矛盾凸顯、管治問題叢生,香港的公務員好像也成為了燙手山芋。

對於民間對公務員的批評,新民黨主席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日前表示,無理攻擊公務員會打擊公務員士氣,並會損害國家及香港利益。不過,最近,從不斷有人拋棄鐵飯碗可以看出,香港公務員的士氣已經遭受較大的衝擊。雖然,香港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這些人離開政府,「是他們本身的選擇,對公務員團隊來說都不是一件壞事」。但對香港公務員隊伍來說,能否走出低谷,重新找回士氣,才是眼下令人關注的問題。

(Visited 14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