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各表、九二共識」是吳敦義的兩岸政策新主張。眾所週知,在中共所承認的「九二共識」裏,從來沒有「一中各表」四字的出現,吳敦義在知情之下,仍在給習近平的覆電中明示「對於它的涵義,雙方同意用口頭聲明方式作各自表達。」,無疑的就是要北京承認「一中各表」。

台灣處境日愈艱困,世人無不知曉,關鍵因素就是崩壞多時的兩岸關係。已於8月20日就任中國國民黨黨主席的吳敦義,在他此次競選黨主席之前後,其兩岸政策的立場與態度,不僅在黨內頗有爭議,在兩岸之間,迄至今日,仍顯示出其基調 (論述)仍未獲得北京的贊同。

吳敦義兩岸論述三個要點

到底吳敦義的兩岸政策是什麼?他能否讓國民黨「枯枝長出新葉」?讓國民黨再次「注入活水」,而成為引領兩岸和平發展的台灣執政黨?此一議題令人關注。

吳敦義8月20日就任中國國民黨黨主席

筆者為吳敦義長期友人,時有互動往來,多年觀察其言行,認為其兩岸政策是以台灣主流民意為主,且始终如一,因台灣傳媒「藍綠」分明、且多有以「話題」引爆新聞的預定政治立場,引致吳敦義的談話常被片面解讀,筆者有感其兩岸(政策)論述頗具新創見,特此總結三點如下:

第一:吳敦義在成為目前在野黨之黨主席之前,曽於2014年12月以副總統身份,代理過執政黨黨主席,當時,他說:推動大陸政策的核心是「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也必須獲得主流民意支持,才能順利推動發展兩岸關係。

第二:吳敦義認為台灣的主流民意是「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在今年5月20日吳敦義勝選成為國民黨主席時,他發表勝選感言,就表示「尊重1992年兩岸達成的『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在隨後他給中共中央習近平總書記的覆電中,又強調「一中各表」的原汁原味,他說「如果只講『九二共識』,這是不夠的,所以一定要加上『一中各表』。」

「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就是吳敦義的兩岸政策新主張。眾所週知,在中共所承認的「九二共識」裏,從來沒有「一中各表」四字的出現,自1992年兩岸互動以來,北京從未接受過「一中各表」的說法,即使2005年「連胡會」五點願景中的「九二共識」、及2008年兩岸同意以「九二共識」為雙方恢復交流的基礎,也沒有見到「一中各表」四字列在雙方同意發布的文件上。吳敦義在知情之下,仍然在給習近平的覆電中明示「對於它的涵義,雙方同意用口頭聲明方式作各自表達。」這兩句話,無疑的,就是要北京承認「一中各表」。

第三:吳敦義對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是持保留態度的,他認為主流民意及黨內的多數,並非熱衷於推動促成此一黨對黨協議的立即簽訂,所以他才會在《國民黨新政綱草案》中,將前任黨主席洪秀柱所倡立的「和平協議」予以刪除。

衆所皆知,2015年11月兩岸啟動歷史性「馬習會」(新加坡會談),當時,馬英九主張:兩岸在1992年11月達成的共識,內容就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對其涵義認知有所不同,可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這就是馬英九版本的「九二共識」。相形之下,吳敦義有所創新,他在《國民黨新政綱草案》上,卻強調「一中各表」先、「九二共識」後,看似接近馬英九的觀點,實際上兩人説詞仍有差距,吳敦義要走有主流民意支持的新路線。

先「一中各表」後「九二共識」

吳敦義為何強調先「一中各表」、後「九二共識」?兩岸分治多年,兩岸的「異」,是兩岸政府及民衆均認同的事實,吳敦義之所以少見以「正面表述」談「一個中國原則」及「兩岸同屬一中」的「同」,乃是他認為要談「同」之前,要先要談「異」才對,譬如說,針對「一中」,他主張「你表你的、我表我的」。

在吳敦義勝選成為國民黨主席後,香港就有傳媒刊登一篇題為「吳敦義之一中各表不足以確保兩岸和平發展」的文章,在相當程度上,表達北京的見解。值得關注的是,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北京談及兩岸關係時,曾公開警告「變相台獨」,有大陸學者指出台灣藍營也存在「變相台獨」,他們以「一中」為幌子,主張「不統不獨」,希望兩岸長期處於分治分裂狀態。這不就是「變相台獨」?

台灣的主流民意是甚麼

回到中華民國的憲法架構

吳敦義曾宣示,反對一切「去蔣化」、「去中華民國化」,國民黨當然不必改名,中國國民黨的中國,就是「一中各表」的中國,兩岸互動,應回到中華民國的憲法架構,並符合1992年兩岸雙方所達成的政治默契。因此,他的「一中各表、九二共識」,是指兩岸現階段「不統不獨不武」的立場,但不應被解讀為「變相台獨」。

筆者認為,台灣自主意識絕非「台獨」,而中華民族的情感也非「急統」,吳敦義是兼具上述兩項特質的國民黨主席,其「一中各表、九二共識」的兩岸路線,不僅符合兩岸政治互信的基礎,更應被視為開創兩岸關係新格局的新契機。 

(Visited 6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