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人民幣中間價報6.5960,較交易日貶值391個基點,而且是連續7天、相對快速地貶值,刷新2017年12月20日以來新低,也是自2017年1月9日以來最大幅度的貶值。
一些業內人士分析,金融市場的變動與近期中美貿易戰的再次升級具有一定聯繫。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稱,中美雙方的貿易爭端,已經開始對中國的金融健康造成損害。 而對人民幣匯率的近期貶值,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向《證券日報》表示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本輪人民幣貶值主要是被動式的,是由美滙指數強勢上漲導致;二是貨幣政策週期錯位,中美無風險利差收窄;三是受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影響,中國貿易順差收窄,經濟增速下行擔憂再起。 據美國CNBC網站報導,目前市場推測認為中國可能會利用人民幣貶值作為武器,來對付中美間的貿易緊張關係,導致雙方的貿易戰演變成匯率戰。 人民幣的連續貶值以及近日股市震盪,也引發了市場上的一些擔憂。 據外媒報導,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支持的國家級智庫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近日有一份研究報告被意外發佈在網上。這份報告還警告中國可能面臨潛在的「金融恐慌」。 報告中寫道:「我們認為中國目前很可能面對金融恐慌。在未來數年,金融和宏觀經濟監督者應視阻止其發生和擴散為首要之務。」 但是否會真的發生所謂的「金融恐慌」呢?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稱,目前不太可能發生震撼整個世界的金融崩潰。「中國政府擁有大量在應對危機時可以動用的資金。中國有著極高的金融壁壘,可以防止資金外流。雖然投資者有辦法繞過障礙,但它們限制了資金外流導致全球最重要的經濟增長引擎——中國,發展停滯的可能性。」 在這周意外發佈的報告稱,防止金融恐慌的方式是創建一個獨立的穩定基金來支撐人民幣,而不是出售美元和減少貨幣供應。此舉可能有助於中國經濟免受衝擊,因為減少貨幣供應量會使得家庭和企業難以貸款購買和投資,從買房到建廠莫不如此。
不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申銀萬國證券市場研究部主管錢啟敏表示,報告作者對於「金融恐慌」的預測並非金科玉律。 他說:「他們主要是從理論角度考慮,有一些前瞻性,看得嚴重一些做出了預警,是可以理解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於6月23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中國宏觀經濟報告發佈會上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延續平穩態勢,預計上半年經濟增速有望穩定在6.7%-6.8%,但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會增大。 他稱,中美貿易摩擦仍是影響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中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雖然美方對中國500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對經濟的直接影響不會太大,但對市場預期、供應鏈調整的影響會比較大,進而影響股市和債市。]]]]> ]]>

(Visited 8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