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藝術家首次赴港寫生 中央美院院長範迪安在國慶期間帶領15名學院藝術家來港,與多名本地藝術家一同到香港各區采風寫生,共同創作以改革開放和香港文化為主題的作品。 創作展展出了兩地名家和香港青少年筆下的200多幅作品,讓市民透過畫作以全新的角度瞭解國家改革開放的歷程,加深對香港文化和祖國的認識,也為藝術家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的好機會。 [caption id="attachment_24983" align="aligncenter" width="4032"]

寫實派畫家張義波的油畫作品《習主席與香港青少年在一起》[/caption] 面對《超訊》記者的採訪,範院長說「這些作品看上去是一幅幅表現香港都市景象、自然風景的作品,但裏面包含著我們藝術家對香港百年滄桑巨變的認識和感知,也包括透過眼前的自然風景去感受香港深厚的人文歷史,和這片風情後面的香港同胞做出的努力奉獻,香港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在回歸之後呈現出嶄新的社會發展的氣象,這些年來隨著高鐵直通到香港,港珠澳大橋的開通,香港的發展面貌是令人鼓舞的。」兩地藝術家藉此進行了深度的文化交流,除了建立友誼,也成就了充滿創意的畫作。 香港作為兩岸三地藝術家交流的平臺,但凡書畫展或相關的藝術作品展總能吸引各地藝術家爭相參與,以往作品的主題也呈多樣化特點,中華大地自然風物、人物寫生都能在書畫展上尋得身影,這次的畫展卻將主題聚焦在了香港。 寫實派畫家張義波的油畫作品《習主席與香港青少年在一起》生動還原了習總書記視察香港,與香港小學生和青少年親切交談時的場景,畫中的學生們為了此次活動來到了現場,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他們難掩當時拍照時的激動心情。畫家用油布和畫筆記錄下了這歷史性的一刻。畫作《港珠澳大橋》以橋上行車人的視角展現了黃昏下的港珠澳大橋,也體現了香港改革開放以來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與內地聯繫不斷加強的新面貌。維多利亞港是兩地畫家都愛表現的場景,但以往的維港大多是燈火璀璨,浪漫繁華的,但畫家李榮林卻將建設中的沙中線融入了維港景觀,別具特色。 [caption id="attachment_24984" align="aligncenter" width="4032"]
日暮下的港珠澳大橋[/caption]

創作四大板塊 美育少年添風采

本次創作展分為四大板塊:呈現香港回歸以來取得之巨大成就的「香江潮湧 時代新貌」;呈現香港社會和諧穩定、安居樂業的「東方之珠 風采依然」;呈現香港著名景點和風物的「獅子山下 大美家園」;呈現香港青年傳承中華美育精神,弘揚中華文化的「美育花朵 藝術未來」。 香港香港水彩畫研究會會長、香港畫家聯會副會長沈平先生攜《陽光下的維港》和《璀璨香港》兩幅作品參與本次展覽。“沈先生介紹,《陽光下的維港》畫中所畫的是從會展廣場的視窗望出去所看到的風景,灣仔碼頭,林立的高樓,正在建設中的沙中線,與國內的改革開放一樣,這是一個正在建設中的香港,希望表達出香港欣欣向榮的景象。另一幅作品《璀璨香港》,以紅色為主色,以滄桑而樸素的筆觸,展現了銅鑼灣避風塘的景象。 [caption id="attachment_24985" align="aligncenter" width="4032"]
沈平作品《璀璨香港》[/caption] 此外,香港青少年畫家的作品為本次展覽增添了別樣的風采。在十月份的寫生活動中,很多青少年參與其中,拜師、請教,並共同創作,在藝術得以新老傳承的同時,也讓市民從全新的角度瞭解國家改革開放的歷程,加深對香港文化和祖國的認識。 林鄭月娥在講話中也談到了中央美院計劃招收香港學生的政策。她表示,特區政府重視青年發展,從各個層面為香港青年提供學習、培訓和個人的發展機會,通過交流和實習資助計劃,促進青年與國家和海外交流,而在國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央美術學院將於下一學年加入「內地高校免試收生計劃」,香港學生可以憑文憑試成績申請入讀這所殿堂級的美術學院,對有志於藝術發展的香港學生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caption id="attachment_24987" align="aligncenter" width="4032"]
活動現場,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林正月娥發表講話[/caption]

以文化為紐帶  陸港溝通日益頻繁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的交流平臺,為內地與香港兩地藝術家的溝通交流提供了平臺和機會。許多來賓已不是第一次參加此類活動。《超訊》記者採訪了真善美美術學院校長張若瑟博士,他表示參加此類活動已經20多年了。見證了改革開放40周年來兩地藝術家溝通交流的日益頻繁。他感歎「現在香港的此類文化活動越來越多,作品品質也越來越高,香港和內地藝術家之間的溝通越發密切,我也時常會被邀請到廣州、深圳等地參加此類畫展。」 [caption id="attachment_24986" align="alignnone" width="2903"]
《超訊》採訪了真善美美術學院校長張若瑟博士[/caption] 張若瑟博士也談到了文化交流的突出優勢,「相比於其他的溝通交流方式,文化交流更易被接受、認可,包括畫家在類的社會各界人士都能欣賞畫作。香港作家習慣創作寫實畫,經常會喜歡出去寫生,畫作多表現大自然,隨著香港和內陸交流越來越多,也有很多畫家去大陸寫生,但自然景色亦是畫作的主要表現內容。」 除了香港的自然風物,也有不少畫家正在嘗試更多元的繪畫,香港本土畫家沈平表示除了用多種色彩描繪他擅長的香港風物,接下來他也打算畫些香港的特殊人群,如香港警員。 正如瞿美卿在開場發言中說的那樣「好的藝術作品能夠激動人心,我想這次藝術創作不僅能牽動你我的心,更是留下了時代和歷史印記兩地的藝術家借此機會進行了深度的文化交流,除了建立友誼,也成就了書畫創作的成就,留下時代的印記。」            ]]]]> ]]>

(Visited 111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