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香港未曾大力培養治港人才,所以到今天,治港人才不足的情况依然沒有改變。香港應該發展智庫,通過智庫向政府輸送人才。

觀塘區議會副主席、城市智庫召集人洪錦鉉

我在2001年成立「城市智庫」,當時我25歲,到今天已經16年了,目前還在運作。成立時,我們的口號是「治港人才來自智庫」。如果大家有瞭解的話,美國有個智庫叫做「布魯金斯學會」,在奧巴馬政府時,有36個人進入內閣。也就是說,智庫在很多國家或地區,都有參與政府管理或管治的角色。

習主席也提出發展智庫,而且也提出未來的政府管治人員要跟智庫建立一個旋轉門制度。今天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新任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有什麼事讓她發噩夢呢?如果大家有看新聞報導的話,就知道她擔心7月1日這一天,她的整個管理團隊,還可能出現不足人員的問題。也就是說,在林鄭看來,香港的管治人才不足。

香港回歸已經20年了,也就是說如果20年前,我們已經在培養治港人才的話,如果當時是30歲,到今年已經50歲。老實說都成熟了吧。為什麼到今天還會出現這樣一個情况?這說明我們香港治港人才不足的情况還是沒有多大的改變。其實,香港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尤其是有興趣在政治方面發展的年輕人,已經出現了很大的更新換代。無論是從民建聯的角度,或者是民主黨、公民党、工聯會的,其實已經有很多年輕人出現了。但是為什麼說管治人才、治港人才、政治人才還是不足?這個問題,我們要各方面反思。

《超訊》雜誌裏談到民主黨不容許黨員加入政府。不僅在民主黨,在整個反對派的陣營裏面,都有這種抗拒加入政府的心態。這個從回歸到現在是不變的。但是建制派、愛國愛港陣營中呢?其實大家都相對熱衷,有的人很希望可以加入政府,為整個香港的管治出一份力量。我相信民建聯也會推薦成員加入政治管治團隊。但是,也有一個問題會出現,就是議員這一塊可能流動的會比較少。因為你一走就可能補選,補選就可能就輸掉了一席,就影響了政黨的整個發展。

智庫人員會長期跟踪政策

這裏我要說,香港的政治人才,要跟智庫這邊掛鈎去想。因為香港有這一種現象出現,政府想搞平衡,不希望有較多的愛國愛港的所有紅色背景、深紅背景的人進入政府,反對派又不希望他們的人員進入政府,那管治人才來自哪裏?要來自一個地方,我覺得這個地方就是智庫。智庫可以容納不同的政見的人員,或者對不同政策有意見的人。我相信這是香港政治人才未來的出路。如果我們看這一届的政府,有不少來自學術界,或者是智庫。陳家強、張炳良、陸恭惠、陳岳鵬,要麼來自大學,要麼就跟智庫有關。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空間。智庫有個好處,大家看到很多外國的智庫,裏面的人可以進入政府,因為對某一個政策有長期跟踪。現在我們香港的管治人才,可能在某個行業是很熟悉,但他未必對政策很熟悉。這個是要長期跟進。

所以香港未來政治人才,我覺得智庫是一個出路。但是需要我們的政府,包括香港政府,包括中央政府,也包括熱衷於政治的政黨,都應該要有這樣的想法才行。民建聯應該有民建聯的智庫,民主黨應該有民主黨的智庫,而且這個智庫希望未來能够向政府輸出人才,任何政黨或政治團體跟政府切割的話,就必定會收縮,也會越做越小。

(Visited 30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