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回歸前,台灣駐港機構,曾有方案,打算撤退到新加坡。回歸後,發現生活環境並沒有改變。新聞自由以及言論自由是香港繁榮、繼續繁榮發展最珍貴的資產。

我在香港居住和工作超過了30年,見證了香港回歸前後的風風雨雨。回歸的時候,我在台灣駐港的政府機構工作。九七前,在香港的台灣人和台灣駐港機構,都非常擔心香港回歸後所受到的衝擊。因為國共過去的鬥爭,這個陰影留在台灣人心中。所以台灣人都會有疑問:第一,我們會不會被趕走?第二,就是台灣駐港機構還可以繼續運作下去嗎?如果不能運作下去,我們就撤退。甚至我們還有方案,打算要撤回台灣或到新加坡。然而這些問題,到了九七之後,完全獲得緩解,在寬鬆的氣氛下,我們留下來了。

那個時候,我創辦的光華新聞文化中心,其中圖書館收藏有一千多册台灣書籍,每本書上面印的出版日期都是「中華民國」的年號,我們擔心,九七之後,依照錢七條一個中國原則,這些書會不會被銷毀掉?但九七之後雖然換了旗,對於台灣人或者台灣駐港機構,空間並沒有改變,這讓我們非常欣慰。

唯一的遺憾,就是雙十慶典,我們不能够舉行公開的慶祝活動,不能見到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飄揚。所以,在香港的台灣人,就成了心中背著國旗的人了,有時候聽到我們的梅花歌,大家都會非常激動,那也是一種鄉愁吧!

見證九七之後「舞照跳馬照跑」

我剛剛講了香港的不變,就是大家的生活空間完全沒有改變。一般而言,台灣人在香港也覺得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都會喜歡香港的公共建設帶來的生活上的方便,會喜歡香港的國際化和東西文化交融。所以很多台灣人到了香港之後,在這裏落地生根。就像鄭愁予的詩《錯誤》,「我達達的馬蹄聲是個美麗的誤會/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但是我可以說,在香港的台灣人,每天為生活奔波東奔西跑,但因為喜歡香港,就不是過客,我們從過客變成了歸人。因為我們立足在香港,所以跟香港有感情的融合,我們對香港會有期許,也會有所批判。希望香港能够更向前踏進一步,也更希望香港在未來能够扮演一個角色。在港台之間、兩岸之間的重要媒介角色,還能够在香港發揮。

講到九七前後變化的情况,當然,起先並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台灣在這裏也照樣舉辦很多活動。見證到了所謂的九七之後「舞照跳馬照跑」,在這種寬鬆的情况下,都沒有覺得有任何變化。後來,二千年時,台灣內部發生政黨輪替,國民黨失去政權,民進黨陳水扁執政了,我們政務官必須要隨著政黨而改變。所以,作為一個委任的政務官,我退下公職。

之後我個人創辦了香江論壇。那個時候,雖然是民進黨執政,但是綠營的人士也能够登上香江論壇這個舞台,我覺得香港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它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地方,沒有受任何限制。所以在香江論壇這個平台上,能够達到一種溝通交流的效果。在兩岸三地,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取代香港。

香江論壇也得到各界相當的肯定,基礎在於香港言論的廣闊空間,這是我一直很珍惜的香港資產。新聞自由以及言論自由是香港繼續繁榮發展最珍貴的資產。在未來的歲月,我們都不希望它受到挑戰、受到改變。

2016年上台之後,因為民進黨又上台了,所有的綠營人士就沒有辦法到香港來,也不能參加我的論壇。之前一次論壇就有三位講者,他們是接近民進黨或者稍微和民進黨沾上邊的,在論壇舉行前一天獲告知都不能來香港,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我覺得大家理念不一樣,立場不一樣,觀點不同,那麼就需要溝通。若不溝通,就會產生誤解,就會相互仇視。我們不是在講兩岸一家親嗎?我們不是在講心靈的契合嗎?把這些人士全都排除在外話,你如何能够達到這個目的呢?

香江論壇舉辦至今有十多年了,也邀請過各個黨派,共產黨、國民黨、民進黨、親民黨、新黨各黨派人士都來參加過,能够發揮實際溝通的效用。如果說今天把這個門關起來了,我覺得對香港來講,是一個損失。人家說,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必會另開一扇窗。我希望香港就能成為那一扇被開放的窗。現在兩岸是冷和平的狀態,香港既然是實施一國兩制,是特別的兩制,我希望香港的這扇門可以開放。那麼,在兩岸之間解决不了的問題就到香港來處理。

北京應給香港更寬鬆的環境

今天許多人都說香港的地位慢慢的沉淪,香港不再被重視,我覺得這需要我們大家來共同創造條件,讓香港再現光輝。希望北京給香港更為寬鬆的空間,也希望能讓香港成為一個溝通的平台。

台灣發生過太陽花學運,香港有佔中事件,港台公民意識的提升,,也許年輕人有相似之處,但是不要太緊張,兩地年輕人來往就認為這是港獨跟台獨掛鉤。台灣的年輕人,也不見得贊成台獨,而是本土意識加强了,這是一個大趨勢。我們要去瞭解年輕人,跟年輕人溝通,或疏導他們不滿情緒。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從台灣的經驗來看香港。

關於政黨政治的運作,台灣是蠻成熟的。隨著每一個政黨的上上下下、起起落落,大家都尊重選舉的結果,這是一個民主的程序。香港是民主的起步階段,我們希望港台之間能够相互合作,相互關懷,相互借鑒。

我們對港台兩地的了解,要透過各種活動和民間交流,還有政治上或者方方面面政策上的聯繫,讓港台之間更密切。這是20年後回顧回歸後的香港和「一國兩制」,我們最大的心願。

(Visited 51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