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退出《中導條約》,是特朗普政治訛詐的慣用手法,也反映了美國的多重意圖。美國一方面希望掙脫束縛,另一方面也想要牽制俄羅斯、歐盟與中國。


去年10月,特朗普宣佈美國將退出《中導條約》,國際社會一片譁然。隨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到訪莫斯科,直接向普京總統闡述美方堅持退出《中導條約》的強硬立場。12月4日,美國國務卿彭佩奧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外長會上表示,美方給俄羅斯60天時間重新遵守《中導條約》。如果俄羅斯在60天後仍未恢復遵守《中導條約》,美方將暫停履行自己的條約義務。

特朗普政治訛詐的手法

《中導條約》全稱為《蘇聯和美國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於1987年12月在蘇聯做出重大讓步的前提下,由時任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和美國總統列根在美國簽署。條約規定,美蘇將全部銷毀和徹底禁止能搭載核武器的射程為500到5500公里的中短程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在此後的三年內,蘇聯共銷毀了1836枚中短程導彈、825套發射架和812個戰鬥部;美國銷毀了846枚中短程導彈、289套發射架和442個戰鬥部。這個被國際社會廣泛稱之為史上第一份「真正的核軍控條約」,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反映出在相互核威脅下,兩個超級大國核裁軍的意願,儘管銷毀的數量只佔核武庫的4%,但它對不斷升級的核對抗起到了降溫控作用。但後來美俄都未認真遵守條約,以打「擦邊球」方式發展中短程導彈。美俄相互指責的聲音也一直沒有中斷過。
據《超訊》觀察,讓俄羅斯60天內恢復遵守《中導條約》否則退約,這種先宣判再緩期執行的把戲,是特朗普政治訛詐的慣用手法,意圖是把美國退約的責任推給俄羅斯。當然,俄羅斯不會答應,普京明確表示,如果美國退出《中導條約》,俄羅斯將予以回應。事實上,特朗普和他的執政團隊退出《中導條約》的決心已定。2018年2月美國發佈《核態勢評估報告》,表示要增加核武庫中低當量核彈數量,降低核武器使用門檻,已經很說明問題。退出《中導條約》將引發全球軍備競賽,但這卻是美國保守派和軍工利益集團的長期訴求,並成為美國的一項長期戰略。退約後,美國將放開手腳研發、更新和部署新型中短程導彈,以保持全球軍事優勢,從中獲得多方面戰略收益。

事件背後的利益各方

第一,為發展陸基導彈「鬆綁」。美國簽署《中導條約》後,研發和部署中短程導彈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止。因為《中導條約》只銷毀和禁止陸基中短程導彈,而對海基、空基中短程導彈沒有限制,美國正是利用這一點,積極發展海基、空基中短程導彈,不斷推出新型號,如海基的戰斧和空基的AGM-86B等,這些導彈隨時可轉換為陸基導彈。奧巴馬政府已先後在羅馬尼亞和波蘭部署MK-41通用垂直發射裝置,可發射中程巡航導彈,俄羅斯早就指責其違反了《中導條約》。特朗普上台後堅持「美國第一」和「以實力換和平」,不打算在中導問題上遮遮掩掩,而是要赤裸裸的硬來。近年美國陸軍正在開展「陸軍戰役火力」系統專案研究,即研製飛行速度可達六至七馬赫的高超音速中程導彈,最大射程可達到2200公里。特朗普毫無顧忌的宣稱,結束《中導條約》就是為了「發展武器」。顯然,美國退約後,一定會加快研發和部署高性能中短程導彈。
第二,對俄羅斯實施戰略壓制。美國要求俄羅斯在60天的期限內,停止部署「伊斯坎德爾」戰役戰術導彈。其實美國退約的核心問題不在於廢止一兩種導彈,而在於俄羅斯選擇了為抗衡美國的非對稱軍備發展戰略,既發展尖端武器系統,除「伊斯坎德爾」外,還有「口徑」巡航導彈、「匕首」高超聲速導彈、「波塞冬」巨型核動力魚雷等高新技術武器,意圖通過取得局部的戰場優勢,形成全局的戰略主動。在高超音速導彈方面,俄羅斯已裝備部隊,而美國還處於研發試驗階段,這讓美國十分忌憚。與其不能阻止俄羅斯,不如踢開束縛加快發展。目前,美國的國防預算是俄羅斯的10倍以上,憑藉強大國力,開足馬力研製包括中短程超高音速導彈在內的高技術武器,並逐步在歐洲前沿部署,形成對俄羅斯的全面軍事優勢,形成對俄的戰略震懾和壓制,嚇住甚至拖垮北極熊。這是特朗普的一道如意算盤。
第三,進一步約束歐洲盟友。《中導條約》簽署後,在歐洲撤除了2000多枚中短程導彈,北約、華約的對抗性減輕。蘇聯解體後,華約解散,而美國領導的北約則繼續東擴,前東歐的蘇聯盟國係數加入了北約,俄羅斯的戰略緩衝空間被嚴重擠壓,北約和俄羅斯事實上重新成為潛在的戰爭對手。美國和歐盟早有嫌隙,堅持美國優先的特朗普上台後,美歐裂痕進一步加大。一是要求歐洲交出更多的保護費。二是各種「退群」如《伊核協議》等傷及歐洲利益。三是對歐盟加徵關稅。美歐盟友關係已面目全非,歐盟表現出明顯的分離傾向。如主張建立獨立的金融支付體系提高歐元地位、建立獨立防務的呼聲漸起,讓特朗普大為不爽,稱歐盟是「敵人」。美國退出《中導條約》,俄羅斯必然反制,歐洲將不得不再次面對中短程導彈的威脅,「達摩克利斯之劍」又要高懸頭上。歐盟已表態反對特朗普退出《中導條約》,但在這一壓力面前,足以讓歐盟不敢與美國太分心。
第四,阻擋中國國防建設步伐。美國新版《國家安全戰略》把中國列為排位第一的戰略對手。近幾十年來,中國把研製、裝備中短導彈作為國防建設的重要發展方向,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如東風系列導彈,已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當受到外敵侵略時,可對陸地、天空及海上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由於《中導條約》只約束美、俄,中國不受限制,美國早就不滿。美軍認為中國具有的所謂「反介入和區域拒止」能力,主要來自於中短程導彈的作戰效能。美國退出《中導條約》除了針對俄羅斯外,另一個重要對象就是中國。特朗普宣佈退約時還明確提到中國。他說,除非俄、中兩國同時和美國談判,大家都不發展這些武器,否則美國無法接受。如果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將在西太地區大量部署中短程導彈,對中國形成戰略威懾。中國發展中短程導彈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美、俄軍事力量相比整體落後,美國退約拉上中國沒有道理,中國也不會理。中國會按既定的國防戰略,根據未來作戰需要,研製、裝備和部署各類中短程導彈。中國不會落入美國的圈套。■

(Visited 14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