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後兩天,也就是2月14日至15日,中美將在北京召開新一輪高級別的貿易談判。即將舉行的此次磋商,在臨近3月1日貿易戰休戰期限前顯得十分關鍵。

中美將舉行新一輪高級別貿易談判

據悉,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與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已經提前抵達北京,在週四正式談判舉行之前,雙方已於11日展開了副部級談判。
連日來,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哈西特(Kevin Hassett)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都在不斷對談判發出正面積極的表態和信號。日前特朗普出席內閣會議時更向記者表示,如果中美雙方接近達成協議,有可能考慮稍微延後3月1日的談判期限。這在外界看來,特朗普還是希望與中國達成貿易談判的共識。
然而,另一方面,美國展開一連串的動作,看似與貿易談判無關,卻偏偏“時機巧合”,讓人不能不做出聯想:取消“習特會”、軍艦闖入南海、再次打壓華為——美國用打出的這三張牌,暗暗為談判加碼。

反復無常取消會面

早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放出消息,指出他本人或許在第二次“特金會”前後順道舉行“習特會”,這令各界都憧憬中美貿易戰將出現轉機。
不料前幾日“特金會”剛敲定,特朗普又變臉了,直接宣佈無意與習相見,讓人看清中美的貿易談判前景依然撲朔迷離。
對於精通“交易的藝術”的特朗普來說,他可以說是深諳此道,虛虛實實、出爾反爾從來叫人難以琢磨。正如他入主白宮100天接受訪問時承諾,若中國在北韓問題上幫忙,他會接受較不完美的中美貿易協議;結果當中國為北韓問題付出努力,並促成史無前例的“特金會”後,特朗普隨即翻臉無情,更變本加厲地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
這次的“見與不見”風波,用意同樣在這裏。特朗普早就有言在先,雙方若不能在3月1日休戰期屆滿前達成貿易協議,美國便會向總值逾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增加關稅,並將關稅由目前的10%提高至25%。
而目前美方卻強調,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仍存在“相當大的分歧”;美國財長姆紐欽更是直白地表示,中美元首能否再舉行會晤,全看接下來雙方的談判進度。

軍艦駛入南海

2月11日,正值中美新一輪高級別貿易談判舉行前夕,美國兩艘軍艦駛入了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南海水域,在南沙群島仁愛礁和美濟礁鄰近航行。雖然美國海軍官員表示,這項行動是為了展示國際法賦予美國的自由航行權,一切行動都符合國際法,但這種敏感的行為不可避免地挑動了中國的神經。
隨後,外交部就對此發聲,指責美國在南海“搞小動作”。可以說,美國完全是在故技重施:今年1月7日,美軍“麥坎貝爾”號驅逐艦也曾駛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而當時中美官員正在北京就貿易問題進行磋商。
這一次,美國再次以軍艦繞行南海的方式向中國炫耀武力,這種施壓方式已經表現得十分明顯。

全球圍堵華為

就在美國軍艦駛入南海的同一天,正在訪問匈牙利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又在華為問題上發表了態度強硬的措辭。
他對東歐國家使用華為通訊技術發出警告,直接表態稱,如果匈牙利使用華為設備,將使美國難以與匈牙利等國進行國防安全上的合作。他說,重要的美國系統不能與華為並存,如果這些國家使用華為,美國難以成為他們身邊的夥伴。
“我們希望這些國家知道使用這些(華為)設備的機會和風險,”他說:“我們看到全球也如此(與華為合作),令美國越來越難以存在。”
此外,蓬佩奧更是毫不諱言地直指“當(美國)不在,其他人就會出現”,完全不掩飾美國針對華為背後的政治動機。
早前,美國司法部便指控華為違反知識產權法,以及違反美國對伊朗實施的制裁,總統特朗普去年已簽署法案,阻止中國科技公司參與美國政府的專案,而美國傳媒引述消息指,最快2月底特朗普便會進一步簽署行政命令,禁止國內企業使用華為設備。
目前,全球各國紛紛站隊,美國的盟友們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美國影響,因對國家安全的憂慮而加入了抵制華為的行列。
雖然這看上去仍然與貿易議題無關,但其實是美國更深層次的對中國科技方面的打壓。
有媒體分析,美國的意圖已經越來越明顯,提出涉及眾多關於國企放棄壟斷、完全放開市場競爭、進行稅收改革等要求,早已超越了貿易層面,讓中國做出結構性改革。美國不斷翻拍,背後是希望通過施壓而逼迫中國作出更多的讓步。

(Visited 40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