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93歲,出家81載,這是星雲大師歷經二年休養病癒後首部巨作,著書立作重現大師經歷千災萬難到喜悅一生的際遇,見證他一生慈悲喜舍,不變的初心。星雲大師說:「佛教靠我」是我一生明燈。台灣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高雄市長韓國瑜力薦星雲大師的病後著作。
1938年,中日盧溝橋事變剛過去不久,江蘇省江都縣(今揚州市)一名12歲少年正與母親苦尋戰爭中不幸罹難的父親,動亂中,有緣在南京棲霞山禮志開上人披剃,自此步入佛門,81年過去了,曾經的少年已成93歲的長者,他便是台灣「人間佛教」的倡導者、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

今年是星雲大師出家81載,圖為年輕時的大師

2019年3月7日,星雲大師的新作《我不是「呷教」的和尚》在各界嘉賓的見證下正式出版發行。值得一提的是,這部新書是他在接受了腦部開刀手術後的修養期間完成的。病痛的折磨並未放慢他「說唱布教」,發展「人間佛教」的步伐。
2016年10月接受手術至今,星雲大師先後在《聯合報》、《中國時報》發表《敵人–激發我們的潛能,可當朋友不可怕》、《我可以稱台灣中國人》、《我不是「呷教」的和尚》等文,引發媒體和民眾的熱烈討論,也為今日新書的出版預熱。
星雲大師新作《我不是「呷教」的和尚》封面

星雲大師秉持「不呷教」,自許不靠佛教吃飯,並且發願讓「佛教靠我」、「光大佛教」的信念,做一個能夠給人、為世間增添美好、肯得犧牲奉獻的報恩人。
新書也是幫助我們進入人間佛教行者的修行寶典,是大師對世間的祝福,為每一位有緣人的祈願──人人都能提升自我,發掘自心和悅,繼之帶來人我和敬、家庭和樂,乃至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從教育出發 實踐人間佛教

養病期間,除了弘法和著書,星雲大師在文化、教育領域也做出了頗多實踐。他持續書寫一筆字,開啟「好苗子計畫」,幫助青少年順利求學。早在2007年,佛光山文化基金會遵照星雲大師的創意和悲願打造了第1間雲水書車–行動圖書館,現在雲水書車已在台灣的291個鄉鎮有了1261個站點,傳播了知識和生命教育。讓孩子們在書籍的浸潤下提升氣質。

佛光山「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提供社區、學校豐富的閱讀資源!

從教育出發的佛光山,從未偏離教育這個行佛的核心價值。大師出家81年,於全球創建三百餘所寺院,並創辦十六所佛教學院、二十五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五十部「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五十餘所中華學校。
佛光山好苗子巴西如來之子與大師合影

除了是我們熟知的佛教大師,星雲大師更是華人世界知名的文化人物,他曾獲世界華文作家協會頒予的「終身成就獎」和首屆「中華文化人物」終身成就獎。即將出版的新書《我不是「呷教」的和尚》最後的附錄裏羅列出了星雲大師的365冊書目。
星雲大師獲得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

韓國瑜和高希均薦書

在提前披露的新書封面上,「韓國瑜和高希均的共同推薦」一行字格外引人注目。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這樣說道:「大師一生的言行,就是人間佛教最具體的示範:「給」是初心,它不拘形式,它沒有終點。細數大師的事業,都是「給」來的,因為「給」就能「舍」,「舍」就能「得」。貧僧反而不貧而富有。」幾句話概括了新書的內容和人間佛教的含義。

星雲大師和高希均教授

另外,現任高雄市長、2020台灣大選熱門人物韓國瑜也向大眾傾情推薦了這本書,他留言道:「拜讀大師的著作,內心十分激動,畢竟這是一位年近百歲的和尚,一生歷經萬般風霜,所淬練出來的智能精華。因此書中的每句話,都不斷與我的心靈產生共鳴。」
星雲大師和韓國瑜及其夫人李佳芬

韓國瑜曾和妻子李佳芬赴佛光山拜會星雲大師,星雲大師回贈他「諸事吉祥」的一筆字。韓國瑜在現場念誦心經,他稱這麼多年經歷過高潮、低潮,「心經」始終伴他度過一切苦厄、挑戰,並且學會慈悲向善、忍辱佈施等等;進了佛門,他的心是寧靜的,現在的自己,偶爾的寧靜是重要的。話語中透露出對佛法的信仰和對星雲大師的尊重。

佛光山吸引世界人民「走入高雄」

佛光山位於高雄市大樹區,是台灣最大的佛教道場。民國56年,星雲大師帶領著弟子披荊斬棘,一磚一瓦建起了佛光山,亦創下世界神明聯誼會締造「最多宮廟教堂參與」和「最多宗教的佛像神尊聚」的兩項世界紀錄,成為台灣信眾最多、最負盛名的聖地。

星雲大師將麻竹園一片荒地,空中生妙有,慢慢建設成為寺院道場。

如今世界各地的佛教信徒和人間佛教的擁躉者無不嚮往著來佛光山親歷星雲大師的佛法實踐,感受濃厚的佛教氛圍,佛光山也成為高雄市寶貴的旅遊資源和文化財富,星雲大師屬於高雄和台灣,他和佛光山也吸引各國遊客「走進高雄」,韓國瑜為星雲大師的新書寫推薦也證明了星雲大師和佛光山是高雄,乃至台灣的財富。
世界神明聯誼會締造「最多宮廟教堂參與」、「最多宗教的佛像神尊聚集」兩項世界紀錄。

佛教產生於古代印度,但傳入中國後,經過長期演化,佛教同中國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發展,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星雲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對佛教制度化、現代化、人間化、國際化的發展,讓世人明白我們都需要佛的智慧,佛教不再是精神層面虛空的東西,人人都能擁有信仰,並將其實踐於生活。
 
 

(Visited 92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