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訊》參加全國兩會報導,觀察到「增與減」、「長與短」和「質與量」是兩會中彰顯出的三大辯證法。由此釋出的改革方略與措施,成為中國全年經濟航向的前瞻羅盤。

2019全國兩會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如期上演,這場春天的盛會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和往屆兩會有所不同的是,2019年對於中國來說並不平靜,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一年,也是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一年,是政府要過「緊日子」的一年,機遇和挑戰相互交織。同時,在國際形勢起伏變化以及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這屆兩會自然格外引人矚目。
面對變局和新環境,在全國兩會上,無論是中央高層的講話,還是中央政府對今年工作的部署,再到13次人大記者會和三次政協記者會上各主管領域的部委重要領導發聲,處處蘊含著辯證法。據《超訊》在現場觀察總結,「增與減」、「長與短」和「質與量」是今年兩會中彰顯出的三大辯證法。由此釋出的改革方略與措施,成為中國全年經濟航向的前瞻羅盤。無論國內外形勢如何錯綜複雜,前行的道路已經明確,關鍵在於落實、在於務實。

增與減

2018年中國GDP總量首次邁上90萬億元新台階,全年經濟增速6.6%,實現了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這個速度並不低,放在全球主要經濟體裏位居前列,在前五大經濟體裏面也是最快的;經濟增量也十分可觀,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接近30%。但李克強總理也承認,中國經濟確實遇到了新的下行壓力。
在此大環境下,《政府工作報告》相隔兩年之後,再度以區間形式提出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5%」。而前兩年的經濟增速都是明確在「6.5%左右」。經濟增速的減慢是一個重要轉折,反映了過往「GDP崇拜」的發展思路早已步進歷史。增速下降的最大原因是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經歷深刻調整,從注重規模擴張、增長速度轉向了對發展品質的追求。
GDP增長速度減慢了,但中央支持經濟轉型的力度似乎有增無減。這屆兩會中最受關注的焦點話題要屬減稅降費。減稅降費就是減負,是為了增加信心。李克強總理強調,要在早年減稅降費基礎上進一步「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除了落實新修訂個人所得稅法,使得8000萬個納稅人的負擔切實降低,全年還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力度之大可謂前所未有。
中央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減稅降費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能夠切實提升民營企業的信心。此外,兩會還關注降低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打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等議題,通過一系列有利於民營經濟的改革舉措、釋放出一連串政策紅利,再一次為民營企業家送上「定心丸」:中央支持民營經濟,毫不動搖。
此外,未來財政政策也更加積極,今年赤字率擬按2.8%安排,比去年預算高0.2個百分點,財政赤字總規模達2.7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2018年增加3800億元。今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
可見,這屆兩會中「增與減」的辯證法反映了中央並不盲目追求亮麗的經濟增長數據,反而透過將增長目標轉為區間值,為經濟轉型、調控金融風險等長期議題提供一定彈性。雖然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言,大規模減稅降費,意味著政府就要過緊日子,但長遠來看卻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關鍵,是「放水養魚」、培育財源。

長與短

區域發展是今年全國兩會的突出熱點,「共發展」與「一體化」也成爲其中的高頻詞。過去的一年,全國對區域發展多有舉措,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以及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等,區域是今後長期發展重點和思路。
「推進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如此描述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規劃。但目前「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局面基本成形,「西部開發、東北振興」則是挑戰重重。中短期來看,應利用從「一帶一路」的外向發展到內部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和雄安新區以及「振興東北」戰略,利用經濟帶和城市群的支持和輻射效應,才能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乃至推動中國整體經濟的發展。
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在兩會河北開放日上表示,要充分發揮雄安新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作用,承擔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功能。河北省省長許勤也強調,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北京冬奧會籌辦等重大國家戰略和國家大事,為河北改革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事實上,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已經五周年,雄安新區將開啟新的動能,只有將雄安新區打造成為能源高質量發展全國樣板,才能發揮對周邊強有力的帶動作用,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成效。
從長和短的辯證法來看,京津冀協同發展無疑是個長期的戰略目標,但在短期內,由北京攜手張家口即將舉辦的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無疑為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新的捷徑。本身是賽事組委會執行主席的許勤表示,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籌備情況非常順利,他表示,連接北京和張家口的高速鐵路將會通車,使兩地交通時間縮短到50分鐘。大賽將啟,交通先行,打造京津冀「一小時經濟圈」。此外,旅遊也帶動了京津冀地區融合,越來越多京津兩地的市民選擇去張家口滑雪休閑。
作爲兩會的又一熱點,粵港澳大灣區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未來將打造成高質量發展典範,但在短期內又有很多細節有待敲定,例如,如何構建起協調聯動、運作高效的大灣區建設工作機制,同時,內地多省份紛紛提出了與大灣區對接的舉措,如湖南、廣西、江西等省份,依據各地不同的優勢進行相關規劃。

質和量

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於生態建設的關注是兩會的熱點之一,去年習近平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今年,他為高質量發展又做了進一步的定義: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總書記還概括出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的「四個一」。
生態文明建設的背後何嘗不是「質和量」的辯證法,曾幾何時,內蒙古一些地方有「速度情結」,重量不重質,走了不少彎路。但2018年內蒙古衝破慣性阻力,轉思路,調結構,促改革,在高質量發展上邁出新步伐。正如總書記所強調的,「內蒙古產業發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氣,要大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
在經濟發展上又何嘗不是如此?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必須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這既需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又要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提升科技支撐能力。當然,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多用改革的辦法。「改革」二字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超過100次就已證明了這一點,如今,中國具有深化改革的決心。也只有深化改革之力,才能確保中國經濟在持續健康的軌道上穩步前行。

(Visited 38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