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峰會在倫敦召開。今年恰逢北約成立70周年,因此本次峰會格外有節點意味。然而,外界更關注北約內部的矛盾和分歧,美歐之間、德法之間、法土之間此起彼伏的爭吵,令北約亂象百出。


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法國總統的“腦死說”,與2016年特朗普的“北約過時論”遙相呼應。只不過,特朗普在同僚的勸說之下已經改口,讓馬克龍的說法“形單影孤”。就在北約出現群龍無首以及不知為誰而戰的危機時刻,北約峰會卻在聯合聲明中首次承認中國崛起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還將批准一份內部報告,將擬定一份北約如何應對中國的行動計劃。一個原本旨在對抗東歐國家的國際組織,轉而將目光投向中國——這樣的轉向頗有意味。

影響力不斷減弱的“北約”

70年前,美國、加拿大和10個歐洲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目的是與蘇聯為首的東歐國家集團進行對抗。然而,隨着上世紀末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北約在全球性重大事件中的作用和影響力逐漸邊緣化。
尤其是特朗普總統上台後,高舉“美國優先”的旗幟,大搞單邊主義,進一步削弱了北約的權威和影響力。一方面,美國動輒以撤軍為威脅逼迫盟友增加軍費的做法,確實傷害了與歐洲盟國的傳統友誼。另一方面,美國特立獨行的做法,也讓其他很多北約成員國感到被拋棄和背叛。對此,法國總統馬克龍甚至提出了“北約已經腦死亡”的判斷。
所以,北約雖然還在,但其本質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大國協調讓位於大國競爭。
目前的北約,儘管看似兵強馬壯,卻明爭暗鬥,這次北約特別峰會開得有些勉強,畢竟各方的裂痕清晰可見。主要原因在於共識難求又缺強而有力的領導。先是美國在不與其他成員商量下,徑自從敘利亞撤軍。緊接着土耳其也在未與其他盟國商議的情況下,越界清剿敘利亞北部的庫爾德人,直接與北約的安全利益發生衝突。此外,土耳其還在美國強烈反對情況下,向俄羅斯採購S-400防空飛彈系統,嚴重違反北約體系內軍事裝備一體化的基本要求。到了近期,馬克龍的“腦死說”讓特朗普、馬克龍、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更是隔空交鋒,到了峰會上,依舊是火藥味十足。
這次峰會還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小插曲,在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一場晚宴中,英國首相約翰遜、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圍成一圈聊天,英國安妮公主(Princess Anne)和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則在一旁聆聽。
雖然沒有提到特朗普的名字,但主題似乎就是特朗普。“他宣布……” 特魯多描述特朗普團隊似乎對於總統在記者會上的表現感到非常驚訝。他笑着說:“你們看見他(疑似指特朗普)團隊的下巴都掉到地上了。”
外界解讀,這場插曲直接導致特朗普突然宣布取消原定的記者會,提前回國。特朗普走的時候還指責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兩面人”。媒體們都認為,特朗普是被氣到了。《衛報》將他形容為“臉皮薄的特朗普”(thin-skinned Trump)。

北約迫切需要一個目標

事實上,冷戰結束以後,北約已經失去了強大的敵對目標,但鑒於俄羅斯的軍事勢力仍然強大,北約持續以俄羅斯為目標存在,但隨着世界多極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北約很難再找到一個一致的敵對目標。
最明顯的變化是美國和歐洲在俄羅斯是否是敵手的戰略判斷上發生分歧,法德認為應該改善同俄羅斯的關係,美國仍然將俄羅斯定義為戰略目標,讓北約越發難以達成統一共識。諷刺的是,一個很難統一目標的北約卻在不斷擴員。這從客觀上加劇了統一共識的難度。此外,反恐議題對各國的重要性不一而足,很難替代戰略安全問題成為北約的粘合劑。
或許是為了化解不知敵人是誰的危機,北約29國發表1960年代以來首次的軍事戰略聲明,大打“中國威脅論”,呼籲盟國必須共同面對中國與日俱增的影響力與挑戰。這恐怕也是藉此凝聚共識,展現合作的熱絡氣氛,並為北約找到續存的正當性。
事實上,特朗普的首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美國國防戰略報告》里將中國明確定性為“戰略競爭者”。這意味着在美國的政治精英看來,“大國競爭的新時代”已經重現。但北約的歐洲成員國或許並不想這樣做,因為那未必符合歐洲國家的價值觀和利益觀。
路透社援引一位不透露姓名的北約國家外交官的話說:“有些盟國可能是為了討特朗普的喜歡而把中國說成是北約的下一個敵手,但大部分歐洲人知道這不代表他們的國家利益。”
伴隨着中美貿易戰的持續發酵,歐盟近來已經主動調整了同中國和美國的外交距離。正如默克爾所說歐洲不要對中國採取孤立、隔離的態度,孤立和隔離這種“冷戰”時代的做法,不適用於處理今天的對華關係。馬克龍也多次在重要的外交場合稱,“我們正經歷西方霸權的終結”,“新興國家的政治想象力,遠超過今天的歐洲人”,“中國用自己行動改變了世界”,高度重視與中國合作。馬克龍提出法國並不“強調自己的陣營歸屬”,美國是戰略與軍事上的盟友,歐洲國家也是合作的盟友,但“直白地講,我們朋友的敵人就不一定非是我們的敵人,或者禁止與他們講話”,“這就是法國力量的所在”,是最符合我們利益的“自主戰略”。
可以看出,“中國威脅”很難成為北約未來的目標,各國也很難在這一問題上達成一致。這場具有節點意義的北約峰會也在充滿了謾罵,從“行為不端”到“腦死亡”和“兩面三詞”等,特朗普在抵達時宣稱法國總統“卑鄙”,離開時則稱加拿大總理是“兩面派”。 雖然特朗普和默克爾均稱此次峰會是一次巨大成功。但就算營造出了成功的形象,私下裡可謂暗潮洶湧,各有各的盤算。

(Visited 30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