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累計確診病例數已超過9600人。面對嚴峻的形勢,全國各地都在全力投入防控工作。截至1月31日,香港也已確診了12宗病例。在香港,持續七個月的暴力沖擊還未完全平息,如今的疫情又雪上加霜。雖然農歷新年假期已經結束,如今的香港街頭依然冷清,不少商鋪、飯店都生意慘淡,公眾已產生明顯的恐慌情緒。


回望2003年,香港曾是受“非典”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壹,全城經濟嚴重衰退,幾近癱瘓。經歷過當年的慘痛教訓,香港早已變成驚弓之鳥! 這次新型病毒疫情,究竟會對香港經濟造成怎樣的沖擊,引發關註。

旅遊零售業首當其沖 成重災區

疫情肆虐之下,香港的旅遊、零售、餐飲、航空運輸等行業首當其沖,預計將成為受損的重災區,形勢極不樂觀。而由於香港經濟對私人消費具有高度的依賴性,更放大了當地旅遊業、酒店業和相關行業所受的沖擊。
尤其是在香港GDP中占比約為5%,從業人數超過25萬人的旅遊業,從去年開始因為持續大半年的政治風波和暴力事件,遭受重創,歷經“艱難壹年”,而此次疫情或更使情況雪上加霜。
在去年11月份,赴港遊客人數同比已下滑56%,接近2003年4月和5月SARS疫情期間60%的降幅。官方數據顯示,因去年6月份後赴港人數急劇下降,去年赴港遊客比2018年減少了14%,其中下半年整體旅客下跌39%。如此低迷的市場也讓香港旅遊業從業者苦不堪言,去年10月至12月,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合計失業率維持在5.2%,是3年以來的高位。很多人都期盼新年會有轉機,然而卻又在措手不及中遭遇了疫情。
香港旅遊業議會表示,受到疫情影響,截至2020年1月29日,原定於1月24日至2月29日期間出發往內地的3340個旅行團被取消,共涉及約11.6萬名旅客。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香港海洋公園等多個大型旅遊設施都陸續關閉,直到衛生部門通知才會重新開放。
再看零售業,受到香港社會政治事件的影響,去年前11個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下跌11.4%。據統計,2019年第三季度香港私人消費減少4.8%,較第二季度增長3.3%的情況發生了急劇反轉。還有不少商鋪因暴力事件持續,顧客減少而致使銷售量下降,生意慘淡,最終關門結業。現在,再受到疫情影響,對香港零售業可謂雪上加霜。
翻查資料,2003年“非典”傳入香港時,全市近乎癱瘓,對消費及服務行業的影響最大。當年的2月,全港零售業銷售量下跌了超過壹成,往後兩個月也有很大跌幅,直至7月才見好轉。而今年,不僅有過去政治余波的負面效應加之疫情影響,香港零售業的損失恐怕將大過“非典”時期。
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師葉尚誌指出,如果新型肺炎疫情擴大,連帶本地人亦不敢外出消費,避開人多擠迫地方,料進壹步沖擊香港零售、餐飲及消費,而內地人減少外出旅遊,料對香港酒店和旅遊業影響加劇。他補充,陸港經濟關聯度愈來愈大,若內地經濟下滑,香港亦會受累,但最終仍要看疫情變化。
此外,隨著疫情的不斷擴大,香港的航空運輸業也受到波及。目前,香港國泰航空有限公司已暫停了往返武漢的航班直至2月底,並且將向所有內地航線乘客提供退票服務。隨著港府28日宣布進壹步將內地來港航班減半,香港國際機場的客流量還會再次經歷大幅下降。
要知道的是,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19日報道,由於暴力活動的重創,香港國際機場去年的客運量較2018年減少了320萬人次,已經創下10年來的最大降幅。

港股開市急跌 或持續受疫情影響

面對嚴峻的疫情,香港股市也開年不利。在鼠年首個交易日,港股就出現大幅低開。低開逾800點,恒生指數跌至27101點,全日收報27160點,跌789點,全日顯著下挫近3%。
1月30日,港股再度延續了下跌態勢,三大重要指數全線下跌。截至收盤,恒指跌破27000點,報收26449.13點,下跌711.50點,跌幅2.62%。恒生綜合大型指數下跌2.67%,恒生綜合中型指數下跌3.38%。
有投資機構統計,在30日正常交易的1921只港股中只有316只港股出現上漲,上漲比例僅為16.4%。在疫情影響下,旅遊、交通、餐飲、娛樂等都紛紛下跌,幾乎只有醫藥板塊逆勢上行,成為所有行業中唯壹上漲的。
今日(1月31日),港股雖有小幅回升,但是午後再有下跌,全日高低點數波幅逾520點,最終收市創近兩個月低位。可以看到,港股本周受疫情擴散困擾,3個交易日累計下跌1637點,跌幅5.9%。
對此,不少評論認為,武漢疫情對股市的沖擊或仍將持續,鑒於武漢疫情短時間內並沒有收縮的態勢,因此對香港市場的沖擊可能會持續。
有分析指出,從開市首日港股的表現來看,新型肺炎疫情還是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如今和SARS期間港股相比,雖然兩次受最大影響的都是零售、交通、餐飲以及旅遊版塊,但如今港股市場中的內地企業比例相對於2003年增大不少,剛好這次疫情對內地的影響相比較SARS時期更大壹些,增加了市場上的恐慌情緒。
丹陽投資首席投資官康水躍表示,與非典時期相比,兩地市場的走勢獨立性並沒有當年那麼高,而相互之間的協同及共振效應則比當年高很多,預計疫情對港股的壓制時間起碼持續兩個月以上。
也有分析認為,在新型肺炎疫情沒有緩解之前,受工廠停工和返工延遲的影響,香港今年第壹季度的經濟數據會相對疲弱,但等疫情過了之後,會令整體經濟恢復平穩,整個港股市場出現壹定反彈。

樓市預計將保持平穩

受本地政治事件長達大半年的影響,加之疫情蔓延,香港社會旅客大減,港人消費不振,百業蕭條,股市又有下跌趨勢,經濟似乎步入寒冬,這也讓不少人關註:此次疫情會否擊垮樓市,香港的樓價會否有一次大跳水?
對此,不少人都會聯想起2003年“非典”爆發時期,香港樓市曾出現的“SARS價”。但日前不少專家分析,由於現時各方面的情況已經與2003年時不同,預計樓市不會受疫情影響產生大幅波動。
分析指出,2003年“非典”時期,香港樓市已持續下跌多年,當時業主的供樓負擔及議價能力,都遠遠不能和現在相比。自2003年起,樓市已經反復上升多年,如今遠遠超越1997年的高位,加上金管局對物業貸款的控制嚴格,現在業主的供樓負擔能力,實際上遠勝於1997年至2003年之時。
而有了2003年“非典”時期的經驗,港人雖然害怕此次的新型肺炎,但是不至於因為壹次疫情就不會急售套現。即使疫情進壹步惡化,並開始在香港爆發的話,減少樓市交投,雖然不排除樓市再下調,但是不見得會促使大規模的跌市。因為樓市總體而言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除非環球經濟及中國經濟進壹步惡化,或香港在金融角色上的位置出現非常明顯的動搖而導至資金迅速外流,或香港大地產商明顯失勢及“高地價政策”宣告結束,否則,如只有單壹的肺炎疫情因素,不見得會對香港樓市造成太大的沖擊。

進出口貿易將波動 部分物資價格上漲

由於疫情蔓延,香港與內地的往來交通受到削減,也使得香港進出口貿易產生了壹些波動,從而進壹步影響了市場上部分商品的售賣價格。
最明顯的便是近期壹些蔬菜等相關日常生活食品價格的上漲。由於香港的蔬菜大部分依靠內地進口,受到疫情影響,壹些蔬菜供應鏈被阻斷。而香港商超及街市零售網絡發達,大多數香港家庭並沒有過年期間大量積存果蔬及肉類等食物的習慣,在疫情爆發後,不少民眾都紛紛上街搶購囤積物資。蔬菜市場供不應求,迎來價格波動。
以豌豆苗為例,春節期間的價格已經漲到了每半斤三四十元左右,比平日翻倍。芥蘭等日常菜蔬也從18元/兩斤漲至20元/斤,讓越來越多的香港人感受到疫情帶來的“短缺經濟”的影響。
此外,香港本地的貿易行業去年已經受貿易戰影響,今年進出口或將因為內地供應鏈的不穩定而進壹步下跌。據統計,香港去年12月出口按年升3.3%,結束連續13個月的跌勢,升幅高過市場預期的2.7%;進口跌幅則按年收窄至1.9%,連跌13個月。2018年,去年出口跌4.1%,創十年以來最大跌幅;至於進口則跌6.5%。
大新銀行經濟師溫嘉煒指,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肺炎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但仍未對中國貿易施加任何限制,相信短期對香港出口影響不大。不過,隨著疫情擴散,內地工廠延遲復工,估計2月左右相關影響將會傳遞至香港貿易。
可以看到,疫情肆虐對香港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當前,香港已經陷入經濟衰退。持續數月的街頭抗議活動以及早前的中美貿易摩擦已共同導致香港去年第三季度本地生產總值(GDP)萎縮2.9%,這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香港首次出現GDP同比萎縮。面對疫情可能帶來的經濟重創,香港需要對此有清晰的認識,並且提前做好準備。
反觀2003年初,“非典”襲擊香港,當時香港正在努力應對房地產市場低迷和亞洲金融危機余波,在疫情持續約三個月的情況下,雖然對香港造成了沈重的打擊,但是香港經濟在2003年下半年全面復蘇,當年GDP還有3.1%的增長。
這意味著,如果疫情能夠得到迅速有效的控制,對香港全年經濟的影響並不會太大。有專家分析,相比去年政治風波為香港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為結構性,而今年新型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則是暫時性的,而且災後結束後還可能有反彈,因此若疫情在上半年便結束,今年全年經濟可能不會壹沈到底。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反而是香港社會內部政治紛爭對經濟的殺傷力更大,如果這壹勢頭持續,香港2020年的經濟形勢將不容樂觀。

(Visited 16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