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及中國外長王毅與主管外事的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先後訪問歐洲,前者拉攏歐盟針對中國,後者則為化解美國干擾,重建中歐關係,為中歐峰會鋪路。這是疫情下溝通中歐關係的良機,中方為此作了充分的準備。但與此同時,干擾的聲音也來了。歐盟的一個研究機構發表的報告顯示,歐洲對中國出現了一個新的共識,即對北京越來越警惕,而且對中國在海外的強硬日益感到擔憂。


中歐峰會原本計劃在歐盟27個成員國與中國之間舉行,因新冠疫情等原因,峰會於14日在德國總理默克爾、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三駕馬車與中國國家主席之間通過視頻舉行。也是見證雙方關係在疫情後和好如初的試金石。
此時,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ECFR)本星期發表了題為《新中國共識:歐洲變得對北京越來越警惕》的研究報告。報告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歐盟成員國對中國給歐洲帶來挑戰的評估出現了新的趨同。這些成員國認為,中歐經濟關係缺乏對等,以及歐盟內部對中國在海外的強硬以及在香港等問題上感到擔憂。
這份報告認為,總體而言,人們對中歐關係的未來走向越來越感到懷疑,這為歐盟在對華政策上採取更加穩健和連貫的政策提供了機會。
不過,在歐洲有沒有報告中所謂的「新中國共識」,歐盟會不會變得對中國越來越警惕,這次中歐峰會中的領袖討論議題是最好的檢驗。
歐盟在周三(9月9日)發表的聲明中說,歐盟峰會主席夏爾·蜜雪兒(Charles Michel)將主持這次峰會。參加這次峰會的有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德國總理默克爾和中國國家主席。默克爾和馮德萊恩共同擔任歐盟的輪值主席。中國外交部也證實了這個消息。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這次會議將在周一舉行。參加者有上面提到的三位歐盟領導人。
為了此次峰會,中國先後派出楊潔篪和王毅等高級外交官員前往歐洲訪問展開遊說,希望歐盟與中國一起對抗 「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明顯暗指美國改變國際秩序的霸道。
但一直以來,外媒總認為北京的這種努力迄今沒有收到預期的成效,反而適得其反,引起歐洲國家普遍反感。更因為王毅外長在訪歐期間遇到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挑戰中國底線訪台,為維護國家主權,王毅提出要捷克為維特齊訪問台付出沉重代價。這類維護主權的聲音被認作「戰狼」言論遭到了歐盟國家的牴觸。
歐盟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最大進口來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場。2019年,中歐貿易總額7051.1億美元,同比增長3.4%。2019年,歐盟對華投資73.1億美元,中國對歐盟投資75.8億美元。2014年中歐啟動投資協定談判,雙方在2019年第二十一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期間同意於2020年完成協定談判。
歷來,中國與歐洲之間最大的議題是經濟,中歐峰會是中國和歐盟官方最高級別的定期溝通機制,每年一次輪流在歐洲和中國舉行。從1998年開始,中歐雙方定期舉行領導人會議,討論雙邊關係重大議題。雙方關係從「建設性夥伴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不過,今年風向轉了。南華早報的報導中說,歐盟方面預計會在這次峰會上向中國提出一些很不喜歡的問題,比如香港國安法問題等。
法廣(RFI)也報導稱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周一與中國舉行視頻峰會,中歐雙方目前圍繞香港、台灣等問題的分歧越來越深,這一峰會能否推動持續七年之久的投資保護談判及加深雙邊關係頗令人懷疑。而且,面對中國,德國與法國內部正在發生微妙但深刻的變化。
這次峰會能否成功,中歐關係如何演變?觀察人士認為,法國和德國近來發生的與中國相關的幾件事值得注意。
在法國,法國政府多次通過外長勒德里昂之口,明確表達關切人 權問題。總統馬克龍引述了議員信中列舉的情況表示出關注。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的。
德國對中國的看法也發生明顯變化。法國『世界報』報導說,在德國商界推動下,德國主要政黨正在改變與北京之間的傳統準則,對中國的不信任感正在攫取德國。德國《時代周報》9月10日報導:西門子總裁Joe Kaeser從來沒有對中國有過如此政治化的表態。這樣的話出自在中國實現十分之一營業額的大企業首領,如此強硬的表態在一年之前都不可想像。
直到不久以前,德國一直視中國為德國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2018年,兩國的貿易總額達到2000億歐元,比十年前翻了兩倍。2017年,中國超過法國與美國,成為德國的第一大貿易國。
不過,德國社民盟在國會的黨團發言人Nils Schmid認為,直到現在,德國政壇沸騰的有關中德關係的辯論並未導致重新深度界定柏林與北京的關係,「只要默克爾還在台上,改變只能是有限的」。

(Visited 5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