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市民抗議核廢料處理廠[/caption] 有關這次示威遊行的消息早在8月5日就於內地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上傳播,儘管這些帖子屢次被網絡監管者強力刪除,內地官方媒體《環球時報》還是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一篇有關此事的報導。報導中一名未具名的連雲港市政府公職人員表示,「連雲港是否會建設該處理廠目前還是未知之數」,但他隨即表示,「對於這樣一個由中央主導的國家級計劃,當地政府在該項目的決策層面上沒有話語權。」 2011年日本東方外海一場海嘯所造成的福島核洩露事件,核反應爐在里氏9.0級的地震威力釋放後爆炸,日本居民的健康曝露於核輻射的危機之中,當時中國沿海各省的百姓也受到此事衝擊,一時間風聲鶴唳,一夕數驚。自此,建設在地震活躍地區的核電站,也成為遊蕩在中國人心上的幽靈。 事實上,中國政府擬在幾座城市分散規劃核項目,用以減弱中國經濟對傳統能源的依賴,這是目前在最高領導人大力宣導經濟改革的時代主題下中國可能奔向的宿命,但因這項聲勢浩大的運動觸及到公眾安全,隨著近年以來不同地區的市民紛紛抵抗核相關項目,中國政府此份雄心壯誌或遭遇折戟。 觀察者可以發現,從2007年廈門市民反PX項目事件(中國官方將「示威」描述為「散步」)開始,中國公民不斷因環保問題(如茂名PX項目,彭州石化項目,上海PX項目)走上街頭,要求向當局換取對話空間的事件也時有發生。這一系列事件毋庸置疑地表明中國大陸的現代公民意識開始覺醒,並伴隨著中國城市中產階級群體的擴大而一路飆漲,這種「組織化維權」的局面導致的結果就是,公共利益一旦遭到損害,當局將要以與過去相比更迂迴,更弔詭,更昂貴的方式來「平息公憤」。 [caption id="attachment_2109" align="alignnone" width="300"]1F6B78D41F94E63C28EF208188CA553A
2008年廈門市民反對PX項目建設[/caption] 大陸公共知識份子笑蜀在其《組織化維權:告別維穩時代的必由之路》一文中詳細解構了這種觀點:在「圍觀2.0」時代,即微信,微博等互聯網工具將零星的社會抗爭事件推向至公眾眼前的時代,多數原本孤立的社會事件具備了一呼百應之勢,召喚著社會民意。隱藏在網絡背後的圍觀者期盼著官方對事件的回應,因為身處在時局漩渦中,大家已然明了在類似事件上「今日他之命運,亦將是明日我之命運」,而官方往往也在這樣的潛在語境下與被點燃熊熊怒火的民眾達成某種默契與妥協,此前的「雷洋事件」就是「圍觀2.0」的範例。 但在「維穩時代」,在這種與「雙贏」相反的局勢中,一方獲勝必要另一方付出「昂貴」代價。 「昂貴的代價」來自於公眾在抗爭過程中的犧牲,也來自於官方在鎮壓公眾抵抗中的成本,一句很好的證言就是2011年烏坎事件中汕尾市委書記鄭雁雄在大會上所說的「你以為請武警鎮壓不用錢啊」。雖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在政府剛性措施下,公民抵抗與維穩的對立狀態極大加劇了社會資源的內耗。 公民意識高漲的今天,社會矛盾在經濟下行的時局下加劇,公眾反抗運動不斷,這也倒逼政府要合理應對涉及公共利益的政策規劃。]]]]> ]]>

(Visited 39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