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德里當地時間3月19日,大批印度商人集群出現在了Sadar Bazar(薩達爾巴劄)市場,這裏是印度售賣中國商品的重要市集。示威這者們將包括電腦、手機、玩具等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摞成一堆,隨即一把大火將貨物點燃。除了新德里,印度的其他幾個城市也舉行了類似的抗議活動,焚燒中國商品。

中國製造席捲印度 擠壓本土企業生存空間

當我們還在疑問是什麼觸發了這群印度商人對中國製造的抵觸情緒,全印度貿易商聯合會(CAIT)稱承認對此事負責,並道出了火燒中國商品的原因,機構負責人稱,中國商品售價便宜,嚴重衝擊了印度本土製造業,實際上,不少印度本土企業有能力生產出價格更合理、品質更優的同類商品,他們要求印度政府對中國貨品徵收300%至500%的關稅,將中國貨「趕出」印度市場。

印度商人集群焚燒中國商品

據路透社3月19日的報導,印度商人擔心製造商利益受損,數百萬人面臨失業問題。印度總理莫迪2014年上台以來,不斷拓展與中國的貿易友好往來關係,現在中國已成為印度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印度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擴大到近75%,達到630億美元。倘若你在印度走一圈,隨處都能看見中國產品的身影。更有眼尖的網友發現,在參與焚燒行為的印度商人中,有人仍然系著中國的皮帶,頗為諷刺。
此外,莫迪希望在下月大選中尋求連任,在野黨批評他一味妥協,無力解決中國與日俱增的經濟影響力。
印度公敵未列入恐怖分子名單 引爆民眾情緒
除了「全印度貿易商聯合會」宣稱的抵制中國商品,捍衛本土企業的生存空間,早前,中國利用否決權阻止聯合國安理會將巴基斯坦伊斯蘭教領袖馬蘇德·阿茲哈爾(Masood Azhar)列入黑名單,印度民間對此異常憤怒。
馬蘇德稱得上是「印度公敵」,他是激進組織「穆罕默德軍」 (JeM) 的創始人,這個組織聲稱對2月份在印控喀什米爾造成40名軍事員警死亡的自殺式炸彈襲擊負責。3月13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有關「伊斯蘭國」(ISIS)和「基地」恐怖組織的制裁委員會討論了美、英、法等國提出將穆罕默德軍領導人馬蘇德列入恐怖分子黑名單的請求。 擁有否決權的中國要求擱此案,委員會最終未能對此做出決議。
穆罕默德軍領導人馬蘇德,中國利用否決權阻止聯合國安理會將其列入黑名單,印度對此感到憤怒。

印度外交部在聲明中表示,對判決結果失望,印度民眾認為中國在馬蘇德問題上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批印度網友開始在社交網路上呼籲抵制中國商品,從印度網友的言論,不難發現對他們中國的抵制從手機、玩具等實體貨物到「軟體」短視頻平台「抖音」,甚至在中國懸而未決的政治問題上發出「挑撥」聲音.
印度網友Rosy的推特截圖,公然抵制「中國製造」。

印度新聞網站News18等媒體報導,許多印度網友在推特(Twitter)等社群網站上,正以#BoycottChina(抵制中國)、#BoycottChineseProducts(抵制中國貨)和#ChinaBacksTerror(中國支持恐怖主義)等標籤串連,呼籲所有印度人應該聯合拒買中國貨以作為報復,以彰顯印度人的愛國心。
有印度網友推文強調,只要有一點骨氣的印度人,都不應該再購買中國制的手機、筆電等產品,以避免資助恐怖主義;還有印度網友說,除聯合抵制中國貨外,也不要使用中國軟體,並列出包括手機社群短片和中國短影音分享平台「抖音」,要求予以抵制。甚至還有印度網友推文呼籲,印度應該立刻承認西藏和台灣是獨立國家。
此前,華為、小米、OPPO等中國智能手機品牌紛紛在印度設廠,阿裏巴巴、家電品牌TCL也進軍印度市場,至於此次的印度民間聯合抵制中國貨行動是否會影響中國產品的銷量,仍有待觀察。
洞朗對峙後激進的民族主義浪潮從未停息
印度網友、商人等民間抵制中國商品的行為恐怕還要從2017年6月18日的中印「洞朗對峙事件」說起,印度邊防人員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過邊界線進入中方境內,阻撓中國邊防部隊在洞朗地區的正常活動。針對這一起損害中國領土主權、威脅中國安全利益的行為,中國本著最大的善意,保持高度克制並迅速表明態度且畫出底線。
「洞朗對峙」

此後的一個月,中印邊境對峙的緊張局勢未能緩解,在增派武力迫使中國讓步的「硬手段」失效後,印度似乎正轉而採取另一種危險的方式,那就是以抵制中國貨為主的激進的民族主義浪潮。
7月10日,印度最大城市孟買的校長協會,呼籲所有學校抵制中國製造的文具,稱“即使我們只能讓中國從印度少賺走一點點,也意味著我們做了自己該做的事;13日,執政黨印度人民黨的婦女組織,在馬哈拉什特拉省的卡利揚街頭集會,宣揚抵制中國產品的理念,並焚燒中國產品;印度媒體炒作「抵制中國貨」的聲音更是不絕於耳。
洞朗對峙事件激起了印度民間激進的民族主義浪潮,抵制中國貨、焚燒中國國旗的新聞不絕如縷。

面對印度民間的抵制中國行為,官方一直持含糊不清的態度,似默然縱許了這股民族主義浪潮。與此同時,在洞朗事件結束一年之計,以總理莫迪為首的印度官方也不斷與中國謀求合作。
2018年8月21日,在結束完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的會晤後,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Damodardas Modi)對近期兩國在軍事、國防等領域所進行的合作專案表達了讚賞,並稱維護邊境地區和平穩定體現了中印兩國在處理邊境敏感問題時的成熟,雙方都有不願將這一問題擴大的誠意。
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左)訪問印度,與印度總理莫迪(右)進行會晤(圖源:新華社)

印度官方主動與中國謀合作的同時又對民間的抗華行為默不作聲,態度的確微妙。
強烈排華情緒 無損中國外交風範
面對印度的抵華情緒,中國官方從未正面回應,也從未抵制印度商品,對電影等文化產品仍然保持著開放包容的態度。中國觀眾也依舊願意為優秀的印度電影買單。
2017年5月,《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大陸席捲13億票房,並在豆瓣網拿下9.1的高分,創造了印度電影在中國的 「奇跡時刻」 。
2017年中國大熱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

中印兩國接近的國情、亞洲人相似的情感表達以及輕鬆細膩的呈現方式,讓接下來的幾部印度電影都一定程度上複製和延續了《摔跤吧!爸爸》在中國的成功。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這樣評價當今中印的關係:中國更自信了,印度的現代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中國比印度強大,中國社會比印度社會更加成熟,進入新世紀後中國內地有過抗擊日本的大型示威,也穿插了少量打砸日本產品的情況,對抵制日貨的行為,中國輿論持越來越持開放的反對態度。近幾年出現過中國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制裁,但民間、無序的,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抵制外國產品的行為總體上已經不受輿論的歡迎。
即使是十幾年前,打砸焚燒外國產品,在中國有出現遊行示威的時,從沒有商人有組織地那樣幹過,今天中國更加自信了,人們尤其不認為老百姓應該在對外衝突中衝鋒陷陣,這是印度人心理弱勢的表現,商人們集體這樣做,也說明印度錯誤的商業觀念很普遍,他們的現代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印度國民將來對中國商品仍有較大依賴性

 印度這波夾雜著政治和商業情緒的「抵制中國商品」的行為暫時告一段落,專家稱,中國商人也無需對未來中印貿易往來持悲觀態度。過去幾年中印貿易額持續增長,由2013年的654.71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955.4美元。
  細看兩國貿易資料便能發現,中國對印度出口的三大類產品分別是電子器械和產品、工業器械和生物化工類產品等工業加工產品,反觀印度對中國的出口的三大類則是玉石及稀有金屬、棉花、和礦石等原材料產品。相較之下,中國對印度出口的產品有著更大的產品附加值,而且不像原材料那樣易受到國際市場價格的波動。因此中國對印度的貿易順差持續加大,實是常理中事。印度民間的民族主義生事者,不乏借此發揮之人。
這樣的貿易現狀也說明,中國商品為印度國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致使印度國民對中國商品有著較大的依賴性,此依賴度還持續增加。

小米手機等國產手機品牌依然受到印度民眾的熱情追捧。

無論任何國家,民眾最關心的都是衣食住行。中國的手機、電腦等產品在很大程度上為印度提供了更為便利的生活。如今印度民間抵制中國貨的運動,著實是以國家和民族之名,綁架了人民便利生活方式的實利。
一起印度商人焚燒中國商品事件側面反映了中國的崛起,2017年的「洞朗對峙」後,印度民間的抵華情緒一波接一波,激進的民族主義浪潮從未停息。抵制外國貨的行為也看出了印度方面的心理弱勢,印度的現代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即使民間的抵華情緒如何激烈,也為阻擋中國包容的外交態度,以及與印度官方不斷尋求共識。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中國製造已進入了各個國家,外國民眾也愈發離不開中國商品,這豈是一次焚燒行動就能阻止的趨勢!

(Visited 74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