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三千,林青霞唯愛的Lanvin,被復星國際收了; 掌控Chanel、Fendi兩大品牌的『老佛爺』,被『男人不止一面』的七匹狼買了;年輕女性追捧的Sandro、Maje,被山東如意集團拿下……敗家女人買奢侈品,資本則直接買下了奢侈品背後的公司。」

近年來,眾多國際品牌相繼被中國企業收購,似乎預示著中國在全球奢侈品行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法國百年奢侈品牌香奈兒最近似也正在與中國公司接觸,意圖尋找中國買家,這是否說明,這個百年品牌即將易主?
在全球奢侈品市場,中國的重要性早已有目共睹,日益增強的購買力是全球市場的主要驅動力量。越來越多的奢侈品品牌將目光投入到這個龐大的市場,希望能夠得到中國企業的註資。近日,外界稱,香奈兒的財務顧問在試圖接觸中資買家,透露出這家百年奢侈品牌似與中國企業聯姻的意願。
這一說法坐實了自「老佛爺」Karl Lagerfeld今年2月去世後香奈兒將出售的市場傳聞。只是當時還沒有關於中國買家的消息。
事實上,在此前一段時間就曾傳出香奈兒要被收購的消息。去年4月,有多家外媒共同報道,香奈兒是LVMH董事長兼CEO Bernard Arnault收購計劃的潛在目標。
不過在隨後LVMH集團的年度股東大會上,Arnault立刻否定了這個傳言並表示:「香奈兒是一家出色的企業,但我們沒有和他們探討過出售的相關事宜。」同時,香奈兒首席財務官Philippe Blondiau也表示:「傳聞毫無根據,香奈兒不會被出售。」
而在6月份香奈兒公布了公司財報,這是該品牌成立一百多年後首次公布完成財報。財報顯示,香奈兒2017年收入96.2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11.5%,凈利潤17.9億美元,同比增長18.6%。至此,香奈兒成為全球收入最高的奢侈品牌之一,遠超Gucci、愛馬仕等競爭對手。這份財報向外界證明,香奈兒完全有可能保持品牌獨立。
但這次「老佛爺」Karl Lagerfeld的去世,無疑對香奈兒來說是一個沈重的打擊。自1971年創始人Coco Chanel離世之後,香奈兒消沈了近12年,直到1983年,Karl Lagerfeld接手香奈兒,顛覆並全面超越了Coco Chanel時代的香奈兒,他將自己的個人風格帶到品牌中,使香奈兒在全球時尚行業處於不可逾越的地位。
因此,外界再次傳出香奈兒可能被收購的消息。而就中資企業來看,有可能買下香奈兒的公司,時尚產業資深大買手復星國際和山東如意應該在列。
自2011年收購希臘珠寶配件零售商Folli Follie後,復星國際逐步開始其在全球的時尚產業布局。到目前為止,復星國際在時尚資產方面的投資已涵蓋男裝、女裝、箱包、配飾等領域,遍及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希臘、奧地利等6個歐美國家。
前不久,復星國際集團宣布收購法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級定制時裝品牌Jeanne Lanvin SAS(Lanvin),成為Lanvin的控股股東。這並不是復星國際在奢侈品領域的第一次出手,去年11月,它還拿下了意大利奢侈男裝品牌Raffaele Caruso Spa的控制性股權;更早前,2015年9月還收購了以色列化妝品制造商Ahava。
只不過,在復星國際時尚產業的海外投資並購中,可以發現其投資多為中高檔品牌,有一定知名度但又不是行業絕對領先,且其收購價格普遍低於10億元人民幣,這與香奈兒的品牌價值不符。
繼2010年以4400萬美元收購日本知名服裝企業 Renown 公司41.53%的股份後,山東如意相繼收購英國奢侈風衣品牌 Aquascutum、美國聚合物及纖維供應商英威達(Invista)、利邦控股(Trinity Ltd。)、瑞士奢侈品牌Bally等。
此外,2016年3月,山東如意還收購了SMCP集團,SMCP是Sandro,Maje 和Claudie Pierlot 等品牌的母公司……一系列對海外奢侈品牌的出手,讓人驚呼這個低調的中國企業其實一直在悶聲發大財。
這些交易總金額已遠超40億美元,如此看來,山東如意收購香奈兒也不是不可能。去年11月《紐約時報》年度時尚奢侈品峰會上,山東如意集團董事長邱亞夫表示,如意集團中期內將專註於整合現有品牌,未來只會考慮購買盈利能力強、增長潛力大的品牌。但是他也表示,「如果有合適的好品牌,我們還是會買下它。」
隨著近年來中國購買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奢侈品市場中中國消費者的身影愈加活躍。貝恩咨詢發布的《2017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全年,中國本土奢侈品市場銷售總額達到142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0%。更重要的是,全球奢侈品市場的總銷售額達到2620億歐元(約合2萬億人民幣),其中32%是中國消費者,占比為所有國家和地區最高。
「我們受益於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國市場,而且這個市場在2018年依然活力。」LVMH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Bernard Arnault在簡報會上感慨。
除了復星國際和山東如意,許多大眾熟知的平民品牌亦在奢侈品牌的收購中彰顯了不小的野心。七匹狼,這個在二三線城市活躍的大眾品牌,也正在打開自己的海外之路。在去年八月,這匹「狼」成功傍上「老佛爺」,以3.2億元人民幣投資獲得Karl Lagerfeld大中華地區的商標使用權。
赫美,這家靠儀表研發制造起家的中國企業,2013年以鉆石珠寶行業為切入點收購每克拉美後,於2016年正式進軍時尚業。去年7月,他們收購了從事全球奢侈品牌服飾授權零售業務的上海歐藍100%股權;8月,斥資5.6億收購擁有Armani、Hogan和Dolce&Gabbana等多個奢侈品牌代理權的溫州崇高百貨100%股權;10月,以8億現金收購彩虹集團旗下四家子公司各80%股權,獲得包括Armani、MCM、ESCADA、Versus、Versace等多個國際大牌的運營管理權。
不得不提的還有一位出海「勇士」——深圳歌力思。這家品牌知名度甚微的本土服裝商,自2015年起,相繼收購了德國女裝品牌Laurèl、美國輕奢品牌Ed Hardy、法國設計師休閑品牌IRO,又在去年以3700萬元的價格獲得美國華裔設計師品牌VIVIENNE TAM中國大陸運營權。
毋庸置疑,歐洲企業稱霸的奢侈品市場上,悄然崛起的中國競爭者表現出的氣魄和膽量,如盧浮宮前跳廣場舞的中國大媽一樣,對貴族的眼球和心臟進行著雙重打擊。
中資企業在收購海外奢侈品牌的路上高歌猛進,並且買下的品牌越來越貴。過去,國內時尚品產業鏈上的佼佼者大多通過招商的方式引進國際品牌,現在則是海外收購,或是買下品牌經營權,或是大手筆將整個品牌收入囊中。

是「雙贏」還是「接盤俠」

海外奢侈時尚行業並購原因主要有三:1、知名的奢侈品牌如LV、Gucci母公司開雲集團等等通過投資並購更好的拓寬市場、抓住新的消費者;2、成熟的品牌如Coach、MK等希望通過投資並購轉型成為多品牌集團化公司、最大化品牌IP的價值、增強話語權;3、一些時尚品牌因為經營不善甚至面臨破產急需資金註入。
對於一些海外奢侈品牌來說,過去數年發展之路阻礙重重。尤其是歐洲品牌,債務危機導致宏觀經濟形勢惡化,消費意願、能力雙重降低,電商數字化又帶來一定程度上的沖擊,以至於其表面風光,但度日艱難。
如Lanvin,從2012年後一直在走下坡路,2016年全年其銷售額進一步大跌,出現該公司十年來首次虧損;而Karl Lagerfeld在中國的品牌宣傳並不深入,產品推廣力度也稍嫌不夠。因此,接受中方入股或出售控股權,在中國企業的加持下進一步開拓並深入中國市場,未必不是好選擇。
許多發展停滯的品牌在被中國企業收購後,重新煥發了生命力。如被如意收購後的2017年上半年,SMCP手中的Sandro、Maje、Claudie Pierlot亞太地區的銷售額增長了51%。2017年10月,SMCP在法國巴黎泛歐證券交易所上市,折算市值將近120億元人民幣。
如今海外品牌易主中國的趨勢明顯,那麼如何將國際品牌本土化或許會成為接下來共同探討的課題。

「買買買」能提高民族品牌的時尚嗅覺嗎

從中國企業大量收購國際品牌的行為中不難看出中國品牌對國際市場的渴望。長久以來,中國一直沒有能夠真正立足世界時尚圈的品牌。借助收購和註資,這些企業與國際大品牌的聯系變得越來越密不可分,似乎已經一只腳邁入了快速從低端市場轉換到高端市場的梯隊。
將國外的奢侈品牌通過合理可行的方式引入中國,預期市場份額是十分可觀的,並且將收效極快。但如果從頭培養自己的設計隊伍,則是一項細水長流、收效很慢的行為。因此,中國的很多企業癡迷於購買其他的成熟品牌,有的買來對自己原有品牌進行改造,有的則是作為自己的副線繼續推出。但不管是何種方式,借助品牌原本的影響力和社會地位都能為企業帶來可觀的利益。這種看中品牌效應的並購,不過是一種不失時機的商業行為,而如果從國際時尚產業的實質地位層面來講,收購再多的洋品牌都不會帶來結構性的變革。
中國的時尚產業雖然潛力巨大,前景廣闊,但目前看來依然可類比國足的現狀,在國際社會上呈現出整體的落後,即使通過「購買」做出「引進來」的舉動,也無法從實質上提升設計水準和國際地位。因為現在的中國品牌還沒有足夠的實力打造一個能夠真正邁向世界、立住腳跟的原創民族品牌。
購買成熟品牌能解的只是燃眉之急,即使更多的國際奢侈品在未來都混入中國的血液,但當人們提起這些品牌時,腦海中揮之不去的依然是它們曾經的「歐洲血統」。這些奢侈品身上的所謂「血統」真的有那麼高貴嗎?國際時尚圈莫非真的不能有中國品牌的立足之地嗎?相比尋覓和評估一個又一個的收購目標,中國民族品牌的當務之急是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大膽創新,摒除保守的傳統思想。在學習國際品牌的過程中,不斷反思,改變原有的設計思路。
相信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者將更願意為自己的民族「奢侈品牌」買單。

(Visited 419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