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戰已持續九個月,造成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損失,並擾亂金融市場,破壞了全球供應鏈。 而說好的停戰期內(今年3月底)達成協議卻一拖再拖,中美兩國究竟誰會作出讓步呢?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於4月14日表示,中美貿易談判已接近達成結論。有分析相信,美方此番表態或表明貿易談判接近達致共識。

中美貿易爭執接近解決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指,美方談判官員原本要求中國取消補貼國內產業,作為達成貿易協議的條件之一,但在中方強烈反對下立場開始軟化。為了在一個月內達成協議,美國談判官員把重點集中在他們認為更可能實現目標的議題上,這些議題包括強制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擴大中國市場准入。中國在這些方面已經做出讓步。
《超訊》觀察,中美貿易戰正面消息帶動周一(4月15日)港股高開210點,其後升勢進一步擴大,高見30280點,升幅達371點,再創去年6月以來新高。惟收市恒指報29810點,跌99點,失守3萬點關口。不過近期美股外圍顯著造好,預料有助港股本周初重整旗鼓再關30000關。

中美貿易爭執接近解決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表示,談判最大的障礙就是如何執行協定,而這種爭執已接近解決,相信中美貿易談判已接近達成結論。中美兩國官員自今年1月起多次穿梭華盛頓和北京進行會談,謀求解決延續九個月的貿易戰,雙方一直對會談成果表示樂觀,但會談時間卻拖得比預期長。姆努欽說,成果比武斷的期限重要,「我有信心我們已快將就最終問題達成結論」。
會談其中一個膠著點,是美方官員堅持任何最終協議必須具力量,若中方違反承諾,美國保留重新開徵關稅的能力。姆努欽認為,在最後協議中,美方作出了某些承諾,而中方亦作出一些承諾,執行機制會雙向而行。
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賴海哲二月間在國會作證時表示,正談判制定複雜的執行機制,以確保中方遵守承諾,如中方違反承諾,美國將根據情況片面採取因應行動。這意指美國將對中國產品課徵關稅,而美國官員敦促中國同意屆時不對美國產品進行報復。但中國不願同意這種單方面執行機制,認為這種做法侵犯其主權,也使華府對中國經濟掌握太大的力量。
姆努欽沒有說明雙方是否已對執行機制達成協議,不過他表示,他預期執行機制將是雙向的。他說:「美國做了某些承諾,中國也做了某些承諾,而我預期執行協定對雙方通用。我們準備遵守承諾,如果沒有做到,應有某些後果,另一方也是如此。」
特朗普亦於4月上旬表示,會談可能於四星期內有分曉。他一直敦促中國開放經濟,停止他宣稱使美國公司處於劣勢的措施。雙方正談判的協定將促使中國廢除美國企業必須交出技術才能在大陸做生意的規定,並將進一步開放中國部分經濟體系。雙方也討論中國在未來幾年購買超過一兆美元美國產品,以協助縮減雙方貿易差距。
雖然姆努欽認為中美談判已有進展,但美聯社報導,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4月13日對國際貨幣基金(IMF)指導委員會發表聲明,抨擊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貿易政策,指保護主義已損害國家之間的互信,並限制多邊合作的範圍。他表示,中國會繼續採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確保中國經濟增長維持穩定。

美國立場有所緩和

事實上,有關對工業及國有企業補貼問題是多年來始終影響中美經貿關係的棘手難題,中美貿易戰進入九個月來,美國已對價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產品加徵關稅,以要求中國停止包括實施工業補貼等這一被視為是歪曲競爭、危害美國公司做法。北京方面則採取了類似關稅措施作為回應。
在貿易談判和中國經濟放緩背景下,短短一個月,中國出口卻從「暴跌」到「猛增」。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 3月中國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4.2%。相比之下, 2月份數據單月出口同比大跌20.7%。相比於出口的「反轉」,進口數據則不容樂觀。2月中國進口就已下降了5.2%,剛剛公布的3月份進口數據,降幅則進一步擴大到7.6%。專家分析,雖然3月的出口表現超出預期,但是一季度整體並未大幅增長,再加上進口表現不佳,中國今年在外貿領域依然面臨較大壓力。
另據《路透社》引述兩位了解中美貿易磋商情況的消息人士稱,關於將中國限制產業補貼作為貿易協定的一個條件,美國談判人員的立場有所緩和。這意味着美國在貿易協商的一個核心目標上面後退。
一個熟悉談判的消息人士談及補貼問題時表示,「不會不提這個問題,但對其描述不會非常詳細或具體。」另一位消息人士稱,「如果美國談判代表將成功定義爲改變中國經濟運行方式,這永遠也不會發生。」
今年2月,中國曾承諾將停止對一些工業實施補貼,但沒有說明達成目標的具體實施辦法。《路透》直言,北京的補貼政策很大部分是並不為人所知,在最近的中美貿易談判中,中方談判代表甚至表示他們並不了解所有補貼撥款的具體細節。
該消息人士說,「對於習近平來說,會削弱他威望的協定是不值得的。不管我們達成什麽協定,都會比之前的協定要好,協定在一些人看來可能不夠好,但這就是政治。」
另一邊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首席農業談判代表陶德(Gregg Doud)近日透露,中國對農業、國營企業的大舉補貼,和「強制外資企業技術移轉」、「侵犯知識產權」同樣是貿易談判的一大癥結。有中國代表在會議上聽到美國的要求後「氣得發抖」,令他印象深刻。
陶德在堪薩斯州出席一場農業會議時表示,在最近的中美談判上,他向中國代表提出,中國必須開始接受「農業市場多變、無法預測的供需關係」,必須減少對國內補帖、讓關稅配額回歸市場方式運作。他舉例,從美國的立場,中國可能需要每二至三年購買500萬噸粟米。
當時,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氣憤地回答:「如果中國購買500萬噸粟米,我不知道這個世界能否應付得來。」陶德形容,韓俊當時氣到全身發抖,令他有點意外。但陶德表示,中國對國內粟米及水稻農民的大舉補貼,導致國內供應大幅增加,限制了進口量(關稅配額),對其他貿易國而言,十分不公平。
此外,美國副總統彭斯亦於4月11日表示,美國有信心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但談判若失敗,美方將不惜對中國產品加倍徵收關稅。這說不清理還亂的中美貿易戰,就看誰能堅持到最後了?

(Visited 45 times, 1 visits today)